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中找尋一個確定的機遇,那麼答案一定是「數位化」,而如果要問中國汽車行業的增長點在哪?電動化也必然是共識之一。
11月18下午,一汽-大眾「電動化 數位化」高峰論壇正式於大眾MEB工廠的所在地佛山舉辦。在論壇進行的兩個半小時中,來自政界、企業界與學術界的多位大咖進行了多場主旨演講與對話沙龍,暢談了汽車行業所面臨的變革與一汽-大眾的轉型之路。
2020之於一汽-大眾是「創變之年」
放眼當下,我國即將迎來「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的科技與產業革命也正處於加速拓展期,如何在更加開放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是擺在全行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劉亦功在論壇開幕致辭中表示:「當前,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百年汽車工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加速進入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側重的發展新階段,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2020是一汽-大眾的『創變之年』」。劉亦功分享道:「截至目前,一汽-大眾的電氣化平臺MEB和MLB evo已經投入使用,大眾和奧迪雙品牌電動化戰略也已落地;以軟體開發為主的摩斯智聯和以出行服務為主的摩捷出行雙『摩』並進,車聯網自主研發進展順利;一汽-大眾還與華為、阿里、寧德時代等眾多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構建了NEV生態系統。」
同時,劉亦功還表示,一汽-大眾在未來還將持續加強國際國內合作,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綠色出行體驗,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經濟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一汽-大眾也有著「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無影響」的戰略目標。一汽-大眾(技術)副總經理迪亞德說到:「根據該戰略,我們不僅採用二氧化碳中和生產,而且需要保持生態系統完整、保證員工和同胞們滿意。」而在未來,一汽-大眾還將制定明確規劃,使得所有工廠都能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的目標。
全體系變革,「數位化」是關鍵
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數字將是最重要的驅動力。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汽車組織(OICA)主席付炳鋒所言:「數位化和電動化是相互賦能,協同發展的統一主題,是重大的戰略發展機遇。數據是核心戰略資源,也是企業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數位化將推動汽車走向智能化時代。」
面對轉型變革,一汽-大眾決策以數位化戰略引領企業創新發展,而對於一家企業來講,其首要任務便是進行組織和人才方面的數位化轉型。一汽-大眾管理服務部總監門欣在論壇中表示:「數位化轉型是一個系統由內而外的重塑更新。數位化意識是轉型的前提;數位化技術是轉型的重要力量;數位化決心是轉型成功的關鍵。」
同時,一汽-大眾作為一家年產能超過200萬輛的製造業企業,生產數位化也是其變革中的必由之路。一汽-大眾生產管理總監竇恆言在論壇中闡述了「數字三胞胎」理論,並分享了一汽-大眾當前實現的「直面客戶的數位化訂單交付模式(OTD)」以及「E-Line與E-Line」所帶來的數億元成本優化。
竇恆言表示:「數位化使企業能以更廣闊的視角和更細微的洞察,審視業務流程體系,提高企業適應市場和未來的能力。」
未來出行,「電動化」已成必然
與數位化相伴而來的還有汽車領域的電動化。如今,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了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同時,其也是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論壇中,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章桐教授發表了題為「新能源汽車中國市場的國際化」的主旨演講,強調了隨著歐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力投資,包括一汽-大眾在內的合資品牌未來或將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合作共贏」正是國際品牌介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方式。
在產品的電動化層面,一汽-大眾產品管理部總監張之昧表示:電動化與智能化是未來出行的兩大核心。在這兩個領域,一汽-大眾積極探索,朝著實現車、人、路有機融合的目標邁進。在未來,一汽-大眾還將投放A、B級SUV等新能源產品,推出更多L2+級別的符合用戶習慣的自動駕駛功能,創造綠色清潔、人車合一的出行體驗。
而在綠色生產方面,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總經理王偉在論壇中分享了企業在推進綠色製造方面的成果,佛山MEB工廠錨定大眾集團零排放工廠戰略目標,將在未來實現中和碳排放為零。他表示:「汽車製造業不僅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手』,也能成為環境保護的『助手』」。
機遇挑戰同在,傳統車企迎來「諾基亞時刻」
當然,在擁抱機遇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源源不斷的挑戰。著眼於當下的汽車市場,特斯拉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中,已經在中國市場穩定實現了過萬的單月銷量,坐落於上海的超級工廠也在不斷提升產能,國產版本的Model Y即將迎來正式交付。
而在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汽車已然在第三季度實現了19.8%的毛利率,蔚來汽車在第三季度共交付車輛12206輛,並在換電模式上迎來了重大政策利好;而小鵬汽車不首次實現了毛利率轉正,其第三季度18.98億元的汽車銷售收入為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76.0%。
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未來五年內實現每年43%左右的增速。能否快速實現數位化轉型,在新能源市場中實現後發逆襲,甚至於構建智能生態壁壘,都成為了決定傳統車企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而對於一家傳統車企而言,無論是領導層的創新思維,還是組織架構與研發體系都猶如巨象,有著強大的慣性。正如清華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所言:「觀念和與思維的革命、組織機制的革命、流程的革命以及人才的革命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導致企業轉型的失敗。」
將目光重新聚焦於一汽-大眾,我們非常慶幸的看到這了這個傳統燃油車時代的領跑者在這個「Be Digital or Die」的時代中堅定了決心,進行了全體系的數位化變革,為汽車行業貢獻出了寶貴的轉型經驗。但與此同時,無論是其全新開發的MEB平臺,或是最新發布的ID. 4 CROZZ車型,都還在等待著市場給出的回應。能否守住基本盤,收穫在消費者中佔據較大比例的傳統保守消費者青睞,將是一汽-大眾鎖定勝局的關鍵。
最後,我們不妨再次引用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在論壇中的發言作為結尾。「在顛覆性創新時代,切忌站在舊軌道去看待新軌道的問題,切勿用昨天的思維做今天的事。」在未來,傳統車企究竟能否實現自我革命,在屬於數位化與電動化的時代中站穩腳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