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美爆!清華建築學院解讀設計方案!

2020-12-09 雲南廣播電視臺

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

從選址到設計

從項目落地到項目啟動

都備受大家的關注

那麼如今項目進展如何了?

一起來看看

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安置房開始選房

「昆明湖那個環境很好,能把新家安在那,我們一家都很滿意。」李先生一家三代人對選房滿懷期待。7月18日,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土地收儲工作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在項目指揮部成功組織開展昆明湖地塊異地安置戶安置房的選房工作,共為131戶被徵收人提供了位於昆明湖畔的融城昆明湖地塊共計196套的安置房房源作為選擇。

為貫徹落實昆明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快新昆明建設的總體工作部署和要求,有效助推昆明建設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和具有國家影響力的「中國健康之城」,將茨壩黑龍潭片區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頂尖的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並在項目實施範圍內開展土地收儲工作。根據省、市、區有關項目推進中安置工作的要求,為充分體現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建設這一重大惠民工程,指揮部組織開展了此次選房工作。

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啟動以來,昆明市委、市政府、盤龍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及相關領導多次深入到分指揮部召開專題會議,一線指導,聽取情況匯報,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對做好該片區房屋徵收工作提出明確具體要求,明確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及保障措施等,確保房屋徵收工作的順利開展。

指揮部採取召開居民住戶代表座談會、工作人員入戶宣傳、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本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耐心細緻地宣講徵收補償政策標準,通過對比算帳,講清道理,廣泛動員片區單位及私房業主自主參與到房屋徵收工作中來,形成理解、支持和配合項目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為做到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分時限地開展項目範圍內房屋徵收工作,分指揮部以不同單位所在片區為基礎,共將徵收區域劃分為5個地塊,採取「劃片包幹、包戶到組、責任到人」的方式,將工作任務分解細化,落實到責任片區、責任小組,明確了責任人及完成時限等。

指揮部全體工作人員按照「以人為本、有情徵收」的原則開展工作,重點針對範圍內省委幹休所、市二院、省林草院等片區內的老同志、困難群體等,在實施項目徵收工作外,積極從關懷特殊群體角度出發,不定期的上門為其提供多項服務,成功與項目範圍被徵收人建立良好關係,有力推動項目徵收工作。

根據前期籤訂的相關協議,本次昆明湖地塊安置的回遷房共計156套。為做好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異地安置房安置工作,讓每一戶被徵收人儘可能選擇到稱心如意的異地安置房,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及「先籤協議先選房」的原則,指揮部通過精心組織、廣泛宣傳、周密計劃,指揮部本次共為156戶被徵收人提供了位於昆明湖畔的融城昆明湖地塊共計套數196套的安置房房源作為選擇。本次選房工作按照「公示——資格、順序審核——選房——費用補差測算——籤約」的步驟流程逐項進行。選房過程和結果均由公證機關現場公證。

為順利推進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異地安置昆明湖地塊安置房選房工作,由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土地收儲工作指揮部組成單位及相關單位抽調人員100餘人組成綜合協調辦公室、政策諮詢組、選房執行組、後勤保障組、宣傳維穩組、安全保衛組、結算審核組、選房公證組等八個工作小組。選房前期,國家植物博物館項目土地收儲工作指揮部及時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並於7月17日下午安排八個小組相關人員至選房工作現場進行選房流程演練,為即將進行的選房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各組嚴格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確保了本次昆明湖地塊異地安置戶安置房選房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昆明加快推進國家植物博物館規劃建設

7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主持召開國家植物博物館規劃建設指揮部第六次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有關事項,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會議聽取了國家植物博物館規劃建設總體推進情況匯報,對部分項目的準備、立項、規劃等工作進行了研究。程連元要求,要結合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科學確定工作方案、實施計劃,為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創造條件。

