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這些臺灣「表情包」插畫師比演藝明星還受歡迎?

2021-01-15 好奇心日報

因為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插畫師在臺灣成名更容易了。

在以 Line 為代表的社交媒體上,一些插畫師創造了風靡一時的原創貼圖,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表情包」。2014 年 5 月 LINE 推出原創貼圖市集,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能將自己創作的貼圖在上面販售的一個開放平臺。兩年的時間,全球已經有超過 57 萬創作者,來自臺灣的創作者佔比一成,共有 5 萬個左右,創作者的年成長率有 73 %,光是 2015 年,臺灣銷售前五名的表情包平均每組銷售額約 776 萬臺幣(155 萬人民幣)。

這些「表情包」現在到底有多熱?

來看一組數據,以下是臺灣的前五大網絡插畫師在 Facebook 上的粉絲數,和他們創造的知名貼圖角色:

1.Duncan: 317 萬人,知名角色:Duncan

2.掰掰啾啾: 151 萬人,知名角色:尖頭人、麥扣貓、奧樂雞

3.H.H 先生: 144 萬人,知名角色:美美

4.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 109 萬人,知名角色:溫蒂妮

5.Cherng: 105 萬人,知名角色:馬來貘

依序為 Duncan、掰掰啾啾、H.H 先生 / 美美、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Cherng / 馬來貘(圖片皆取自官方粉絲專頁)

簡單來說,這些「插畫師」在 Facebook 上的粉絲數都超過了 100 萬。而其中最受歡迎的 Duncan,成立 3 年,在臺灣的所有 Facebook 粉絲團中排名第五,甚至超過了除了五月天之外的幾乎全部臺灣明星藝人。

人們喜愛看插畫師更新的動態,除了因為他們討論的內容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這一些插畫作品還能讓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之餘,作為與朋友的談資或是療愈的用途。

Duncan 是一個戴著眼鏡、穿著短褲的男孩,他長得特別平凡,有點像《哆拉 A 夢》裡的大雄,帶著傻氣,不過 Duncan 其實相當有梗,流行事物到他手裡,都會被翻玩一番。

Duncan(作品取自 Duncan 粉絲專頁)

馬來貘是 Cherng 筆下最紅的角色,它由簡單黑白線條組成,外形參考自同名動物,個性設定略微頹廢,座右銘為「一事無成」,儘管外型帶點呆萌的特質,但個性又時常耍賤,這種反差萌特別受到臺灣網友的喜愛。

馬來貘(作品取自 Cherng 粉絲專頁)

如今,網絡插畫師所創造的角色也成了臺灣商品市場上一批新的二次元明星,改變了原先被美國、日本的角色獨霸的情形。

今年 6 月,一個來自丹麥的知名精釀啤酒品牌 Mikkeller 找上了臺灣插畫師 Cherng 跨界合作設計酒標,推出一款臺灣限定的《馬來貘的啤酒夢之米凱樂漂浮奶泡啤酒》。

除了小品牌想要藉助這些插畫師的影響力,大品牌也是如此。今年 5 月可口可樂也與臺灣四位插畫家 Duncan、掰掰啾啾、彎彎、Lu's 合作推出插畫限量瓶,於臺灣的便利店販售。

馬來貘的啤酒夢之米凱樂漂浮奶泡啤酒(圖取自 Cherng 粉絲專頁)

可口可樂與 Duncan 合作瓶身設計(圖取自 Duncan 粉絲專頁)

為什麼品牌會喜歡這些還沒有經過時間考驗的形象?

