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鄉村網絡建設加強,電商企業助力,物流配送覆蓋,重慶農特產品越來越多的上了網,不僅賣的產品好,產品也賣得好。
近年來,重慶將電子商務作為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和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助推扶貧攻堅的有效手段,大力實施電商扶貧行動,成效顯著。2019年,重慶全市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實現農村產品網絡零售額近170億元,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約4.8億元。近兩年累計幫助13.5萬戶貧困農戶實現增收。今年一季度,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實現農村產品網絡零售額36.5億元。
開州區區長蔣牧宸在直播中介紹「開縣春橘橙」 。
用好電商平臺
紓解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少產品銷售都受到了影響。重慶市商務系統廣泛發動和組織電商網商打通「出村進城」路,幫助農產品特別是滯銷農產品觸網銷售,有效紓解農產品「銷售難」。
包括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等電商、新媒體都加入到了農產品銷售陣營中。
開州區通過與拼多多合作,開展區長直播帶貨等創新營銷方法,不到一小時賣出開縣春橙近萬單、銷售額30萬元。
奉節縣一手抓淘鄉甜、天貓農場、盒馬鮮生以及每日優鮮、本來生活、品匠嚴選等平臺自營直採,一手抓拼多多、有贊、萌推等社交電商聯合營銷,實現網絡銷售奉節臍橙4500萬元、其餘農特產品500萬元。
雲陽縣組織電商和網商、涉農企業等參加京東、建行善融商城等平臺「抗疫助農」活動,累計實現柑橘網絡銷售15萬單、銷售額1330萬元。
為了讓農產品更好賣,村民也當起了主播。2020年,拼多多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成立由多多大學核心講師、業務運營骨幹及農業專家組成的專項小組,深入農產品當地,手把手教學開網店,讓更多農民和農產品上網,增加銷售渠道和營銷方式,培養更多懂種植、懂電商、懂直播的重慶「新農人」。
春橙每年能為開州果農帶來接近10億元收入,果園裡,農戶們正在辛勤採摘。
打造農產品「網紅」爆款
解決物流痛點
「在持續的農村電商產業培育中,重慶更加注重品牌打造,通過做大做強網銷品牌,推動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賣個好價錢。」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已培育出天生雲陽、山韻黔江等區域公共品牌近20個,打造了城口臘肉、秀山土雞蛋等網銷爆款,武隆羊角豆乾、豐都紅心柚等22個農產品分別入選商務部首批優秀農特產品、重點扶持農特產品,獲得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支持。
得益於電商企業的支持和大力助推,許多區縣的農產品不愁銷路。重慶市商務系統聯合中國電商扶貧聯盟和阿里巴巴集團,分別舉辦「中國(重慶)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推介洽談會和「電商扶貧(重慶)高峰對話會」,發起成立重慶電商扶貧聯盟,組織了區縣電商扶貧對接活動,進一步深化了貧困區縣與大型電商企業的扶貧交流合作,推動80餘家市內外電商企業與貧困區縣、鄉鎮對接,實現「一對一」「多對一」幫扶。
中國電商扶貧聯盟充分發揮會員單位的作用,僅美菜網2019年全年就採購重慶農特產品達到7000多萬,受益農戶約1500多戶。
電商產業中,物流配送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目前,重慶全市14個貧困區縣和18個深度貧困鄉鎮共建成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4個、倉儲物流配送中心14個、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150餘個、鄉鎮村電商服務站點3371個(其中貧困村服務點1295個),快遞時效性、投遞效率顯著提高,運營成本、網點重複建設率大幅下降。
城口臘肉。
打造規模化電商企業
鼓勵電商企業設立扶貧館
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重慶還將健全貧困區縣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貧困鄉鎮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完善快遞服務網絡,確保農特產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賣得遠。
同時,建立健全貧困區縣主打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抓好網貨生產基地建設、農村網銷產品品牌培育等工作。在有條件的貧困區縣設立電商產業孵化園,培育規模化電商企業,鼓勵支持大型電商企業為貧困區縣設立電商扶貧館或扶貧頻道。
農產品叫得響品牌,賣得自然也就好。為此,重慶還將指導每個重點貧困區縣、重點鄉鎮培育1-2個特色拳頭農產品,推動優勢產業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做好網絡營銷推廣,做大網銷規模,並依託電子商務探索發展集團採購、訂單農業等新方法,推動農村產品進社區、進學校、進醫院等。
防控小貼士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多吃果蔬,戒菸戒酒,睡眠要充足。心態要放鬆,堅信疫情只是短暫的。居室宜勤通風,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扔到有蓋的垃圾箱內,要勤洗手。
大家都在看
來源:重慶發布
文字:黃軍
原標題:《幫助13.5萬戶增收,重慶農特產品網上「賣的好」「賣得好」》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