程連元強調,各級各相關單位要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紮實做好項目規劃、立項、建設等工作,切實提高項目規劃設計標準和建設水平,加快把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成為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植物博物館。要高度重視項目運維管理和品牌打造,認真學習借鑑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和做法,堅持需求導向,深化課題研究,豐富功能內涵,切實提升國家植物博物館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強統籌協調聯動,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充分發揮各科研院所優勢,推動形成加快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的合力。

國家植物博物館

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

美麗身影

↓↓↓

7月20日上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對「國家植物博物館」設計方案進行了解讀。

從造型來看,博物館屋頂採用晶瑩剔透的網殼設計,從高空俯瞰,好似一朵「水絨花」綻開在山水之間,從不透明到透明的漸變,展現了大氣而柔和的國家形象。

國家植物博物館核心區位於昆明市盤龍區茨壩片區,是昆明市北部的自然科普基地。在昆明「大三山一水」的城市山水格局中,國家植物博物館位於歷史主軸之上,對於強化城市的歷史脈絡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用地範圍為28.55ha,位於在中科院昆明植物園、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昆明樹木園和昆明市黑龍潭公園三園中間。現狀場地總體北高南低,總體呈兩山一脈,多谷匯聚的景觀格局,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根據方案,國家植物博物館將採用鋼木結構建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木殼結構建築體。

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59900平米,其中地上49020平米,地下10880平米。建築層數為1-2層,單層溫室最高點為31.8m,多層部分最高點不超過24m。博物館的行政辦公、業務、科研等輔助空間依山就勢,鑲嵌在地形之中。上方形成連續的平臺,平臺聯繫了公共空間、展廳、報告廳、科普、溫室等主體空間,各空間均有獨立的出入口。文創和餐飲休閒空間點綴其中,點亮城市生活。

從植物主題中自然生發的木結構建造邏輯,構建起室內外交融的空間。晶瑩剔透的網殼屋頂仿佛一朵「水絨花」綻開在山水之間。建築與整體自然環境深度融合,同時在第五立面上富有標誌性。

1

山水神秀,自然智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滴猶如滋養萬物的起源,水有避高趨下的大原則,而沒有固定的形狀,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它都能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以適應環境,與自然是最和諧的狀態。一滴水就這樣注入場地,蕩漾,流動,伸展,山水有靈,一曲植物的生命之歌在博物館豐富的空間中奏響,綻放。

在景觀視線上,自然的大山大水均在場地上融會貫通。在地形上,建築與地形等高線完美融合,讓自然地面漫入建築,室內外融為一體,達到萬物和諧萬物融的狀態,展現了大國崛起中大氣而柔和的國家形象。

大型博物館內既有展廳,又有溫室,不同功能空間既有相對獨立的要求又需要聯繫。本案用一個語彙將複雜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形象。木結構屋頂的圖案仿佛自由延伸的葉脈或花瓣脈絡。其中從不透明到透明的漸變,既體現了內部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讓建築仿佛一個自然靈動的生命體。

2

尊重場地氣韻,連接三園景觀

風與水的流動自然形成兩條軸線。發展軸從主入口指向未來擴展部分,進而向室外展場和黑龍潭公園延伸,景觀軸從北向南由樹木園指向扶荔宮,自然形成植物園、樹木園和黑龍潭公園三園一體的整體格局。

三園為國博的建設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生態條件,國博的建立為片區增添更多種質資源以及科普、展示等新功能,相互之間融合互補,形成大規模館群落區。空間上,提取植物園,樹木園和黑龍潭公園的部分現狀步行環路,與國博環線有機結合,讓遊客可以無障礙暢遊國博片區,多重體驗一次享受。

3

服務城市,創造城市魅力空間

用地與城市空間通過流暢的交通規劃無縫銜接,導入鮮活生動的城市公共生活。園區內機動車交通流線形成環路,使人流、貨運和消防車能順暢到達每個建築出入口和消防撲救區。停車場內外分開,位置便捷。

一條植物主題花車巡遊道將世界花園主題的室外展場串聯成一個有故事的空間,在花車巡遊之外,也可休閒、散步、慢跑、運動、宿營、品茗。博物館展廳外的公共大廳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

4

氣勢宏大,弘揚生態文明

來自大地景觀的複合通風遮陽屋面構成生態文明新地標;通過調研植物棲息地的氣象數據,溫室採用供暖系統和小型空氣源熱泵系統的策略,避免集中空調系統,在展現植物美好的生命循環之餘,也成為節能生態實踐的示範點。

嶄新的國家植物博物館,在建成後,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將豐富每個日與夜的城市生活。

看到這麼漂亮的「水絨花」你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想去逛逛了?

