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耐煩的吐槽
又是一年的平安夜,小櫻放學回家開心地對媽媽說,平安夜快樂啊,看我的平安果,都是同學送的呢。
剛來城裡不久的奶奶茫然地看著幾個和平常沒什麼區別的蘋果問道,平安夜是什麼夜?有荷葉、竹葉好看嗎?
小櫻一臉無奈,平安夜就和咱們的除夕、春節一樣啊,明天就是聖誕節了,放學後我要和同學們一起玩,你們不用等我吃飯了,商場還有聖誕老人,我們要去拍照。
奶奶喃喃自語,那聖誕節又是個什麼節,我過了這麼多節日,什麼樣的老人我沒見過,不過這什麼聖誕、還是聖誕老人還真沒聽說過吶。
剛走進臥室的小櫻朝奶奶大喊,聖誕節就是一種外國的節日啦,你怎麼這麼土,連這都不知道。
寒冷的歲末,馴鹿拉著雪橇,載著聖誕老人來了,小孩子們睡前在枕頭下放一隻襪子,第二天就可以收到禮物。
2 聖誕的來源
聖誕節,源自西方,隨著文化的不斷傳播與人們思想的轉變,聖誕的氣氛在國內也越來越濃。
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降臨,因此有很強的宗教性,人們從最初的慶祝信仰與宗教逐漸演化為了家庭團聚。
外國人通常會提前準備豐盛的食物,裝飾漂亮的聖誕樹,而他們的樹一般都是真的松樹,節日氣氛也很濃厚,主要原因就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熱熱鬧鬧。
就像我們的傳統節日不被全部的外國人所熟知一樣,一些人不知道聖誕節也情有可原。尤其是在農村一些地方,沒有商家的大力宣傳,也沒有各種琳琅滿目的聖誕商品,老人們不懂在所難免,而且不知道聖誕老人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太少,應該多陪陪他們,給他們講講一些新鮮的玩意,才能讓他們「與時俱進」,溫暖身心。
3 節日的意義
聖誕節對於小孩子們而言是幸福的,因為會有和聖誕老人一樣的父母為他們偷偷的送上禮物。
最喜歡的就是英國作家託爾金的《聖誕老爸的來信》,信中,他以聖誕老人的口吻向孩子講述北極的趣聞軼事,有調皮搗蛋的北極熊助手,也有北極光展示的恐怖的煙火表演,還有洞穴中哥布林之間的戰鬥,形象的描述了聖誕老人在北歐的生活場景,給孩子們帶來了無法言喻的歡樂。
聖誕節,是可以滿足孩子們心願的節日,他們家人團聚,準備美味的食物,其樂融融,帶來溫馨與感動。
在中國,年輕人過聖誕節比較多,但其實,節日是哪一天並不重要,過聖誕還是春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一家人一起聊天談心,多多給予家人陪伴。
無論是上一輩,還是下一代,都需要我們的陪伴,我們都知道,金錢和物質永遠替代不了陪伴和真心。
只有多陪伴家人,生活才有意義,努力才會有方向。
不要嘲笑他們不懂聖誕老人,也不要嫌棄他們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更不要對他們產生不耐煩,因為時代在不斷發展,我們接受的知識也在不斷進步,多給予他們幫助和耐心。
有人幫助爺爺奶奶手繪了微信的使用方式指示圖,還有人畫了淘寶的使用,這些都是一種時代觀念的進步,下一代人細心的為上一代人進行新科技新發明的使用,上一輩的人也在努力地學習著,正是這種上慈下孝的良好風氣使得人們的關係越來越親近。
讓每天都是節日,讓愛常伴你我。
拜拜啦,我是小魚。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