一位插畫師楊劍雄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解釋說:「雖然國外角色知名度高,但卻常有授權限制,加上經費有限,談判的籌碼更少,合作時角色可運用的彈性相對較低;反觀臺灣角色,因為社群平臺的力量,角色多有自己的粉絲,素人(平民)插畫家的影響力逐漸抬頭,且配合度較高、合作範疇廣,價格也較有彈性,因此企業的合作意願相對提高。」

對於插畫師來說,能將作品轉換商品確實是件好事,然而一些更耗時、耗力的麻煩事就在後頭等著,比如說跟業主溝通條件,或是處理法律事務。同時因為品牌看好這些「表情包」的商業價值,插畫師和演藝明星一樣,加入了經紀公司。

插畫師 Cherng 、掰掰啾啾,以及爽爽貓同屬「華研國際音樂公司」,加入不到三年,就已經為這家公司帶來了平均一年兩億(臺幣)以上的產值。這些產值的來源非常多樣,包含圖像授權、商品開發、品牌聯名、出版品,或是與廠商合作影片等數位內容。

這家公司原先是以經營藝人經紀為主,旗下知名藝人包括 S.H.E、林宥嘉、炎亞綸等人, 2014 年才跨足插畫經紀這個事業。「像爽爽貓也有文字才華,未來也可以嘗試與藝人共同創作歌詞,掰啾也不斷地在挑戰歌唱, Cherng 則是對旅行以及文化觀察有興趣,這些都是跳脫出插畫能去發揮的空間」,華研國際說。

華研國際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透露,自從開始經營插畫經紀,兩年來時常收到來自設計、美術專業學系畢業生的毛遂自薦,這些人不少也已經擁有粉絲專頁,經營插畫作品。

和臺灣過去的代表插畫師幾米相比,插畫師的平臺、工作方式,以及什麼樣的插畫和角色形象更容易受歡迎,各個方面的情況都發生了變化。

跟幾米同期或更早期的插畫家大部分是以兼職的方式替報章雜誌畫插圖,他們並沒有專屬的曝光管道,而是依賴兒童圖書或是副刊。1998 年幾米將作品以繪本的形式出版之後,這個行業發生了第一次改變,插畫作品成為出版品中的主角而非點綴文字的功能。2000 年李雨珊成立的「墨色國際」 公司,更讓幾米提升為品牌的層次,他們開始推出授權商品,進行跨界合作,如電影、舞臺劇等。

因為社交媒體平臺的開放,插畫行業經歷了又一次變化。

一些原本並非在此行業的人也投入了表情包創作。楊劍雄創作了一組名為香蕉人的貼圖,在 LINE 剛開放原創貼圖市集的第一個月就成為下載冠軍。起先他並非插畫師,而是一個工程師。

不過,這些新晉的表情包紅人需要注意,如果沒有搭配 Facebook 這樣的粉絲團,插畫師和表情包可能都難以保持熱度。(相對應地,微信公眾號正起到相似的作用。)Duncan 之所以在 2014 年選擇創立粉絲團,也是受到另一位插畫師「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粉絲專頁的影響,他突然發現一個可以好好經營自己作品的平臺。

現在,這被證明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儘管擁有高下載量,楊劍雄很清楚要延續角色的生命力,光靠貼圖不夠。他在創作貼圖之後,在 Facebook 創立粉絲專頁,並且跟其餘網絡插畫師一樣開始不停更新圖文創作,此外還推出專屬的照相 APP,為的是就是讓角色不至於那麼快被人們遺忘。

過去,好萊塢的影視公司就深諳此道,他們配合著推出動畫電影、電視劇、樂園和周邊產品。但網際網路顯然改變了製造這種「無處不在」感的路徑。

《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了三位因為 Facebook 而崛起的插畫師:Cherng、掰掰啾啾與爽爽貓,以下是新時代插畫師的體驗報告:

依序為插畫師 Cherng、掰掰啾啾、爽爽貓的插畫師 Second(圖/華研國際提供)

Q:現在有非常多的插畫師開始把 LINE 貼圖(表情包)平臺作為一個發跡的場域嗎?能否具體分享你們對於貼圖流行的看法?

