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腎病患者,成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更高達10.9%。
腎衰竭是指腎臟功能在受到損害之後,逐漸下降的一種表現。
腎衰竭,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腎衰竭發病迅猛,會突然導致腎臟失去功能。
而慢性腎衰竭病程較長,慢慢的導致身體各個方面功能減弱。
身體出現5種表現,是腎衰竭「找上門」,佔2個以上,當心腎臟壞掉
1、腰酸背痛
中醫講:腰為腎之府,不少人都知道,腰酸痛可能是腎虛引起的。
的確如此,當腎衰竭出現時,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腰痛,甚至會疼得直不起腰,
如果經過一整天的工作疲憊,也沒有腰酸背痛的情況出現,說明你的腎臟功能還算不錯。
2、腎性貧血
貧血的原因有很多種,而腎臟疾病也會引起貧血,被稱為是「腎性貧血」,此時最好去檢查一下腎臟。
腎衰竭的時候,會有腎性貧血,主要是由於腎臟無法合成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
3、排尿異常
正常來說,一天排尿量與1000-2000毫升,而出現無尿,少尿,尿頻等都可能是腎臟病變引起的。
有的人還會出現排尿無力,尿痛,甚至出現血尿等表現,一旦發生異常,及時就醫檢查。
4、身體水腫
腎主水,是調節人體水分主要的器官,腎臟也像一臺「淨化器」,過濾、淨化血液,將廢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若腎不好,體內的水就會蓄積,就會引起水腫。
尤其是在早上的時候,經過一宿代謝後,眼瞼,腿部等都會出現水腫的表現,但可能不一會就消失,這是也不能忽視,引起重視。
5、經常盜汗
中醫認為,腎虛者,易出現盜汗,剛開始可能會發現手掌總是黏溼的,經常出汗,
而隨著疾病的發展,會在睡覺的時候表現為,發熱,多汗。
一旦出現這樣的表現,其患有腎臟疾病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有可能是腎虛,腎陰不足,如不加以控制就會形成實質性的病變。
提醒:不想腎臟衰竭,三個習慣,再難也要改改!
1、習慣憋尿
憋尿,尿液排洩不出去,膀胱會受影響,容易滋生細菌,進而尿液倒流,流入腎臟,使細菌逆行,不僅會引起尿路感染,對腎臟也產生極大的危害,形成腎臟疤痕,導致腎功能下降。
因此,生活中,無論是多著急的事情,一旦有尿意儘早的排出,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
2、飲料代替水
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喝可樂、果汁、奶茶等,有些人會拿它們當水喝。
殊不知,飲料中富含各種添加劑、色素、防腐劑,增加了腎臟的負擔,同時還增加了患上腎結石的風險。
同時一些含糖飲料也會升高血尿酸水平,從而對腎臟帶來危害,有研究指出,每天飲用一份橙汁的人,患痛風風險增加40%以上。
3、亂吃藥物
生活中濫用藥物導致腎損傷的現象非常多見,臨床顯示,30%腎臟疾病患者是由於亂吃藥物導致的。
常言道:是藥三分毒,藥物含有毒性物質,就會加速腎臟衰竭,引起損傷,加速腎臟衰竭,尤其是亂用藥物或是使用一些偏方,對腎臟危害更大。
最容易造成腎損傷的藥物,有抗生素、磺胺類以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保護腎臟,減少病變,堅持做好以下幾件事!
1、遠離「三高」
第一「三高」指的是高油、高鹽、高糖這樣的「三高食物」。《中醫腎病雜誌》研究發現,不健康的飲食是使腎臟衰竭的機率增大55%。
第二個「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其中也包括高尿酸,這些慢性代謝性疾病,都會直接影響腎臟健康,也是尿毒症高發因素。
研究表明,高血壓人中15%會發生腎臟疾病,30%的糖尿病者最終出現糖尿病腎病,而長期的高尿酸會影響腎臟運轉,堵塞腎小球。
2、補充睡眠時間
據調查顯示,相比每晚睡7-8小時的人,睡眠時間不足5、6小時的人,其蛋白尿發生風險會明顯增加。
良好的睡眠有利於肝臟、血管,還有腎臟的健康,對氣血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
因此,想要腎臟健康,減少熬夜時間,正確作息,以免損失健康。
3、運動勤一點
常言道:生命在於運動,堅持有氧運動,有利於養腎,讓腎精充實、陽氣旺盛。
建議每周慢跑4~6次,每次30分鐘
比如慢跑,不僅可以加速體內血液循環,幫助尿酸排出體外,
打太極拳,有利於養腎,可補充腎氣,發澤耳聰。
4、經常泡腳
腳底是腎經的分布位置,腳底上,具有腎經上的要穴。
因此,日常能夠養成經常泡腳的習慣,就可以起到疏通經絡,養護腎臟健康。
泡腳水,溫度38℃-40℃左右為宜,在15-30分鐘以內,泡到微微出汗,或是加點生薑,可驅寒,溫腎助陽。
泡腳後,按揉足心,對腎臟亦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