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復仇者聯盟3》」,這是一個以主要角色為主軸,回顧MCU的十年曆程的系列。沒看過此前電影的朋友能在不劇透的前提下又能了解主要人物和前情提要,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更深入了解,英雄們的傳奇歷程。強烈建議結合前面的系列文章閱讀。往期:備戰《復仇者聯盟3》:鋼鐵俠將會有兒子?回顧鐵人的10年曆程備戰復仇者聯盟3:美國隊長犧牲是理想結局?他應回到屬於他的世界《復聯3》雷神將會遭遇更大的挫折,所以洛基這回真要領便當了?
自從在《復仇者聯盟》裡大顯神威,綠巨人這個角色就人氣暴增,人們似乎也已經不介意李安版和重啟版電影的糟糕口碑。
而Bruce Banner這個超級英雄並不同於第一階段的幾位英雄人物,他並不是每次都是意志堅定,反倒總是在要不要變身的時候猶豫不決。
因為在綠巨人無比威猛的身後,是Bruce Banner脆弱的心靈。
Chapter 1 《無敵浩克》
在2008年的《無敵浩克》中,飾演Bruce Banner的演員是愛德華·諾頓。不同於第一階段的其他三位主角,愛德華·諾頓是絕對的一線演員,實際上漫威有考慮過讓馬克·魯法諾來演,但顯然他們希望能有一個人氣較高的演員來帶一下這個還未成型的電影宇宙。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即便他們答應了愛德華·諾頓的一系列要求,最後還是難以忍受這位「戲霸」的無止境修改劇本。如果再合作下去,恐怕《復仇者聯盟》最後會變成浩剋星球大戰。
雙方的合作失敗並不代表這漫威的選角有問題。此前愛德華·諾頓已經成功試驗過許多精神狀況不佳的角色,他擅長具有多面性的角色(如果還不知道的請看《搏擊俱樂部》)。而成為綠巨人之後的Bruce Banner,其設定正是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角色。
諾頓想要把更多的時間體現到Bruce Banner的內心掙紮上,片方卻更想讓Bruce多點時間變成綠巨人,有更多動作場面,結果最後的成片兩頭不到岸,差評不斷。
我們看到了Bruce在整部電影中想要變回正常人,他不想要變身,於是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他才能回到女友Betty Ross的身邊。
而且變身綠巨人後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特別是電影開頭,他還打傷了Betty Ross。Bruce陷入到了自我譴責當中,這種自我譴責和鋼鐵俠是類似的,只不過鋼鐵俠選擇改正錯誤的辦法是籤署協議,而Bruce則是想盡辦法讓自己變回正常,變回正常他才能夠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
不過最後危機的出現,又讓他不得不主動使用綠巨人的力量,就像一直想要脫下盔甲的鋼鐵俠,身上的責任迫使他還得要穿上盔甲。
這就是超級英雄的所要面對的兩難局面,一旦成為了超級英雄,就承擔了責任,承擔了責任,就很難卸下責任。
因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成為超級英雄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這是一條不歸路。
Bruce雖然可以變回人形,但他的內心的創傷已經無法復原。遺憾的是《無敵浩克》這部電影並沒有表現出Bruce的內心世界,特別遺憾的是對於Bruce和綠巨人Hulk的關係,一直到《雷神3》才有所解釋,原本非常複雜的一個角色,在愛德華·諾頓的退出之後,就變得更簡單,卻不易懂。
還好此後漫威保留了原來一些刪減片段的設定,諾頓想讓角色更飽滿曾經的一些努力才沒有白白浪費。
Chapter 2 《復仇者聯盟》
到了真正的大戲《復仇者聯盟》,Bruce Banner換成了馬克·魯法諾來出演,實際上真正給馬克叔的主要戲份並不多,一場與黑寡婦的戲,一場神盾局飛船上的戲,一場與老頭(極大可能是惡靈騎士)對話的戲,其他就是Hulk的smash。
而這三場戲也對塑造Bruce Banner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是面對黑寡婦的招募,在漫長的逃亡生涯中,已經讓他變得十分警惕,但當黑寡婦說出世界將面臨災難的時候,在《無敵浩克》裡已經縱身跳飛機的Bruce,也勢必會肩負起拯救世界的責任。
然後在神盾局飛船的戲,Bruce的臺詞中隱藏著許多的小彩蛋,比較明顯的是,他上次去紐約幾乎把整個哈萊姆區給毀了,指的正是《無敵浩克》中最後Hulk和憎惡的高潮大戰。
然後就是原本愛德華·諾頓在《無敵浩克》中設計的一場戲,非常能體現Bruce Banner幾近崩潰的心靈狀態。漫威保留這個設定,就是為了體現Bruce內心所承受的痛苦。
可惜的是第三場戲,與Bruce與疑似老惡靈騎士被刪減的對話,電影中我們看到了Bruce最後還是來到了斯塔克大廈,實際上在這中間,要去上戰場還是Disappear,他有過掙扎。
這種掙扎也是Bruce一直揮之不去的,也正因為有這種掙扎,Bruce Banner這個角色,才不會完全被變身後的綠巨人所淹沒。
Chapter 3 《復仇者聯盟2》
因為《復聯1》和《復聯2》之間沒有綠巨人的獨立電影,我們只能從《復聯1》結尾和《鋼鐵俠3》中的彩蛋推測,紐約大戰之後的Banner博士一直在復仇者大廈給鋼鐵俠「打工」。所以他才那麼清楚鋼鐵俠所說的奧創計劃。
至於為什麼他不聯繫《無敵浩克》裡的女友Betty Ross,反倒是跟黑寡婦有了曖昧,就是一個未解之坑了。
但他和黑寡婦直接有了某種情感共鳴,是可以說得過去的。因為黑寡婦和Bruce一樣,也是因為內心的自我譴責而想要彌補過錯的人,所以她才選擇了神盾局,更詳細的討論請見下期黑寡婦。
而Bruce也是一樣的,他們兩人都想要過普通人的生活,卻因為身上的責任而不能昧著良心Disappear。
在最後的大戰之前,Bruce又一次陷入了掙扎。他產生了想要和黑寡婦遠走高飛的想法...