Cherng:能有更多管道(渠道)讓創作者出來很好,曾經有新生輩的人向我請教,我就覺得現在從臉書 (Facebook) 起來的機制可能已經不大行了,畢竟他們的演算法有改,所以我就有建議他們去畫貼圖。

我的第一組貼圖是在 2013 年底上架,我是全臺第一組付費貼圖(笑),因為那時候臺灣的付費貼圖就沒有任何一組,所以才自己跟 LINE 推薦說我們人氣已經很高,最終 LINE 會答應是因為之前彎彎(另一位臺灣的貼圖插畫師)有一組跟奇異果合作的免費貼圖,下載量非常高,所以當時才開啟合作的機會,找了我跟彎彎去合作貼圖。

對創作者來說,當時能夠在 LINE 上創作貼圖是很了不起的事,就像明星可以去香港紅磡開演唱會一樣,我很謹慎地畫每一張,這是很重要的裡程碑。

爽爽貓: LINE 平臺的創作就很在意使用起來的情緒,它的情緒比較濃,也比較需要創新。不過汰換率也很高,而且好用的貼圖也不一定是很好印成圖案的商品,所以這是另外的考驗,畢竟要持續累積人氣有點難。而且瘋傳的貼圖最多可能就一個禮拜,臉書的話是比較持久。

掰掰啾啾:我要補充,我是臺灣第一組官方有聲貼圖(笑),我覺得貼圖這個市場可以讓創作者很快進入到角色這個領域,畢竟角色真的要賺錢的話,不外乎就是授權。

當我們在創作故事的篇章的時候,其實跟廠商心中想像的不一定能扣連。但如果貼圖的形象完整,加上情緒是飽滿的,我覺得那個是很快速從原創貼圖進入角色授權的市場。如果有些廠商只想印一張圖到商品上,最快的方式就是看貼圖,我也看過好幾組,現在就會找一些新生代的創作者合作。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作品取自掰掰啾啾粉絲專頁)

Q:容易被快速汰換的貼圖對插畫師本身是好事嗎?

Cherng:其實我們創作還是把重點放在角色本身,也比較關注角色本身,因為貼圖要強調角色個性很難,所以貼圖的形象就變得很重要。

掰掰啾啾:這要看目的性,像有些很紅的角色,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創作者。當然如果能結合作者個性,那是加分,如果不行,就只要保持角色的品質就可以。

Q:早期不少插畫師,更多是以風格著稱,這與時下網絡插畫家都會創造出強而有力的角色有一些不同。你們覺得這是現在網絡插畫師比較容易走紅的途徑嗎?

爽爽貓:我覺得現在大家看繪師就是用臉書找,可是因為臉書的閱讀方式就是很簡單,你太長的文章大家就是不看,或是說太有意境的圖都一樣。不過,這不代表這樣的繪師減少了,像是說在 Pinterest 、 Tumblr 上還是有很多很厲害的繪師。

掰掰啾啾:這要看議題,假設是繪師的圖是有故事的,應該還是會造成分享。像有一陣子大家瘋傳一張 Facebook Logo 暗喻低頭族的繪師作品也是會有人分享。我覺得主要是呈現手法,如果單是一張華美的風景圖,以臉書的使用者來說當然就是滑過去,但如果搭配一些文字可能就會有人分享。所以說,臉書上的讀者會分享的方向,是希望有共鳴。

(作品取自爽爽貓粉絲專頁)

Q:覺得自己跟早期出版時期的插畫師有什麼不同?

Cherng:有時候被稱作插畫師很奇怪,畢竟這個產業太新了,新到沒有一個正確的職位形容它,我自己覺得用插畫師形容自己很奇怪,很難定義。對我來說,我們跟早期的繪師有點像是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差別。不過,我覺得這都是創作者,差別只在名稱,本質上其實沒有差異。

爽爽貓:我喜歡繪本類的繪師,像是幾米。我覺得以前透過出版繪本和裝禎的書是很好的,它會有觸感和質感,更好的是,他們可能花一兩年專心一本書,那本書的情緒就會很濃,世界觀很強。我們現在在臉書上,比較多是陪伴感。這兩種的建構不大一樣,一種是我建構出一個世界要讀者接受它,另一個是我們一起走。