來源:都市時報綜合昆明日報、THAD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分院、無線昆明

編輯:楊維涵

主編:趙小強

相關焦點

  • 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曝光 屋頂仿佛「水絨花」
    作為昆明市民最為關注的建設項目之一國家植物博物館一直備受關注;近日,部分效果圖首次曝光,屋頂仿佛一朵盛開的「水絨花」。日前,清華建築設計院發布的中標信息顯示,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英國薩澤蘭-弗塞規劃建築事務所共同設計的「水絨花」方案,中標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核心區修建性詳規及主館建築方案國際徵集招標,這也預示著昆明市盤龍區茨壩片區山水間將迎來一座「水絨花」造型的城市生態文明新地標。
  • 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公布 預計9月初開工建設
    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公布 預計9月初開工建設 日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了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主館建築方案,並公布了部分效果圖。
  • 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首次曝光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科技日報記者從設計和建設等單位獲悉,即將在雲南昆明建設的國家植物博物館總體設計方案近日已正式公布。國家植物博物館核心區位於昆明市北部自然科普基地的茨壩片區,在中科院昆明植物園、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昆明樹木園和昆明市黑龍潭公園「三園」中間,用地範圍為28.55公頃。其中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5.99萬平方米,地上4.902萬平方米,地下1.088萬平方米。
  • 「這座建築本身就很美」:主創建築師李立暢談博物館設計背後的故事
    擁有百年歷史的永安棧房,如何從「為物服務」的倉庫,搖身一變成「為人服務」的博物館?本期走進技博,聽同濟大學教授為大家講述永安棧房這位「老年人」,是怎樣煥發出新活力的。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李立教授被不少人稱為「博物館建築師」。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設計方案呼之欲出
    來源:讀特12月10日,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設計方案及建築與景觀評審結果公布,3家中標單位的效果圖也正式發布。「紅樹」作為深圳的市樹,是深圳精神的一個文化象徵。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是國家林草局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博物館,依託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設立,將建成為集紅樹林生態保護、陳列展覽、收藏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專題類自然博物館,是深圳市未來重要文化及公共服務設施之一。該館的設計方案及建築與景觀初步設計於今年8月啟動國際招標。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海螺建築設計_2020年海螺建築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圖紙張數:40張內容簡介 設計說明:設計中會所的輪廓來源於海螺的外形,這個出發點契合了整個地塊的規劃理念(自由曲線)和立面方案的設計理念(海浪),使得整個地塊的規劃與設計從內在精神上達到一種融合。
  • 昆明茨壩片區:黑龍潭公園、植物園薈萃,未來還有國家植物博物館
    坐落於北郊茨壩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與植物所相距不遠的地方,是昆明黑龍潭公園,那裡也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正在規劃建設的國家植物博物館也選址茨壩,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昆明黑龍潭公園相鄰。看點二:龍宮、龍泉觀,獨具特色的建築與公園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有很多色彩豔麗、雕梁畫棟的建築掩映在古木林蔭中,與黑龍潭公園的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輕幽、寧靜之感。
  • 市民文化中心建築方案_2020年市民文化中心建築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
    建築材質與方案體現了動感與速度。建築體量根據功能不同而有虛實面分別,建築立面設計兼有對於自然採光以及透視通透的考慮。立面圖案依據各建築的不同功能有漸變圖樣開窗,在立面上形成特別的外觀,並在隨意的時間變化內產生特別的光影效果。 圖紙包含:效果圖、總平面圖、各層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分析圖、設計說明。  現
  • 園林組織設計方案_2020年園林組織設計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圖紙格式:JPG 項目名稱:[江蘇]城市中心廣場地塊詳細城市設計方案 內容介紹:一、發展背景(1.項目概況2.基礎條件3.相關規劃解讀4.城市建築與園林分析)二、發展構想(1.新的功能2.新的構思3.方案構思)三、規劃設計(1.方案草圖2.總平面圖3.鳥瞰圖4.透視圖5.規劃功能6
  • 土人、清華建築學院慘遭淘汰!這個方案以絕對優勢中標,一舉拿下深圳「太平山」!
