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口腊味,那味兒,我想家了

2020-12-22 來吃好吃的呀

一口腊味,想家了。

人類的味覺記憶,遠比我們想像中堅韌,腦海中已忘記的東西,經由味覺的牽引,卻能瞬間浮現,滿是想念與感動。

兒時家鄉有句話:「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剛過,院子中、屋簷下,便掛起一排排粉光脂豔、油香繞梁的腊味。

它凝聚了火與煙、陽光與風、時間與人情的味道,成為冬日尤有深意的美食,千年來,秉傳古法,代代相承,一口腊味,那味兒,我想家了。

「哇,這肉感好足啊!」頭一口,便讓人發出這樣讚嘆的臘腸、臘肉,才是記憶中的腊味。

兒時,都是自家灌腸掛肉,或找熟識的街坊幫忙,吃得相當放心與滿足,總以為走到哪,滋味都是一樣的。可背上行囊遠離家鄉後,才知道那肉感飽滿、釅香襲人的舌尖味道,在異鄉竟如此難得。

幾枚純肉醃製晾曬的香腸,數塊新鮮豬肉煙燻出的排骨、後腿。還未開鍋,竟引得上下兩樓的同事循著香味而來,當然,誘來的還有那貓兒。

一口飽嘗,鹹中帶點辣,辣中帶點甜,甜中帶點香,肥瘦搭配剛剛好,這是正宗的川式腊味,能瞬間驚豔味蕾。才下舌尖,又上心間,恍惚間,不知這一口,到底是臘肉的滋味,還是家鄉的情懷。

今日腊味清單:

臘腸:麻辣香腸、五香香腸、排骨香腸;

臘肉:後腿臘肉、五花臘肉、煙燻排骨;

禮盒:臘腸組合、臘肉組合、腊味全家福、腊味+冷吃禮盒。

| 川式腊味,才夠味。

全國各地的香腸種類大概超過一千種,再加上臘肉、臘魚,更是數不勝數。以現今物流之發達,各種腊味我們都能嘗個遍,但四川腊味偏能壓倒多方勢力,讓人念念不忘。別無其它,只因實在「夠味」。

這批腊味來自蘇軾的故鄉——四川眉山縣。眉山縣被稱為「腊味之城」,曾被央視紀錄片《一城一味》甄選為中國七大美食城市之一,我總認為東坡對肉的痴迷,和他從小的耳濡目染脫不了干係。我們從這裡尋一口正宗腊味,準沒錯。

不同於別處,眉山腊味要經過一道特別的煙燻工藝,煙燻腊味的燃燒材料是柏樹枝、甘蔗皮、玉米棒等。植物香與豬肉脂肪在燻烤下混合成的鮮味,形成獨特的釅香,醇厚非凡。

燻烤時,臘肉、香腸距離明火三四米高,煙要恰到好處,過大,臘肉肉質乾燥,沒有「一口軟香」的口感,過小,則滋味不夠濃鬱。待到肉塊烤出油脂,再掛起來用煙霧慢慢燻幹,耗時費力,十分考驗師傅的耐心。但只有如此,才能打通川式腊味的七經八脈,使其滋味醇厚濃鬱,讓人吃過便忘不了。

待到蒸煮時,香與鮮肆無忌憚地釋放,令每道菜都醇厚馥鬱,給生活增加滋味。

此外,作為盛產椒類的蜀地,眉山縣的香料十分豐富,花椒、胡椒、辣椒,再加上蔥、姜、蒜等,味覺上的麻與辣總能被調和出多重層次。直接上手開撕,吃來香辣利索,十分滿足。

燻制混合的釅香,再加上這麻與辣的浸潤,便構建出川式腊味自成一派的味道體系。若到了別處,總覺差點意思,雖說不清道不明,味蕾卻自有記憶。

| 純肉製作,吃著才滿足。

輕輕一咬,便看見香腸中的大肉粒,令人忍不住發出「這肉好足啊」的讚嘆。正因肉足,它整體都浸潤著油香。肉質飽滿有嚼勁,瘦肉不柴,肥肉不膩,麻辣鮮香,直教人尋回兒時的滿足。