掰掰啾啾:也不是說要比較,我覺得我們是自詡為角色設計家,比較不會說是插畫家。早期時代的凱西,他們很著重背景,然後強調人物,但是我們現在蠻多人稱我們為圖文創作者,就表示,文這件事是我們很重要的表達方式。

Q:那麼就現階段來說,你們認為一個角色要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

Cherng:個性吧,如果沒有明確的個性,就不會讓大家喜歡。不過其實我一開始還沒有這麼雕琢角色個性。起初粉絲團上的創作只是偏向嘲諷,或是生活敘事等 PO 文,後來開始畫馬來貘攻擊圓仔(臺北市立動物園裡的熊貓),主要是因為兩個都是黑白動物,當時覺得這樣挺有意思。而且馬來貘有種懶散的個性,加上大家生活忙碌,所以就常用馬來貘懶在家的樣子去做創作,就是一事無成。而市面上比較多角色都是比較和善,也因此吸引到比較想要不希望跟別人一樣的粉絲。

爽爽貓:我也覺得是個性,但因為是透過臉書這平臺,所以創作者的個性也會有所影響。創作者本身可以跟角色相輔相成,像我跟另外兩位比較不一樣,我的個性比較溫暖、療愈,而爽爽貓的創作,起初是要鼓勵自己,但卻意外發現許多考生會來看,所以形象才慢慢建立起來。加上很多臺灣人其實也有一樣的困擾,就是覺得必須乖乖考試、上班,所以爽爽貓得到注意就是因為大家的心聲被說出口。

掰掰啾啾:對我來說,角色最重要的是形象的意象,如果看到一個圓圈的上方左有兩邊有兩個圓圈,自然會想到米老鼠。一個角色的意象不能太複雜,比如說黑白配色會想到馬來貘,或以我來說,只看到尖狀物就是會想到我的角色,這當然是角色經營上很重要的部分,而且簡單線條距離可愛會比較相近。

正因為簡單線條的創作,除了主流的圖像授權的合作之外,在形體上的結合也會比較簡單。

Q:你們覺得自己是透過哪些特點吸引粉絲關注?

Cherng:我是在 2012 年創立粉絲團,當時成立三、四個月就累積到一兩萬個粉絲。不過因為那時候真的很少人在畫這種圖文創作,所以成長很快。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在經營的過程中,如果有搭配時事的話,就會成長很快。當時因為「圓仔事件」就從二十幾萬粉絲增加到五十幾萬,不過其實也不是特別說要討好粉絲,只是想博取共鳴,保有自己的個性比較重要。

爽爽貓:起初我是先經營 Instagram ,透過 Instagram 認識馬來貘,他們就鼓勵我創立粉絲團。剛開始會很擔心是否沒人看,結果蠻順利的,第一天就有一千個粉絲,所以就覺得好像可以開始做這件事。

因為爽爽貓帶給人比較多療愈的感覺,在一天工作、忙碌完,就可以有安撫的效果。舉辦活動的時候,現場來的都是考生和護校生,且集中女性。有一個日本媽媽很厲害,那時候爽貓三周年,她就跟日本雷神巧克力訂作包裝,從日本寄一堆來臺灣。

掰掰啾啾:早期無名小站(註:臺灣早期的博客平臺)的時代,大家流行的畫法,並不是找個梗來畫,都是畫生活敘事,我是從無名時代就用找梗的方式來畫,就是一些類似教大家怎麼防止曝光,很無謂的東西。

我的粉絲裡面男生和姐姐們比較多,因為我的畫其實跟兩性議題有關,早期尺度比較大,男生跟 25 歲以上的女性比較可以接受,現在是因為開始做了影片。男女比大概是 4:6。其實以前就會有一些人嫌我的創作很廢,但是反而會一直來看,然後看久了就會說」今天的掰啾沒有讓我失望」。

說起來,經營粉絲頁的轉機點應該是開始做影片,因為我們早期那一批創立粉絲團的人,成長速度都差不多,兩年前大概都是 50 萬左右,但我做了影片之後就瞬間跳上來。

之所以創作影片,是因為在無名小站創作的東西是長篇,臉書的瀏覽機制比較適合單張圖文,敘事的方式變了。而做影片就是可以在節奏上面,維持長篇的方式,最重要的是,當時還沒有人在做。我的創作過程就是別人在做什麼,我儘量不要跟他們一樣。

Q:目前網上許多知名的插畫家,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會搭配時事進行創作?請問三位會覺得這變成一種公式化的操作嗎?