    · 星標關注【視覺膠囊】 ·· 膠囊每天為你更新優質學習資源 ·· 軟體  |  素材  |  考研考證  |  教程  · 第【364】期近年來在深圳龍華區舉行的大腦殼山公園概念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方案中
  • 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設計解析
    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用地位於校園橫向交通幹道和景觀軸線的東端。東臨城市幹道荷清路,是校園面向城市的開放空間;西側為校內主幹道光華路,為車行交通接駁界面。用地西鄰主樓,南、北兩側為美術學院和藝術博物館,現狀建築組團成熟。
  • 金華理工學院設計方案曝光!這波效果圖驚豔→
    金華理工學院設計方案曝光!近日,經市教育局、市資規局、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理工學院籌建辦、金義新區等有關部門單位及省內知名專家的論證,通過了初步的設計方案。金華理工學院選址在金義新區的羊尖山水庫西岸。項目規劃用地2000畝,採用分期實施,其中一期佔地600畝,建築面積約29萬平方米,內設四個學院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
  • 美翻| 天津大學這個校區室內設計效果圖首次曝光!
    室內設計效果圖首次曝光!校區宿舍樓已出地面去年9月動建的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項目位於福州市長樂濱海新城,一期工程為天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州聯合學院。最新消息!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一期項目第1標段(宿舍樓)目前已完成地下室結構施工,進入地上主體建設階段。
  • 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呼之欲出
    18日下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主辦方)聯合召開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線上答疑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以在線的特殊方式實現了主辦方與15家入圍設計機構的首次正式「會面」,這也標誌著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進入實質性「開跑」階段。
  • 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建築概念設計方案網絡...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為推進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示範區建設,充分展示三星堆古蜀文明在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史中的地位,加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步伐,積極打造世界古文明研究和文化旅遊高地,12月3日,三星堆博物館面向全民啟動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遊客中心)(以下簡稱:三星堆新館)建築概念設計方案網絡徵集活動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貝聿銘的建築路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於廣州一個殷實的大戶人家——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他卻為了建築設計奉獻終生。但他自認繪圖技術不及同學,故轉投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建築工程。二戰爆發,貝聿銘在美國空軍服役三年後,出於對德國包浩斯學派先驅格羅皮烏斯(Groupius)的敬仰及對哈佛大學的興趣,貝聿銘進入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成為格羅皮烏斯的研究生,因成績優秀,未畢業就被聘為講師。1948年,貝聿銘接受美國著名地產商威廉·齊肯多夫的邀請成為設計師,將在象牙塔中的純學術用於建築。
  • 對話|清華為何建設科學博物館,這個時代為何需要科學博物館
    據悉,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地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美術學院之間的空地,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設計者,義大利著名設計家博塔來設計。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場館設計草案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12月17日,「神機妙算——計算器具歷史展」與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建設研討會在清華科博臨時展出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樓舉辦。
  • ...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周年回顧展 聚焦大學設計院的現代建築史
    周年回顧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主辦,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擔任總策劃。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院60周年回顧展展廳現場  本次展覽採用設計效果圖與建築模型相結合的展陳方式,通過1958年成立以來一代代師生的作品展示,回顧了這當中承載的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60年的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