原來,師傅們堅持甄選農家豬,臘腸都是純肉製作,採用傳統的手工藝,切塊、醃製、發酵、灌腸、煙燻、晾曬、乾燥……靜待美味自然形成,除了食用鹽和香辛、調味料外,不含任何添加劑,吃起來更放心。

同樣,相對於普通臘肉,四川臘肉分量更大更實在,也無其他添加劑

臘肉通體焦黑,流油溢香,有的還帶有蜀地獨特的辛香味,只要在室內打開,整個屋子會充斥著的「饞味」。用來炒菜,燉煮尤為鮮香,塞進嘴裡一咬都是肉汁,回味無窮。

| 經典臘貨,創新口味,奢華禮盒裝,都在這。

香腸:麻辣香腸/五香香腸/排骨香腸

按照不同人的口味偏好,臘腸分為五香、麻辣兩種味道,還有一枚給人驚喜的排骨香腸。

五香口味,因著那份植物香與油脂香相映襯的滋味,只蒸了幾分鐘,便讓整間屋子充滿釅香。輕嘗一口,鮮中帶甜,油而不膩,肉質Q彈而不柴,飽滿晶瑩,吃完一整根,大呼滿足。

麻辣款尤得川式臘腸的精髓,麻、辣、香、鮮、潤,口感十分有層次感。蒸好後,切片上桌,顏色紅潤剔透,肥肉和瘦肉分布的很均勻。咬一口,唇齒留香,不能自拔,直接用來配飯,毫無壓力。

尤妙的是這枚包進了整條排骨的排骨臘腸,估計很多人是頭一次見到。看起來平平無奇,撕開香腸,便露出鮮嫩飽滿的排骨肉,兼顧香腸的濃香和排骨的細嫩

它的原材料十分講究,選取新鮮豬肉肋排部分,且只取用骨肉均勻的那一段肋排,很有韌勁。將排骨切成7cm小塊,經由四川自貢井鹽、漢源花椒、高度白酒、薑汁等醃料,醃製12-24小時後,手工灌制進山豬小腸腸衣。

再經由自然晾曬,柏樹樹枝、玉米棒等燻制,讓排骨香腸吸收百木之香。外層的腸衣脆嫩彈牙,內裡的肉質鮮嫩緊緻,奇香撲鼻,教人垂涎三尺。

臘肉:後腿臘肉/五花臘肉/煙燻排骨

豬後腿的肉質細嫩豐腴,用來做臘肉,十分百搭,炒菜、燉湯皆適宜。

五花臘肉則不柴不幹,在肥瘦之間達到恰到好處的平衡,很適合炒菜。

若是你平時喜歡吃排骨,選這塊臘排骨準沒錯,精選豬中排部分,細嫩飽滿的肉裹著骨頭,緊實豐滿,一口滿足。

做好的臘排骨表面閃爍著油光,看著十分誘人。咬一口,肉質緊實彈牙,煙燻香與鹹鮮味完美融合,尋些冬筍、玉米、蘿蔔,用來燉湯,尤為下飯。

■ 組合裝臘腸組合,臘肉組合,腊味全家福,臘肉冷吃禮盒

考慮到不同人的口味偏好,以及日常待客需求,我們精心準備了四種組合裝:

臘腸組合(3款臘腸);

臘肉組合(3款臘肉);

腊味全家福(6款腊味);