Cherng:我蠻怕這樣的,所以我的界線就是,有人畫我就不畫,然後也挑主題,如果調性不大合的應該就不會。我覺得現在我已經不太會緊跟時事,比較希望發展角色的自身故事。

爽爽貓:我比較喜歡看有感覺的東西,像我們在日本有授權,日本的讀者當然也不認識我們,但我們可以跟面膜、或是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就是憑藉一種感覺。不過,也是會觀察網絡的動態,只是爽爽貓觀察網絡的方式,會偏向打動人心的方式。加上我會觀察使用者的方式,像現在很多人流行手寫字,爽爽貓就會透過這方式再創作。

掰掰啾啾:如果要跟時事的話,我一定會結合兩性議題,就是說他會把時事變成一種襯託的東西。我有時候在想梗的時候,我也會揣摩其他創作者會怎麼畫,最後就會避開這些方向。

Q: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對於插畫師這個職業有沒有產生不一樣的想法?Cherng:我以前覺得插畫就是平面出版物裡附的小插畫,但進來之後,接觸角色之後就發現這麼多面向可以發展,可以從平面變立體。

爽爽貓:我們以前都是關在一個房間畫,這幾年臺灣的插畫界很有趣,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比如說我們三個一起辦了展,角色授權也是,一開始只是畫個東西,但因為插畫被注意了,我們可以學習讓這個東西變得更完整的方式,透過不同的媒材去創造角色。

