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27日宣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最高頭目巴格達迪已在美軍襲擊行動中身亡。近年以來,有關其死亡的消息曾多次傳出,又被多次否定。這一次,他的死亡是否真的塵埃落定?又將對IS的活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IS首領斃命
據CNN報導,當地時間10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發表全國講話證實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最高頭目巴格達迪在美軍26日發動的襲擊中,引爆炸彈背心身亡。
美軍特種部隊26日在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實施針對巴格達迪的襲擊行動。川普26日晚在社交媒體上說:「剛剛發生了一件大事」。不過,他當時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美軍特種部隊接獲可靠情報,在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發起突擊。這家媒體以一名美軍官員為來源報導,巴格達迪在美軍行動中喪生。一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稱,中央情報局(CIA)協助對其進行了定位。
《新聞周刊》稱,川普在該行動進行約一周前,批准了這項任務。在獲得「可行動的情報」後,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一個小組的成員於26日進行了這次高級別行動。突襲的地點已經被監視了一段時間。
雙手沾滿鮮血
巴格達迪被稱為「地球上頭號通緝犯」,美國曾懸賞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7億元)捉拿他。
據悉,「伊斯蘭國」於2014年佔領伊拉克摩蘇爾後,巴格達迪在摩蘇爾努裡清真寺宣布建立一個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哈裡發國」。「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從事恐怖活動,在控制區域內徵稅、走私石油和文物、搶劫公司財物、綁架勒索。數年之間,他們摧毀了大量古蹟,洗劫考古遺址、教堂、清真寺、博物館、圖書館,將獲得的文物在黑市及拍賣活動中出售。
毀在「伊斯蘭國」手中的人類文化遺產,包括伊拉克的尼姆魯德古城、哈特拉古城、努裡大清真寺……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古城、帕爾米拉古城遺址、阿勒頗古城……
而且,「伊斯蘭國」還把恐怖網絡擴展到其他地區,並在世界多地發動恐怖襲擊。近年來,多國都發生了該組織宣稱負責,或者襲擊者宣稱「效忠」IS的恐襲案:法國巴黎連環爆炸; 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恐襲; 土耳其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恐襲;法國尼斯汽車撞人事件;英國曼徹斯特炸彈襲擊;美國紐約曼哈頓汽車撞人事件……這些事件造成了嚴重的傷亡。
多次傳出死訊
「伊斯蘭國」今年4月發布疑似巴格達迪的視頻。他在視頻中承認,「伊斯蘭國」失守在敘利亞的最後據點。巴格達迪近年唯一一次公開露面是2014年,當時在伊拉克摩蘇爾的努裡清真寺宣布建立「伊斯蘭國」。那以後,他只以發布音頻方式「發聲」。伊拉克政府2017年12月宣布擊敗「伊斯蘭國」。在敘利亞,以庫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為主的「敘利亞民主軍」今年3月宣布奪取「伊斯蘭國」在這一中東國家最後一處據點。
近年以來,巴格達迪曾多次被報導遭炸死或炸傷,但均未獲得證實。2017年7月,伊拉克媒體報導稱,「伊斯蘭國」已承認巴格達迪死亡,並稱該組織將在不久之後產生新頭目。
然而,2017年9月,「伊斯蘭國」就又發布了據信是巴格達迪的新錄音帶,提及了當時朝鮮與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問題、摩蘇爾戰役等。在那之後,巴格達迪再度「銷聲匿跡」。
到了2019年4月29日,「伊斯蘭國」公布了一段錄像,疑似巴格達迪的男子稱,在斯裡蘭卡發動的攻擊是對敘利亞巴古茲戰事失利的報復。8月,土耳其安納多盧通訊社援引「伊斯蘭國」旗下媒體的消息稱,巴格達迪提名阿卜杜拉·加達什為自己的繼任者。
9月16日,「伊斯蘭國」媒體網絡發布了一段30分鐘的語音消息,據信來自巴格達迪。他在講話中呼籲支持者釋放被拘押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組織成員。他還說,美國及其代理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被打敗。不過,這幾次發聲,巴格達迪並未公開出現。因此,他的近況仍然是個謎。
恐襲會否停止
這一消息出現的時機,正值川普因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遭到強烈批評。
從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是川普的競選承諾之一。其上任以來的一系列撤軍決定一直受到美國會和軍方的批評和阻撓。反對者認為,美軍撤離所留下的安全「真空」將加劇地區動蕩,並讓恐怖主義死灰復燃。
英國《衛報》稱,有關巴格達迪已死的消息,可能有助於平息這些擔憂。
如果巴格達迪確實身亡,無疑將重創IS,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極端組織的覆滅和恐怖襲擊的停止。
此前在8月6日,美國五角大樓一份的行動報告稱,在美國從敘利亞撤軍之際,「伊斯蘭國」在當地開始重組勢力,死灰復燃。聯合國專家的一份報告說,IS領導層的目標是鞏固並為「最終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中心地帶復甦」創造條件。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表示,IS雖然已經失去了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領土,但仍保留著多達3億美元的資金,因此目前的平靜「可能是暫時性」的。外界相信,該組織有能力將資金用於支持伊拉克和敘利亞國內外的「恐怖主義行為」。
因此,即使巴格達迪已經被擊斃,但恐怖主義的威脅並不會就此消失,戰爭留給伊拉克和敘利亞人民的傷害,也很難得到彌補。綜合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等報導
國際觀察
美國「高調」宣傳難掩「低調」現實
分析人士認為,川普高調宣布巴格達迪死訊,是要宣揚政績,回應國內外批評,為其中東戰略「背書」,為競選連任積累政治資本。儘管巴格達迪之死對「伊斯蘭國」是一次沉重打擊,但並不足以摧毀該組織,也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地區反恐形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孫成昊評論說,此次川普在發布消息時採取了一貫高調的預告、發酵、發布、再發酵的宣傳模式,足以證明他想將此事當成自己的執政亮點,爭取更多關注。美國將於明年舉行總統選舉,但謀求連任的川普近期在國內面臨較大壓力,不僅因「電話門」事件受到彈劾調查,還因從敘利亞北部撤出美軍為土耳其進軍這一地區打擊美國反恐盟友敘庫德武裝「開綠燈」受到批評。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包澄章指出,川普政府公布巴格達迪死訊恰巧是在美國從敘利亞撤軍後不久,目的是通過展示「標誌性反恐成果」來回應各方批評,挽回因撤軍行動而喪失的顏面。孫成昊也認為,川普希望借巴格達迪死亡的消息在形式上為美國的「反恐」畫上階段性句號,將美國從反恐的「前排主力」後撤為「後排指揮」。
巴格達迪是「伊斯蘭國」的精神領袖和靈魂人物。此前曾多次傳出過他的死訊,但並未獲得證實。不過這次他的死訊由美國總統親口宣布,可信度理應較高。不過,專家們也普遍認為,巴格達迪之死這一打擊並不足以導致「伊斯蘭國」完全覆滅,更不可能消滅中東地區的恐怖主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問題專家李偉認為,巴格達迪死後,「伊斯蘭國」對世界各地分支的控制力未來可能減弱,各分支組織將更加自主化、本土化。國際恐怖主義近年來呈現「化整為零」之勢,受「伊斯蘭國」影響的歐洲極端分子回流也將對其來源國造成威脅,短期內可能發生「報復性」的恐怖襲擊。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