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能就業、「走出去」能賺錢、弱勞動能力者也能端穩就業飯碗...

2020-12-17 廣州日報

南沙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就業扶貧開啟增收「薪」發展

「車間建在家門口,脫貧致富好幫手」「門口就業能致富,工作家庭兩不誤」……在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伊科達製衣扶貧車間裡,一個個顯著的標語,鼓勵著當地人積極在家門口就業。在該公司入職一年多以來,32歲的徐明霞從一名普通員工晉升為管理層的一員。她每個月的收入,能有五六千元,一家人的生活日漸寬裕。在該扶貧車間內,大部分工作人員和徐明霞一樣,都是惠水縣本地人。被家鄉的幫扶政策吸引,曾遠走他鄉務工的他們,選擇回到「家門口」就業,逐步過上了更舒心的幸福生活。

一個個困難群眾順利就業,是扶貧幹部奮鬥的源泉。近年來,南沙區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過程中,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勞動力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打造扶貧車間等舉措,激活當地脫貧造血功能,助推穩崗協作。針對疫情對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的影響,南沙區今年還制定一系列人性化幫扶政策,新增穩崗就業獎勵1000元/人和勞務輸出補助3000元/人,調整加快補貼資金發放速度。扶持政策更人性化,也更有吸引力。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黔南州裡水縣、惠水縣、貴定縣,實地了解南沙區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過程中就業幫扶的工作成效。

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 增強「造血」功能助貧困戶增收

產業就業是脫貧攻堅、拉動就業率的重頭戲。自2017年3月南沙、龍裡兩地結對幫扶以來,幫扶工作隊第一時間走遍龍裡縣深度貧困村。針對龍裡縣5鎮1街道貧困程度、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等深入研判,兩地在謀劃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圍繞優勢在南北片區布局產業項目,確保項目投入的精準性。其中,在龍裡縣灣灘河鎮,確立以蔬菜種植為主導、建立供應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基地發展思路。在該地發展建設的灣灘河鎮集中連棟標準化蔬菜大棚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69.76萬元,主要種植生菜、西紅柿、娃娃菜等,年產值約400萬元。

項目產生利益聯結當地漁洞、金星兩個深度貧困村,涉及幫扶貧困戶483戶2021人。並採取「貧困戶全年義務參與村級公益事業80小時以上、全家至少有1人外出務工80天以上、家中有80歲以上老年人可以參與入股分紅」的「3個80」利益聯結約束機制,逐步樹立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的正確導向,轉變貧困戶思想觀念、激發自身動力,確保實現扶貧效益的最大化。

和土地打交道、靈活上班、離家近……對當地以耕田為生的中年人而言,在該項目基地種菜是份理想的工作。58歲的石傳珍是這裡的一名工人,她很喜歡在這裡的工作。「這裡一年四季都種蔬菜,我們一年四季都有工作可以做。可以選擇打零工,一天工錢70元左右;也可以選擇長期幹,每個月3000元左右。時間安排很靈活,家裡忙的話可以請假回家幹家裡的活。」石傳珍介紹,與以前種地每年約萬元左右的收入相比,如今的家庭收入明顯翻了幾番。

為切實增強當地「造血」功能,南沙區突出抓好產業扶貧,為與龍裡緊鄰的貴定縣脫貧攻堅提供了產業支撐。今年以來,扶貧工作組已成功引進4家東部企業在貴定縣投資建廠,並繼續做好往年已落地的8家東部企業的後續服務工作,預計將通過吸納就業及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人口380人。

把優質企業吸引到「家門口」 端穩就業飯碗提升脫貧成色

「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招商引資工作很難,扶貧工作很難,沒有那麼容易感同身受,除非你能進入這一角色……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但我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畢節市金海湖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壯羽的幫扶心聲。任職於南沙區紀委的黃壯羽,於2019年12月到金海湖掛職,主要協助推進畢節·廣州產業園建設及招商入駐工作。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要發揮好龍頭企業就業主力軍作用。近一年來,為不斷吸引優質企業進入金海湖,黃壯羽多次往返穗黔,足跡遍達珠三角地區招商。今年以來,他的行程已超過2萬公裡。經過努力,截至目前,落地在該產業園的優質企業有5家,預計將提供600多個就業崗位,方便新區群眾就近就業。此外,還有6個意向企業也正在洽談中。

