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石墨烯結構
自從世界第一個雙極結型電晶體誕生那一刻起,人類就進入了信息技術新時代,催生了計算機晶片的誕生。我國的晶片產業發展落後,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就針對我國晶片產業出臺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出現受制於人的局面,不過最近我國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圖為天才少年曹原
我國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矽-石墨烯-鍺複合材料電晶體,這就意味著中國的晶片技術以及相關的產業產生了質的飛躍。那究竟是為什麼呢?這種新型複合材料是將石墨烯和鍺這種稀有元素加在一起,使得傳導速度將提高1000倍,這表明中科院研製的 這種複合材料將大大提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使得我國晶片產業可以有把握突破美國的技術壁壘,為我國的晶片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這次我國石墨烯晶片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還得靠一個人的幫助,他就是麻省理工最年輕的天才博士——曹原,幾年前曾因為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度傾角,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一躍被《自然》雜誌評為當年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之首。經過這幾年的研究,利用曹原的新發現和理論,中科院實現了矽-石墨烯-鍺的完美結合,解決了世界科學家苦苦尋求最佳的導電材料的困擾,為晶片製造向1納米甚至皮米級別的口徑方向前進。
圖為石墨烯結構
電晶體材料上的重大突破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有市場上方面的!因為我國先行投入對新型材料的研究和石墨烯超導體未來在商業上的運用,意味著我國慢慢掌握國際半導體電子行業的話語權甚至可以制定行業規則。西方長期保持的半導體電子行業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個時候美國人再想從技術上和市場上對我們進行封鎖已經不可能了,我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標誌著我國目標是要將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而這個關係到我國是否保證信息和網絡安全以及電子整機發展的核心通用晶片成功研發。
雖然說我國目前還沒有成功研製出國產光刻機,距成功研製國產先進晶片完全自主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這些被美國引以為豪的晶片產業已經開始鬆動了,英特爾和高通囂張的氣焰不再那麼高了,相信未來中國一定會擁有晶片製造的整個上下遊生產鏈,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芯」。(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