掰掰啾啾:我覺得這兩三年,這個領域改變很多,但我們都還是在走日本之前的路,只是剛開始有角色經營這個職業。未來可能會有地域性的結合,例如想到吉卜力就會想到三鷹市。

題圖來自華研國際

相關焦點

  • 楊超越靠它上央視新聞,洪世賢借它翻紅,明星表情包的黑黑紅紅
    迄今為止,這些表情包都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款的還有凌瀟肅。早前他知名度不高,還因「出軌事件」被觀眾「打進冷宮」,一度甚至沒了音訊。然而就在此時,他在《回家誘惑》裡扮演的洪世賢,不知被誰做成了表情包。
  • 最大IPEmoji表情包被拍成電影 明星活成了表情包
    不僅網友如此惡搞,很多個性灑脫的明星,也愛用表情包,甚至是愛自黑的發有自己誇張表情的惡搞表情包,這種行為不僅沒有破壞他們在粉絲中的人氣, 反而因為更接地氣而被粉絲喜愛和紛紛轉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都有哪些明星是表情包愛好者並且把自己活成了表情包吧!
  • 看到明星的表情包才知道,他們是這樣的可愛真實的人,大家覺得呢
    不管是什麼樣的明星、主持人,這些都不能逃過表情包的「肆虐」,就連央視主持人大家都不放過,不管你是負責新聞聯播還是主持娛樂節目,一個表情就是就是表情包,還記得撒貝寧的吸氧表情包。主持人已經不僅僅是主持人了,參加了綜藝節目已經成功出圈了,一想到在綜藝節目上的表現,大家已經全然忘記了當初主持著《今日說法》的主持人了,正直、專業的法律系主持人的形象已經立不住了。
  • 臺灣插畫師Felicia Chiao的作品欣賞
    「這些畫幫助我探索我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描述的情感。」臺灣插畫師Felicia Chiao,目前生活在美國,她有一個系列插畫「孤獨星人的怪誕世界」,描繪了兩個奇怪角色的魔幻日常,角色設計神似無臉男,卻呈現出特別的視覺世界。
  • 臺灣腔表情包走紅 撞上東北話瞬間神魔性
    有網友日前在微博發出9張「臺灣腔表情包」圖片,總結了經典的臺灣腔,其中包括「幹森麼啦!你很奇怪耶」、「你造麼,我沒有在怕的啦」、「對就是醬子」等等,還說每一句都能腦補出聲,你們感受一下。這些表情包迅速引發了網友共鳴,大家進行了熱烈討論:「自己默默讀了一遍真的臺灣腔」「和你老闆這麼說說看」「我想一拳過去呢,哈哈哈」「好像就是醬紫的哎,人家也是這樣講話的」一些網友覺得只有這9張圖不過癮
  • 大受歡迎的表情包,是時候一決江湖地位了!
    表情包是一種聊天文化,一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在移動網際網路時期,依託眾多社交軟體,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聊天方式。作為一種流行文化,它受到廣大國人的追捧和喜愛,也吸引了很多網友對其的使用和創作,致使表情包的種類日益豐富,市場更加廣闊。
  • 沒有表情包的營銷世界,還有什麼意思?---36年表情包出位史
    1995年,日本運營商NTT推出了一款新傳呼機,可以在發簡訊的同時配帶不同的面部表情符號,比如愛心等。這款新機型剛上市便獲得年輕人的青睞,佔據近40%的市場份額。而後,NTT才意識到,讓年輕人如此著迷的,就是這些表情符號。 他們乾脆放手一搏,在平臺上開發出最早的 emoji。其負責人表示,這些12x12像素的表情包,要將人類所有的表情都包含在內。
  • 一到學臺灣話 阿莎力,我的哥!臺灣表情包長這樣
    同樣是表情包,一場發生在內地與臺灣網民之間的表情包大戰,雙方年輕人在FACEBOOK上進行了友好的圖片交流。可是,臺灣的表情包真的都那麼土嗎?在仔細地觀察後發現,其實, 也挺賤萌的...,甚至超過了除了五月天之外幾乎全部臺灣明星藝人。
  • 在臺灣創作LINE表情包 最高年入超200萬元人民幣
    ­  臺灣去年在社交媒體上的前五大貼圖創作者,平均銷售金額都突破2700萬元(新臺幣,下同,1元新臺幣約合0.22元人民幣),比前年大漲84%。扣除平臺、稅款等費用,平均每人一年進帳近700萬元新臺幣,其中冠軍收入突破千萬元(約合200萬元人民幣)。這是在臺灣高雄剛剛結束的LINE原創市集上公布的。
  • 齜牙表情最受歡迎?滑稽表情不服:我才是真正的表情包之王啊
    不久前,QQ發布了年度表情大數據後,其中齜牙表情成為了年度最受歡迎表情後,不少網友頓時就炸開了鍋。這真不是我常用的表情啊。小編現在最喜歡用的是這幾個:在我寫了一篇相關文章後,不少人認為,其實我們最喜歡用的是滑稽表情。
