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些年的國產動畫行業的發展勢頭,追光動畫出品的白蛇緣起在故事情節及畫風上有著不可忽略的突破。
自小被傳唱的《新白娘子傳奇》可謂是影響了70年代、80年代的人們,對劇中的許仙可謂是「深惡疼絕」,恨他的無能、虛偽、懦弱、不敢擔當,對白娘子可是寄予同情,千年苦修一朝俱喪,也正因此方能流傳後世。《白蛇傳》、《青蛇傳》、《許仙志》等等一些小說、電影紛紛出世。
但是,卻從未有人回溯以往,五百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心生因命結果,為什麼白蛇一意報恩?偏偏又以結為夫婦報恩?身為千年修行之人,對於人世間的輪迴不可能一無所知!他已不再是他,但偏偏為何如此?
追光動畫給出一個絕佳的答案!
影片開頭,以水墨畫起筆,堂堂正正中國之風。此外,中國古代文字隸屬於象形文字的一種,不得不佩服「白蛇」兩字的「形」與「意」,大量的留白給予無盡的暢想。美中不足的是英文翻譯「white snake」,小編英語勉強通過4級考試,對國外的意境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翻譯白蛇兩字為妙?
《永州八記》之首「捕蛇者說」,可謂是大大有名,估計很多人都學過這片文章:「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一篇傳頌百世的文章,偏偏能夠靈活用在此處,叫人好生不嘆服。小編並非史學家,不清楚最初白蛇故事成型是否在唐朝之前,不過『唐傳奇』在文學界也有幾分名氣,即便故事成型在唐朝之後又何妨!你能將「捕蛇者說」納入「白蛇傳」的故事之中嗎?
最初看到這個畫面時,腦中不經地閃現詩經「靜女」中『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好奇心之下,查詢百度,彤管-紅色的管狀植物,或為紅色蕭笛一類的管樂器,心中有些撓動,會不會就是彤管?
純陽子呂洞賓在《絕句》中曾這樣描寫過:「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逍遙自在,無拘無束。非一般之人,青衣飄起,勢若迅雷,天地間任逍遙,真是神仙一般生活。不得不說中國的特效發展真是日新月異,三十年前,《新白娘子傳奇》中也只是彩色煙霧之類,何曾如此將仙俠逍遙之氣展現地淋漓盡致,當真不食人間之火的仙女。
「保安堂」!
阿喧的夢想就是懸壺濟世,為此他雖生活在捕蛇村,卻未曾捕殺過任何一支蛇,很多人都說他們倆的愛情來得太過突然,就像是龍捲風,毫無理由。但設想若阿喧是捕蛇達人,還能得到白蛇信任嗎?沒有信任,他們能夠繼續發展嗎?
孩子是父母的一切,古來仁人志士,或許可以坦然的面對生死,但卻無法面對愛人、孩子的生死。中國自古至今便以「忠、孝」二字貫穿史冊,說是歷代君王統治策略也好,但總歸導人向善。說真的?小編當時觀看影片時,很是擔心這無辜的孩童遭此毒手。所幸,國師一行還有人性。
中國的水墨畫展現的分毫畢現,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幹墨、溼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白霧驟起,一江春水,兩葉扁舟,隔空相望,遠處的山峰時隱時現,突兀如同蒼穹一般。小編一直希望可以看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水墨畫展現手法。
君不見 東流水 來時無蹤跡 一去無窮已
君不見 城上日 今暝沒山去 明朝復更出
何須問 浮生情 原知浮生是夢中
何須問 浮生情 只此浮生是夢中
非常值得聽的一首歌《何須問》,屬於清唱,可惜沒有完整版,讓人有些惋惜。
以身為爐,阿喧對白蛇的不舍管中窺豹,或許真是愛慕白蛇的容顏,無可厚非,人人皆有愛美之心。但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肚兜對阿喧的感情,肚兜本為尚未開化的獸類,不可能受到白蛇容顏的幹擾,它做出的是最正確的決定,將白蛇拋下,遠遠離開。
但肚兜又回來了,它同阿喧朝昔相伴數幹年,怎麼可能獨自離他而去,不離不棄可見一斑。
「天之道,有所得必有所失」,在小編看來,整片中白蛇算是妖仙,其餘均是妖怪,唯有寶青坊坊主方才算是真正的妖精,衣著暴露勾引精氣,一顰一笑之間可見其本性,特別是一體兩面更是刻畫的入木三分。
阿喧雖然不懂術法,但對五行八卦、醫卜星象均有所涉獵,要知天幹地支、二十八星宿、八卦陣法並非易學,沒有數年的苦學根本毫無用處。此外阿喧從未輕言放棄,即使最後一步也要拼出一線生機。其勇敢、執著、願意接觸對自己有用的事物,「人間多得是兩隻腳的惡人,多了條尾巴又算的什麼!」。非軟弱、不作為之人,如此才能讓白蛇另眼相看,並且憑藉這一本領,屢次將白蛇救下,怎能不得到白蛇的青睞?
術法的絢爛也是影片中極為引人注目所在,三首烈鳥、金鶴、黑蝙蝠、白蛇、黑蟒等形象刻畫必然花費極高的經費,天羅地網陣勢、紙人列隊漂浮、符咒青光大盛宛若一個真實道法世界,特別是陣眼的設計更是然人眼前一亮,即使對中國特有的陣勢毫無了解之人,當看到旋轉的華蓋時,便知是陣眼,設計當真一絕。
「我把自己變成妖了!小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隱藏著大無畏。
「你生而為人,享受人世間的諸多太平好處,理所當然渾渾噩噩,成了妖怪,天要殺你,人要殺你,道士要殺你,其他妖怪也要殺你,你被我取了精氣,成妖,你也只能成為一個最弱最小的妖,無論怎麼修煉也不能提升。」
可以說為了白蛇,阿喧付出了很多很多,這些付出即使白蛇封住自己記憶,也無法磨滅消失,白蛇必須尋找阿喧的轉世之身。
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終將被欲望所吞噬。小道士、國師、黑蟒最終元神俱滅。人心不足蛇吞象,小道士自以為勝券在握,想要獨吞白蛇、青蛇;國師欲將所有修煉太陰之力妖物統統吞噬;黑蟒最終逃脫國師毒手,卻也走上國師之路。
看到這一段,有些莫名想起韓國災難片《釜山行》,所幸山裡的村民還是心系阿喧,雖然有所憂慮,可最終還是把同伴放在首位。他們的選擇也是偉大的,對於國師的軍隊、蛇族的肆虐,他們毫無抵抗能力,卻能在最後關頭選擇走出寨門,營救阿喧。另一方面,阿喧也堅信,他的那些同伴一定會來救他。
面對小青的質問,他已經輪迴百世,早已不記得,何必苦苦尋找。
白蛇最終含笑:「我記得!」
也不枉阿喧為他殞命。
如同許許多多的情侶之間,最普通的一句「我等你,」包含的卻是無比的信任與期待。
很難以想像白蛇看到阿喧的轉世之身的想法,是激動、瞭然、如釋重負?還是感恩、期待?
感謝白蛇緣起,塑造經典!
期待第二部的出現?關於第二部希望可以看到如下鏡頭。
1.阿喧能夠甦醒。
2.「我要的東西你找到了」這句話指的東西是不是從阿喧身上取到的。
3.白蛇為什麼甘願被關押在雷峰塔中。
4.雷鋒塔倒塌(1924年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反正只是建國之後不許成精嘛。
總之,在保留原著作精髓不變,儘量探索隱秘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