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和媽媽們探討寶寶什麼時候學英語比較適合,身邊的寶寶在各個年齡都有開始英語學習的例子。總體看來3~6歲的寶寶,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習是比較合適的。從教育學來分析,語言學都有一個語音關鍵期,例如現在的寶寶的家長,大都80後。那個時候英語普遍是初中才開始接觸,而且直接就進入應試階段,沒有給我們留下充分的適應和自由閱讀的時間。對於大部分非英語專業的童鞋,和老外直接進行英文對話,還是存在困難的。主要原因不在於不會單詞或者聽不懂對方表達的信息,而是從心理層面,沒有感覺已經熟練掌握這門外語。這就像小時候沒練過劈叉,長大了關節都僵硬了,就錯過了最佳的鍛鍊時期。
當我們在熟練掌握母語後,對於其他語言的學習,遇到發音困難的音或者單詞,會不由自主的傾向於向母語的發音去尋找相似,這也就解釋了許多使用漢字來標註英語的作法(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這麼做過),這樣就會形成一種叫做chinglish的口音(就像我們第一次聽到印度口音英語差不多),而且後期更加難以糾正。
在幼兒階段,沒有學習漢語拼音前,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對母語的掌握還沒有像小學生那樣牢固,有著非常強的可塑性。這也就是這個時候參加英語培訓班的小朋友,發音都很準確,不會有大人那樣的口音,我家的小Michael就是這樣,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他的發音就很準確,比如很多單詞,以n結尾的,現在的教法都是要發出n的音,例如[hen],尾音都要發出「呢」的音。小Michael大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自然拼讀,我記得剛開始是a_e,i_e,o_e,u_e,gl,cl,pl等,元音和輔音都有涉及,寒假5天集中訓練,每天1個半小時課堂教育,然後布置作業,手指指讀課本,錄視頻發送老師。經過這次特訓,小Michael進步還是很大的,再閱讀英文原版書的時候,語速明細會快一些,遇到學過的這些字母搭配的單詞,也能有模有樣的拼讀出來,App內的AI閱讀,也沒下過90分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轉到正題,幼兒英文教育,重點還是家長的思維,不能以應試教育的角度去看待。不用拿語文、數學刷題的作法,直接套用的英語的學習中,這無疑是走了二三十年前初中教育的老路,英語教育要從建立語言環境開始,從三歲開始,就可以給寶寶播放英文動畫,每天閱讀英文繪本,逐漸培養寶寶的語言習慣。這個時期以玩耍為主,照搬英美教材,並不適合所有的寶寶;另外,積極創造寶寶與英文母語人士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一次,小Michael在街上遇到大高個外教big Joe,都會很開心地打招呼「hello,joe」,老外也比較熱情的互動。比較出乎我們意料,對話雖然很簡單,但是發生的很自然,小孩子還真的是比父母強很多呢!
今天先簡單寫到這裡,歡迎關注Michael媽媽,這裡有更多的幼兒英語學習經驗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