臘肉冷吃禮盒(2款腊味+6款冷吃)。

不管是和家人一起食用,用來待客,還是送給長輩、朋友,都是上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冬至到了,我想家了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在我們老家,冬至是和春節一樣的重要節日。每年冬至,老媽都會包餃子。餃子,誰不喜歡?那是藏在童年的幸福記憶啊。老媽的手巧,包的餃子圓鼓鼓,捏的褶子像花兒一樣。老媽包的餃子我最喜歡韭菜雞蛋餡兒的。那個香,切的時候,就開始往鼻孔裡猛鑽了。
  • 那年冬至,白居易在河北想家了
    童年時,家是一聲熟悉的呼喚;孤獨時,家是溫暖的陪伴;失落時,家是永遠向你敞開的懷抱;困難時,家是遮風避雨的港灣。冬至,吃餃子的時候,本應該是一家圍坐的時候。可是,總會有一些人,雖然也能吃上餃子,但是,他們卻無法與家人圍坐。還有一些人,他們可能會身在某地,孤獨一人,甚至連個餃子也吃不上。
  •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說說一句話短語 冬至吃餃子文案句子
    冬至的腳步正在敲響,春天的氣息遙遙可望。熱騰騰的餛飩保健康,吃了凍麵餃子沒凍傷。湯圓滾滾白玉湯,合家團圓幸福長。冬至快樂,好運一年更比一年長!  冬至是個好日子,笑口常開吃美食。北吃餃子南湯圓,一口一個吐心願。一個餃子一種五彩生活笑開顏;一個湯圓一個型,四季健康伴你行!  冬至吃餃子,一個餃子一顆心。
  • 想曬臘鴨的要收藏!此配方父親用了近10年,腊味香濃,回味無窮
    每到冬至前後,老父親最喜歡趁這段時間天乾物燥北風起製作腊味,如臘腸、臘魚、臘肉,還有讓人回味無窮的臘鴨。單個凍鴨腿,肥瘦有致,而且沒有椎骨,整塊都是腿肉,肉感飽滿而小巧,不僅易醃製入味,存放還更方便,每到冬至前後,老父親都是一次性製作一兩件,送禮自吃都合適。下面小鹿把老父親曬臘鴨的方法分享給大家,想曬臘鴨的要收藏!
  • 豬客物語:關於冬至,長大後才懂最難忘的是那份家的味道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中國人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在冬至時節,吃更是冬至重中之重!在中國,南北地區都有不同的紀念方式。
  • 冬至將至!宜賓人的香腸安排上了嗎?
    「今年我一家就準備了30多斤的香腸呢!」要說今年腊味市場生意異常火爆的原因,主要還是以往令人擔憂的因素已不存在,因此,又回到了市民購置腊味的「鼎盛時期」。小編對比了南岸和城區幾家農貿市場的香腸價格,從40-60元/斤不等(是小編吃不起的價格),雖說價格在同一市場內相差不大,但總體價格跨幅較大。因此,更多的市民會選擇買好肉之後進行加工。
  • 冬至,送上家庭自製「腊味寶典」
    冬至大過年,各種腊味也是時候安排上了。每到這個時候,金華人的晾衣架就變身成為「晾腸架」,家家戶戶的陽臺也成了大型炫富現場,醃臘肉灌香腸醬雞醬鴨……「未曾過年,先肥屋簷」,總有一些食物在提醒我們溫習著年味。
  • 我愛記詩歌|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看一下古代詩人冬至日在做什麼?#一、說文解字在記憶《邯鄲冬至夜思家》時,第一步是理解《邯鄲冬至夜思家》全文的意思。想到家中人今天一定會聊到深夜,還應該說起我這個出門遠行的人。二、記憶法記憶上面我們解析了《邯鄲冬至夜思家》的全文意思,該詩意思還是比較簡單。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使用前面文章中教授的記憶法進行全文記憶。
  • 冬至的味道
    文\嘉興石油 翁家輝    我是在冬至的早晨吃到那半個燒餅的,焦黃酥脆,麥香濃鬱,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那個味道。    冬至的清晨,冷得駭人,寒風叫囂著,耀武揚威地宣告凜冬的到來。細雨斜斜地墜下濺起泥土,砸在加油站外停靠的白車上。淡淡的土腥混著汽油味在空氣中彌散著,我總覺得這不是冬至該有的味道。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冬至美食別具一格 你家會吃什麼?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冬至美食別具一格 你家會吃什麼?時間:2020-12-21 15:35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冬至美食別具一格 你家會吃什麼? 12月21日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真正的隆冬開始了。漫漫冬日正是進補好時機,吃貨們已經蠢蠢欲動。
  • 冬至的那碗「糊鍋饃」