拉家常、談心,是黃壯羽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最常用的方式。近一年以來,他累積引導30餘個困難群眾,在金海湖第一產業園入駐的公司找到工作。並引導18名青少年到南沙區參加「電商人才培訓」。「在做群眾工作中,鼓勵走出家門,多走出去就業找機會。在電商人才培訓結束後,青少年們都安排了理想工作,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看到那些困難群眾收入增加,生活越過越好,我心裡也踏實了,為他們的幸福而快樂著。」黃壯羽表示,下一步,他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想方設法讓廣州有實力的企業來金海湖新區投資興業,幫助金海湖新區激活脫貧「造血」功能。

20歲出頭時,徐明霞外出到長三角一帶務工。一直以來,回到家鄉惠水就業是她的心願。「老家在山區,房子老舊,要掙錢養家,經濟壓力大。前些年,家鄉也沒有好的就業機會,就只能外出打工。但一家老小在外租房,僅靠我和老公掙錢,一年到頭也存不了多少錢。」徐明霞介紹,得知家門口新引入製衣扶貧車間後,便決定舉家返鄉。「分到了安置房,一家人現在不用再為建房子發愁;家門口就業,下班就能看到孩子,生活很幸福。現在,我每天騎幾分鐘的車就可以到車間,每個月的收入也很穩定。加上就業補貼,每個月收入約五六千元,夫妻二人一年能有七八萬的收入。生活雖說不上富裕,但很滿足。」徐明霞說道。

量身定製公益崗位 「吉祥三保」助力大齡勞動力就業

「1年前,我來到南沙工作。前一段時間,我哥哥也在我的介紹下,來到南沙工作。最近,我把我老婆也接來南沙跟我一起工作。」來自惠水縣的雷良富感概,正是有了「吉祥三保」的幫扶政策,一家人才能來到千裡之外的南沙工作並團聚。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該如何幫扶年紀大、無技能的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南沙區和惠水縣共同籌劃兩地公益崗位愛心傳遞,提供一批適合當地大齡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保安、保潔、保姆家政類「三保」崗位,大大增強崗位信息的匹配度和針對性,共促建檔立卡貧困戶安心轉移南沙就業。近日,南沙區公安分局發動承接本單位保潔服務的物業公司專門面向惠水縣貧困戶提供了5個保潔員公益崗位,以安置一批大齡婦女。而在這一批保潔員當中的1名婦女,恰好就是1年前來到南沙區公安分局做保安員的貧困戶雷良富的妻子。

讓雷良富等外出就業的貧困戶們暖心的是,在外地轉移就業後,南沙區人社局與惠水縣勞務協作聯絡工作站人員切實做好跟蹤服務工作,走訪探望他們,了解他們的工作和居住環境,勉勵他們學好技能、安心工作。並協調督促企業為他們妥善安排食宿、提供免費崗前培訓,及時為貧困勞動力申請補貼。

在開發「三保」崗位方面,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難的問題,貴定縣在全縣95個村大力開發「扶貧專崗」700個。同時,根據貴定縣提供的年齡在45至50周歲,無技能文化水平低,但有意願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南沙區同樣也量身定製一批保潔、保安、綠化、養殖園等工作崗位,實現雙向選擇、精準推薦就業。

人性化對接服務 激勵貧困勞動力「走出去」

引導貧困戶轉變就業、擇業觀念,適時開展技能培訓必不可少。為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南沙區結合惠水縣貧困勞動力實際情況和培訓需求,與惠水縣人社局籤訂合作培訓協議。針對貧困勞動力培訓就業意願,以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聯合當地培訓機構因材施教,每年開展300人次以上的家政服務、種養殖技術、挖掘機司機等實用技能培訓。「南粵家政」培訓、「粵菜師傅」培訓……多樣化的免費技能培訓,助推培訓再就業,既讓更多貧困戶習得了專業技能,也激發了他們就業創業的願望。

如果說,送技術、辦培訓,是打開了貧困戶求職路上的一扇窗;那麼,扶貧專列的開行就是為貧困戶「走出去」賺錢,鋪開了一條坦途。疫情期間,南沙區和惠水縣扶貧幹部組織20多批次專車專列341人次,「點對點、一站式」送到廣東企業上崗,做到「家門口上車,廠門口下車」。受這些政策影響,一些原本「窩在家」猶豫和觀望的勞動力,果斷行動,從家門口登上到廣東務工的專車專列。據統計,今年累計幫助惠水建檔立卡勞動力新增就業1391人,其中到廣東就業451人,省內就近就業835人,到其他地區就業105人,轉移到南沙區就業的新增建檔立卡勞動力49人。東部省份穩定就業建檔立卡人口1205人,克服疫情影響幫助建檔立卡人口返崗就業854人。

