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片動輒索賠萬元,5年打了超過6000起維權官司,這樣的公司你聽說過嗎?在國內有一家成立14年的圖片公司——上海富昱特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富昱特」),自2015年起全國大規模打官司,先後將數千家單位送上法庭,掀起了圖片維權的海量訴訟,動輒索賠「單張照片1萬元」,涉案總金額高達860多萬元。不少被告單位認為,上海富昱特打著維護圖片版權的旗號,卻幹著「碰瓷維權」的勾當,擾亂了正常的圖片版權交易環境。
新時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圖片維權案件日益增多,這一灰色利益鏈訴訟引發的爭議一直存在。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維權行為偏離了著作權法保護版權的初衷,也浪費了寶貴的司法資源,相關部門應加以重拳整治,遏制個別圖片公司惡意維權的行為。
被告企業:
富昱特批量維權屬於「碰瓷」
三年前,河南一家傳媒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上轉載了一篇關於養生方面的文章,點擊率不過數百,沒想到兩年後惹上了「官司」。「去年7月我收到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寄來的傳票,原告為上海富昱特圖像技術有限公司,對方聲稱這篇文章裡面的一張照片侵權了。」公司負責人徐女士表示,該文章當時屬於二手轉載,裡面涉及多張配圖,均沒有標明出處或者「禁止轉載」字樣,不明白為何會遭到起訴。此外,上海富昱特提出的訴訟請求讓她感到震驚:被告除了刪除並停止使用侵權作品外,還應賠償富昱特公司經濟損失與合理開支1萬元(其中經濟損失為6000元,律師費3200元,公證費800元)。徐女士隨後刪除了這篇文章,但拒絕了上海富昱特高額索賠,最終經法院審理後,賠償給對方2000元。
令徐女士意外的是,今年10月,嘗到了「甜頭」的上海富昱特,以相同案由再次起訴,聲稱微信公眾號上另有40張照片侵權,如果選擇庭前調解,可以一次性打包賠償。「富昱特方面一開始要價4萬多,後來降到了3萬多,我們這種小公司哪裡承受得起?所以我拒絕了庭前調解,只能等待法院公正判決了。」
記者調查發現,徐女士公司的遭遇並非個例,在全國各地數量多達幾千家,這些單位大多都是在微信公眾號、網站上發布或轉載某篇文章後,裡面的配圖遭到上海富昱特起訴侵權。很多單位在接到起訴書後,考慮企業形象和應訴成本,不得不選擇「私下和解」,以每張1000元—2000元不等價格賠給對方。「這家公司就明顯屬於『碰瓷』,而且形成了固定套路,他們一般會先起訴一張照片進行試探,如果你積極賠償了,接下來就會收到更多照片的起訴書。如果你一直不搭理他們,有時候他們反而會主動撤訴。」多家被告侵權單位總結道。
上海富昱特:
6000多起官司牟利860萬元
上海富昱特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為何在全國發起海量訴訟?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富昱特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擁有自拍自製圖庫品牌imagemore,是一家中國本土版權圖片公司。記者從「企查查」獲取信息得知,截至10月9日,上海富昱特涉及民事一審案件超過6000起,裁判文書5000件以上,這些案件幾乎全部為圖片侵權糾紛,被告單位跟河南徐女士公司的侵權情況基本一致。在案件總金額一欄中,數目高達860萬元以上。
記者經查詢發現,上海富昱特的訴訟案件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不過當時只有寥寥數起,從2015年左右才開始大規模維權,最近兩年起訴圖片侵權案件更是與日俱增,單日數量高達數十起。在這些訴訟案件中,還存在批量訴訟的情況,即上海富昱特多以單張圖片起訴,一次性批量起訴多起,均指向同一家被告。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6月25日,上海富昱特變更經營範圍,變更前為「圖像製作(不含廣告),媒體資產管理軟體及圖像處理軟體的開發、設計和製作,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的技術諮詢與技術服務。變更後,公司增加了「技術服務智慧財產權代理(除專利代理)、版權代理、版權貿易業務」。「在2018年6月25日之前,上海富昱特的訴訟到底是否合理呢?」不少被告侵權單位質疑。
9月29日,記者致電上海富昱特了解情況。一位客服人員表示,會聯繫相關負責人給予記者回復。不過,截至10月11日發稿時,記者並未收到上海富昱特任何回復。
記者調查:
法院遏制富昱特「過高維權」
記者調查發現,在上海富昱特發起的大量訴訟案例中,訴訟模板大致相同:涉案圖片一般為單張圖片,請求判令被告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合計1000元。針對以上這些案件,雖然上海富昱特勝訴概率很高,但判賠標準並不統一,單張最低獲賠僅500元。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8年5月,武漢某制管公司被上海富昱特狀告單張圖片侵權,最終被法院判賠2000元。上海富昱特認為賠償數額過低,不服判決上訴,堅持要求改判賠償1萬元。最終,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之後,上海富昱特再次以另外10張圖片侵權為由,分次將這家武漢公司告上法庭。這一次,法院判決的賠償金額更低,武漢公司每張圖片僅需賠償500元。
以上判決並非孤例。記者查閱諸多判決文書發現,雖然上海富昱特主張單張照片索賠1萬元,但不少法院在酌情衡量圖片侵權造成的經濟損失時,認為「上海富昱特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實際損失」「綜合考慮涉案圖片的類型、大小及使用方式等因素」,對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過高部分法院基本不予支持,不少案例均判決被告賠償上海富昱特500元。即使上海富昱特不服判決上訴,二審也基本維持原判。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全國有不少進行批量維權訴訟的圖片公司,維權模式相差無幾。今年7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了調研報告,明確指出個別圖片公司「維權式牟利」,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調研報告指出,「個別圖片公司或者律師甚至專門從事圖片維權訴訟,主動鎖定圖片權利人,利用專業軟體檢索到侵權行為後再向圖片權利人尋求授權,以提起訴訟的方式獲取不正當商業利益。」報告認為,這種維權方式已經成為這些圖片公司的主要經營方式和部分律師開發客戶和案源的主要渠道。去年4月,央視也曾以專題報導形式抨擊這種圖片維權行為,「這種惡劣的勾當屢屢得逞,嚴重破壞市場秩序,更向公眾展示了版權交易中一顆吸血的毒瘤。」
對於這些公司的批量維權訴訟,很多律師和法律專家均質疑,部分被指侵權圖片的發布時間與發起訴訟的日期之間相差可達兩三年甚至更久。圖庫平臺未採取有效技術措施防止「盜圖」,卻存在「延遲」打擊侵權的情況,這其中不乏涉嫌「惡意訴訟」、「靠訴訟賺錢」,耗費大量司法資源,呼籲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整治。一些業內人士也認為,希望圖片行業某些企業少點「套路」,別把維權訴訟當成生意,讓用戶真正用得起版權圖片,才是解決版權亂象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