    冬至的那碗「糊鍋饃」白來勤小的時候,我總感覺冬至時天氣很冷,灞渭三角洲上我那小村外的澇池總是結滿厚厚的冰,屋簷下的冰凌總是掛的老長老長。女媧娘娘就想出了煉五彩石補天補地的辦法,可是五彩石煉成了,怎麼補天補地卻成了大問題,沒有糨糊石頭沒法與天和地粘合在一起呀。眼看冬天到了,人們凍得上牙直碰下牙,舌頭直頂喉嚨眼兒,甚至不少人都被凍得斷了氣兒,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
  • 暖暖的愛丨冬至來愛家,吃純手工餃子嘍~
    要說起冬至吃餃子的源由:其一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留下「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語。 其二是民俗專家認為冬至是陰陽「交子之時」,這一天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同時也犒勞一年來一家人勞動的辛苦。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因此冬至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2020年冬至朋友圈暖心一句話文案,祝你冬至快樂!
    冬至到了,祝你不止冬至快樂,願你天天開心。2、冬至到,祝福到,我的祝福就像冬天裡的太陽,能讓你暖身又暖心。此刻,讓我的祝福,溫暖你的心田,讓我的問候,照亮你的人生。祝你冬至安好,幸福久久,好運常伴。3、無論外面陰雲密布寒風刺骨,還是一片晴好陽光明媚,我的問候都會如約而至,無論我們相距多遠,是否經常聯繫,我們心裡都裝著彼此,好朋友,一輩子。冬至到了,祝你快樂,天冷了,多穿衣服,多想想我。
  • @冬至|遇見家的味道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在南方則是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
  • 東莞寮步:北風起 大街小巷腊味香
    「獨門配方」做出親友愛的味道「老闆娘,明天幫我預留7斤前腿瘦肉、3斤肥肉和2斤豬小腸。我明天要做臘腸,記得要幫我預留新鮮的靚豬肉......」通話結束後,霞邊村村民63歲的鐘阿姨開始清點家裡的汾酒、鹽、醬油、白糖等調味品的餘量,為第二天製作臘腸做準備。
  • 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祝福語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今日冬至,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了,願我的祝福能像冬天裡的陽光,為您驅走嚴寒,送去溫暖的希望。  今日冬至,裝滿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讓快樂與你擁抱,存儲所有溫暖將寒冷趕跑,釋放一生真情讓幸福永遠對你微笑!  春去秋來,立夏冬至,周而復始,年年有餘。  在最長的冬夜裡,等春的照面。
  • 冬至已至,試問兒郎何時回故鄉
    冬至的前幾天,母親便忙開了。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那天,我們家不光吃湯圓,更有一種儀式感。那幾天一到晚上,一家人就聚攏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父母們泡糯米,打米漿,搓湯圓。我跟姐則在灶塘旁邊把稻草、竹枝捆成筷子長,碗口粗細的柴火,堆成小山堆,以供這幾天燉湯,炸煮食材之用。這時候難得有幾天和睦的日子,連平時不愛說話的母親,那幾天也愛絮絮叨叨跟我們聊些家常,但講的都是她小時候神神鬼鬼的故事。
  • 腊味煲仔飯,香氣十足,黯然銷魂
    腊味煲仔飯「秋風起、腊味香」是流傳在廣粵的一句俗語,在很遙遠的年代,冬天裡新鮮食物很少,大多數只能吃其他季節存下來的食物。除了牲畜類,在秋冬季節膘肥肉厚,正適合宰殺,但一時間吃不完,為了便於儲存,往往製成腊味,這樣在其他季節裡,也可以品嘗到收穫的喜悅了。雖然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各種技術也發達了,但腊味早已成為一種割捨不掉的民俗傳統,每每秋風漸起,天氣轉涼,又到了晾曬腊味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經過北風洗禮的腊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一鍋腊味煲仔飯,晶瑩剔透的米飯吸取了腊味精華後,濃濃鹹香,肥而不膩。
  • 「冬至吃啥」衝上熱搜!網友吵翻…北方人到底有多愛吃餃子?
    」這個話題再一次衝上熱搜話題度槓槓的~▼不誇張真的每年的冬至小編都會看見它一次熟悉的仿佛進自己家廚房喊一句「媽,中午吃啥」畢竟乾飯人乾飯魂你覺得只有餃子很單一那就錯了餃子也可以變換多種形態從餡料上來說基本是萬物皆可入餡兒一家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