據悉,去年南沙區對口幫扶的黔南州貴定縣、惠水縣、龍裡縣已經全部脫貧出列。2020年南沙區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經驗總結,建立健全東西部扶貧協作長效機制,確保全面高質量完成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南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捷慧

相關焦點

  • 洋浦脫貧故事|貧困戶變身「上班族」家門口就業底氣足
    洋浦綠夢苗圃合作社是洋浦重點扶貧項目之一,自2018年6月成立至今,苗圃合作社累計營業額超400萬元,累計帶動貧困戶入股306人,為貧困戶分紅超40萬元,帶動就業人數達56人,其中貧困戶29人。「苗圃長期需要工人,對技術要求不高,只要願意來並且認真工作,每天都能收入一百多元。」
  • 慈谿、安龍、萬洋集團三方投資一座「城」,圓安龍百姓家門口就業...
    隨著企業陸續開工投產,不少安龍群眾也搬上了「新飯碗」。當天,「佰萊克斯」包裝車間內,色彩豔麗的涼拖隨著流水線運轉不斷而來,流水線兩旁的女工手腳麻利地為它們一一穿上「外套」,安龍縣棲鳳街道響樂村的建檔立卡戶趙文珍就在其中。「以前夢想著能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找個穩定的工作賺錢,現在真的實現了。」趙文珍欣喜地說,在沒進這家企業前,她和丈夫靠幹泥工、栽樹等外出打工賺錢養家,收入少也不穩定。
  • 「小愛理髮」穩穩託起「家門口就業」
    尤其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給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衝擊,堅持黨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推進穩崗就業工作變得愈加重要和凸顯。「小愛理髮」按照「你好小愛」全域治理理念,有力塑造「你好小愛」品牌,統一形象和服務標準,將黨建力量集聚在「家門口」,搭建就業服務下沉平臺,積極探索和實踐「家門口就業」服務新模式,橫向拉伸服務緯度,縱向深化服務力度,激活就業「造血」功能,努力應對疫情影響,守護群眾「穩幸福」。
  • 招聘會開到家門口!雷州南興的百姓不出遠門也能找到好工作
    「快去看看!南興鎮舉辦招聘會,有工作介紹還有口罩消毒液拿!」 3月10日,群眾紛紛來到湛江市雷州市南興鎮東坡嶺文化廣場一探究竟,原來這裡正在舉行雷州市南興鎮2020年精準扶貧促進就業招聘會,招聘單位是佛山市順德區禾惠電子有限公司,招聘會現場場面火爆,群眾積極與企業招聘人員進行交流諮詢,詳細了解企業的工作崗位需求。
  • 全國工會系統首個移動交互式職工就業服務平臺上線
    人民網上海5月8日電(葛俊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記者獲悉,為讓更多職工群眾端穩就業「飯碗」,上海市總工會整合全市各級工會就業服務資源,開發設計了全國工會系統首個移動交互式職工就業服務平臺——「會聘上海」就業服務小程序,今天正式上線。
  • 離家近能賺錢,國家給你安排上了!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進一步開發「四好農村路」就業崗位著力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通知》,要求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發揮農村公路項目多、分布廣的優勢,大力開發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相關崗位,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穩定和擴大就業作出應有貢獻。可以理解為村裡修路我能就業?
  • 讓百姓有活幹能掙錢!河北多措並舉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
    河北省多措並舉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 就業扶貧讓百姓有活幹能掙錢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解楚楚)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 九龍坡 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城西家園就業超市近年來,九龍坡區把就業擺在「六穩」「六保」之首,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探索出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家門口」就業創業成功之路。截至今年11月底,該區13個鎮街均因地制宜開展了「家門口」就業創業工作,帶動4.12萬人就業創業。「家門口」就業,為何興起?所謂「家門口」就業,就是在區就業和人才中心的統籌下,街道和社區收集企業崗位需求和居民用工需求,實現崗位與人員的快速匹配。
  • 就業創業有「門路」 一技在手有「錢途」
    ——河南省力促農民工好就業、就好業,2020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元旦前夕,開封市尉氏縣莊頭鎮牛家燈籠扶貧作坊的工人在趕製節慶燈籠。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1160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 在家賺錢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做什麼能賺錢
