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聞《人類清除計劃》這部片的大名,一直到近期才看,其實沒看之前已經早已通過「xx分鐘看完xx電影」之類的說電影節目,劇透的體無完膚了。之所以還看,是因為實在無法想像,人民怎麼會允許這種大規模的屠殺窮人的計劃存在,而人性在這種環境下又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感謝各位up主,雖然劇透的非常厲害,但幸好沒一個把結局給劇透了,所以喵哥這篇文章也不會劇透結局)
電影設定:在美國每年有固定的一夜,殺人不犯法,在這一夜警察、醫生都不在線,所有人想幹嘛幹嘛;有的人跑出去搞殺人狩獵;而有的人正躲在家裡逃避狩獵。而之所以設定這麼一個「國家殺戮日」,美其名曰是為了這一天釋放人心中的暴力野獸,以便在接下來的364天裡平和的生活。當然這是檯面上的理由,臺面下的理由其實是國家有計劃的淘汰窮人(窮人買不起昂貴的防護系統),減少負擔,促進經濟增長。
不過似乎每年搞這麼一個「殺戮日」以後,表面上看確實整個國家失業率下降了,而且犯罪率也降低了,所以「國家殺戮日」就有了年年進行下去的理由。其實掩蓋了的事實是:犯罪率降低,是因為想殺的人都在這一天殺掉了;而失業率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每個人都拼命工作,真的是「拼命」,因為貧窮就意味著死亡,或許有的人會說這也不錯,促進社會進步,其實是忽略了很多人貧窮並不是因為懶惰(國家殺戮日設立多年,懶惰致貧的早被殺光),而是因為疾病、運氣或者其他原因,當然電影裡管你什麼原因,只要貧窮就該殺。
其實看到這裡,喵哥心裡在想,有沒有一些道德規範是橫貫千年萬年都有效的,當所有人都被惡法所裹挾、被迷惑時,人類能找到這個道德準則、重新回歸善良。我想其中的一個,應該就是:社會不應該淘汰弱者,這是人的惻隱之心,是文明社會的標誌之一,不然就是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了,如此的話人類與禽獸何異?另一個就是:人不能殘害自己的同類,動物世界裡絕少有殘害同類的事,爭地盤爭交配權一方認輸了就是了,絕少有贏的一方要把輸的一方殺掉的事,但人類不同,是要趕盡殺絕的。不要自相殘殺,不然人就連禽獸都不如。
孟子曾說:「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每個人也有惻隱之心,若看見小孩將要掉入井中,並不因為交情、聲譽等利害關係而救人,而是因為內心「善」的本質自然流露而救人。
於是男主一家動了惻隱之心,收留被獵殺的黑人。當然最早是孩子放黑人進來,孩子年紀小單純,是孟子所說的「性本善」,所以第一個動手救人。而父母經過多年的「國家殺戮日」早已麻木,只想著明哲保身,一直到後面看到黑人被自己折磨的傷痕累累,才動了惻隱之心,開始反抗。在觀影過程中,實在慚愧,當喵哥看見孩子放黑人進來時,心中的想法是「這娃真蠢,害了一家人」。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家人要面對的勢力太強大了,不是單個的人,而是整個社會。但孩子是對的,或許他蠢,但他是對的,如果每個人都像這個孩子這樣蠢,少些聰明,那麼強弱就會逆轉,正就能戰勝邪。
而歷史上其實邪戰勝正的情況很多,是真的有發生過整個社會都被邪惡裹挾,讓這個社會裡人的拋棄惻隱之心,拋棄善良,對同類進行迫害的。如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當時有多少德國人被迷惑,聽信「猶太人害了整個國家」的思想,認可「殺猶太人」是有必要的,就如同電影裡「殺窮人」是有必要的那樣。歷史上也發生過比「殺窮人」更荒誕的事,就是「殺富人」,只要你有錢,就是壞的,就得鬥倒,喵哥說的是哪段歷史,大家都知道,是不是真實歷史比電影還荒誕?!而不管是「殺猶太人」、「殺窮人」、「殺富人」,要想執行這些瘋狂的計劃,就必須給予人民執行這些計劃的合理性,消除人民心中的罪惡感。於是「殺猶太人」就被美化成了愛國,「殺窮人」成了促進社會進步,「殺富人」是因為要消除剝削。另一個是必須把講善良、講道德的書籍銷毀,使人民無法找到那些橫貫千年萬年都有效的道德規範,就如同找不到正確的時鐘,於是只能跟著錯誤的時間走,過著顛倒黑白的生活。所以可以發現,最瘋狂的年代也是銷毀古籍古書、古代思想最厲害的時候,美其名曰打倒腐朽思想。
再想想,電影裡的「國家殺戮日」只不過一年中進行一夜,就已經讓活下來的獵殺者變成魔鬼,而活下來的被獵者變得再無安全感。更何況歷史上「殺猶太人」、「殺富人」持續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每年365天不停的上演獵殺與被獵殺,真的是暗無天日,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荒誕、更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