  • 肖戰「跨年」再現表情包,拍照自己找位置,被拉著合影太受歡迎
    肖戰「跨年」再現表情包,拍照自己找位置,被拉著合影太受歡迎感覺2019年的最後一天帶給大家太多的驚喜,很多人都遲遲無法從肖戰和王一博帶給大家的驚喜中,走出來現場簡直是燃爆了,很多人都說,這最後一天過得真的非常圓滿,尤其是看到王一博和肖戰他們各自的節目之後
  • 盜用明星臉、製作表情包,這些「帶貨」都可能侵權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肖像在網絡上的傳播更為便捷,諸如表情包、廣告代言等形式,都可能對肖像權人造成比傳統途徑更大的影響。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近日統計發現,在該院肖像權侵權案件中,98.7%的被侵權人為演藝界人士,99%的侵權行為發生在微信公眾號、網店中。
  • 朱一龍,肖戰,王一博,有哪些明星你是因為表情包入坑的呢?
    你喜歡用表情包嗎?如果你也喜歡用表情包,想必下面的表情包很有可能是你曾經使用過的某一個。首先呢看你能不能通過下面這些表情包認出來是哪位明星。以下是四個高糊的表情包,如果不是真愛粉,想必應該很難認出來這些表情包的主人是誰吧。話不多說,下面放圖:這些在路人眼裡完全看不出是哪位明星的表情包你們都能認得出來嗎?糊成一團,姿勢迥異,你知道都是誰嗎?
  • 這些表情包的原型,竟然是TA們?
    這兩天被討論得熱火朝天的,當屬微信新上線的六個小表情。活躍氣氛、結束對話……似乎沒有什麼是一張表情包不能解決的。包貝爾趁著熱度,過足COS癮。而有的人則完全不用模仿便神似新表情。接連參演《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兩部經典作品,蘇有朋算得上不折不扣的表情包大戶。他本人收藏過成堆的杜飛表情包。並且憑藉行走的表情包,五阿哥也從未淡出觀眾的視線。蘇有朋還時不時現場還原一把。
  • 內地和港臺明星的差距,周杰韓紅對表情包憤怒,蘇有朋卻自己調侃
    ,周杰韓紅對表情包憤怒,蘇有朋卻自己調侃這幾年隨著表情包的興起,很多表情包的素材也是越來越廣泛了,不只是一些圖片、影視劇,還有一些明星在節目中的有趣畫面,也會被做成有趣的表情包,也是為很多網友提供了不少聊天的素材。
  • 新表情包誕生
    【觀察者網 文/趙可心】繼後,臺北市長柯文哲終於又出新表情包。 捶桌表情包爆紅就是這16種眼神:閃爍、嘲諷、放空、推眼鏡……從這些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臺灣網友紛紛表示想帶走柯P的這組表情包,還拜託他賣出肖像權。這組圖是怎麼來的呢?
  • 劉敏濤表情包管理,演唱無奈面對的是假人
    劉敏濤的演唱《紅色高跟鞋》的表情,一直在持續的升溫。而後又因為一些事情讓劉敏濤在表情包的熱度上,又持續的上熱搜。劉敏濤千萬直拍,劉敏濤抹茶冰激凌,劉敏濤參與《乘風破浪的姐姐》,看來劉敏濤的持續火熱,是有續的安排,而劉敏濤很快也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人。
  • 表情包長成爆款IP 長草顏糰子的卡通"明星"路
    白胖糰子一「萌」驚人 「糰子什麼時候出大電影?」「我想知道『腿媽』的擇偶標準是什麼?」「糰子能不能出一款養成遊戲?」……這是一場生日會上粉絲們爭相提問的環節。 粉絲們不遠萬裡,從深圳、無錫、成都等全國各地趕來北京,而生日會的主角竟是一個卡通形象——長草顏糰子。
  • 韓國國民表情包Kakao Friends的吸金之術-虎嗅網
    在這一領域,也有不少代表性的品牌,比如Kakao Friends,做卡通表情包起步,如今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6.1億元。而引領韓流的偶像產業在衍生品上也收穫不菲,明星周邊的年銷售額也超過了6億元。「角色經濟」年銷售額700億元什麼是角色經濟?
  • 明星cos裝扮,沈騰無臉男可以做表情包了,王源版鳴人很可愛
    明星cos禮服,沈騰的無臉男會做表情包,王源版的火影忍者很可愛Cos一直很受歡迎,很多明星也有Cos很多經典角色,還原度很高,氣質也很不一樣。但王源是張娃娃臉,比火影忍者還可愛。從服裝到髮型,Shana cos有很多動畫角色,最像射精。但是謝娜的臉沒有蛇精的臉那麼鋒利。王一博的精神王子太苦行僧了。這是一種靈魂降臨人間。這也可能與王一博冷漠、不苟言笑的性格有關。張新宇很美,COS很美。這種衣服就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