    在家賺錢的方法,足不出戶也能賺錢1、網絡主播網絡主播定義:網際網路中的一檔節目或活動,從策劃、編輯、錄製、製作、觀眾互動等一系列工作大多由主播負責參與,並由主播本人擔當主持工作。網絡主播是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職業,一個優秀的網絡主播一個人常常要面對線上數萬人、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觀眾,並且實時與線上觀眾交流互動。
  • 高考生:能考上這6所高校很厲害,畢業就拿高薪,輕鬆捧上金飯碗
    我國國內就業最有優勢的高校是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的學生畢業出來,基本上都被用人單位爭搶,可以輕鬆進入好單位,獲得高起點,後期發展一片大好。但是除了清華北大,我國還有一些其他高校,同樣很優秀,很值得考生考慮。高考考生注意:能考上這6所高校很厲害,畢業能拿高薪,輕鬆捧上金飯碗。
  • 華僑基金堅持「引進來」及「走出去」 讓資本力量雙向賦能
    植根本土,為實體經濟賦能,一直都是華僑基金的目標,如今,這個目標再升華到了另外一個層次。」,著眼於未來,拓展出更廣闊的世界舞臺當中,才可以實現產品、服務價值的最大化,同時也能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廣闊的空間。
  • 「穩就業促創業保民生」萬山:授人以漁 讓群眾「炫技」有道
    近年來,萬山區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以培訓促就業,讓群眾掌握一技之長,端穩就業「飯碗」。在高樓坪鄉小灣村的蔬菜大棚裡,工人們正在田地裡施肥、翻耕、開廂,休棚養田,基地負責人蔡芹則忙著指點提示,給工人們傳授技術要點。
  • 創業失敗負債百萬怎麼走出困境?一支鋼筆寫目標,一支鉛筆寫路徑
    這個世界總是不那麼完美,行情再好,也有創業者失敗負債,行情再不好也有創業者一樣賺錢,關鍵還是在於人本身。真正的高手總能在困難中找到出路和希望,一個真正能在逆境中成長的人。一個創業失敗負債百萬的人,如何走出困境,不妨借鑑這種方式,一支鋼筆寫目標,一支鉛筆寫路徑,目標不能改,路徑可以修正完善。專業能力一場風波致使經濟運行短暫停留,很多人陷入經濟寒冬和就業寒冬,一個創業失敗負債百萬的人,在迷茫的路上能夠有一束光照耀前行,將是指引和力量。
  • 秦皇島:讓「就業飯碗」接得住端得穩
    誰能想到半年前,該公司還曾因為資金困難,遲遲無法開工生產。「就在我們一籌莫展之時,人社部門主動上門了解公司情況,及時發放了困難企業穩崗返還補貼59萬元,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公司副總經理郭銀山感慨地說,公司還免繳員工社保企業應繳部分65萬餘元,申請到普惠性穩崗返還補貼近4萬元。通過各項減免措施,公司扭虧為盈,訂單數量較去年至少增加3倍。
  • 南譙:蔬菜種植實現家門口就業
    南譙:蔬菜種植實現家門口就業 2020-04-23 16:15:32   來源:滁州網
  • 一人之下手遊能搬磚賺錢嗎 怎麼搬磚賺錢
    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各位小夥伴了解一下最讓人關心的一個問題,一人之下手遊能搬磚賺錢嗎?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人之下怎麼搬磚賺錢 1:交易系統 本作可以通過交易行進行道具的買賣,沒有面對面的交易模式。
  • 那些溫柔似水的動漫能力者!能治癒,也能戰鬥!
    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而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可以看出水分對於人類十分的重要,人一旦脫離水,最多能存活一周左右,無水則無命。水環繞在我們的周圍,有人說溫柔似水,水滋潤了萬物,治癒了世界;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江口村:家門口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項目落地後,現在村裡的大部分婦女都在家門口就業,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江口村村黨支部書記楊少春介紹,如今,這一系列項目已經帶動江口村60餘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花圃種植員、保潔、保安等工作,只要能勝任,村民們都爭著幹。這不僅為留守兒童留住了父母,同時也為留守婦女留住了丈夫。 有了這一系列的項目,江口村的發展不會就此止步。
  • 電競賽事能有多美?英雄體育VSPN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有的網友可能沒打過和平精英,但卻了解「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有的網友可能不是專業選手,卻能深刻理解「電子競技沒有愛情」。 隨著電子競技成為正式體育競賽節目、隨著電子競技成為亞運會表演項目,隨著電競選手已經被正式列入到新職業中……都能看出電競行業的崛起勢不可擋。 電子競技並不是簡單的打遊戲,它可以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並培養團隊精神。電競行業不僅是數字文化產業的焦點,也將成為我國對外文化輸出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