只可惜,他們都不是隨便把責任丟一邊的人。要注意的是,緋紅女巫的魔方讓英雄們直接面對自己內心深處最放不下的部分,唯獨Bruce的部分電影沒有展現出來。原因可能是,這個部分太過於陰暗了。
其他人尚可面對自己的過去,一度想要自殺的Bruce卻不能。所以他的潛意識選擇了他的另一重人格,也就是Hulk,來代替他來面對,他無法挽回過失的現實,這也是為什麼他最後不想要變回Bruce Banner,一旦變回Bruce,他就要面對自我譴責,他的心靈已經難以承受,不能接受事實,所以他選擇躲進Hulk的身體逃避一切。
所以本來愛德華·諾頓設想要在《無敵浩克》加入角色在「綠巨人」出現之前的生活狀態這個想法沒成,就變成一個遺憾了。如果電影能稍微交代一下Bruce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心靈是堅強還是脆弱,也許觀眾就不會對《復聯2》綠巨人的結局有些想不明白了。
Chapter 4 《雷神3》
綠巨人在《雷神3》看似是一個「賣萌耍寶」的存在,實際上漫威並沒有忘記對這個角色的塑造。
當雷神說到地球確實討厭Hulk的時候,Hulk一臉不高興,這其實是說中了Bruce內心的痛處。因為他對許多無辜的人造成傷害,Bruce永遠放不下這一點,Hulk也會如此。
Hulk嘴上想撇清和Banner和關係,說著Only Hulk,其實是Bruce不願意變回自己,面對現實的表現。這裡就能合理地引用漫畫裡的一個設定,Bruce由於兒時遭受虐待因而患有多重人格病症。又一個遺憾的是,電影對於這一點並沒有講得很明白。
到了最後的大戰之前,對於要不要變身綠巨人,Bruce又陷入到了矛盾和糾結之中。但在《無敵浩克》裡已經經歷過縱身跳飛機的Bruce,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意思到必要時候他還是會選擇使用綠巨人的力量,哪怕他並不那麼願意變身,但還是會犧牲自己的利益,這就是英雄的表現。
只不過Bruce自己並不是很清楚自己該怎麼去做,這也是他和其他英雄不同的地方。鋼鐵俠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才鐵了心要製造奧創;美隊明確知道自己的正義所在,所以誓死保護冬兵;雷神明確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所以要找無限寶石的線索。
Bruce Banner卻一直迷失在自己的掙扎之中,想要彌補自己變成綠巨人的「錯」,卻又需要依靠綠巨人的身份來逃避事實已經無法挽回。
也許只有成為復仇者的一員,在世界需要自己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備受折磨的內心才會得到一絲慰藉
Chapter 5 《復仇者聯盟3》
一路走過了4部電影,綠巨人Bruce Banner有著非常多的遺憾,對於這個角色的塑造漫威還有許多缺失的地方。
這也是電影宇宙模式難以避免的問題,如此多的角色,很難每一個都講得像鋼鐵俠那麼仔細。不過還好,我們至少看到了Bruce這個角色的內心掙扎。
在此前的4部電影之中,有3次他最後都在猶豫要不要變身綠巨人挺身而出,如果沒有《無敵浩克》的那次跳飛機的覺悟,可能到《復仇者聯盟》的時候,他就真的不去斯塔克大廈了。
可以預計的是,直到《復仇者聯盟3》他也還是會陷入這樣的矛盾之中,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他會控制反浩克裝甲戰鬥,對於觀眾來說,這觀感很新奇,對於Bruce來說,這是他自我救贖的另一種方式。
只是我們不知道,這部角色眾多的電影能有多少真正屬於他的內心戲。但我們都知道,他終究會不得不變身綠巨人挺身而出。
不是因為劇情需要,而是因為他是超級英雄。
一群與眾不同的人集合在一起看看我們能成就什麼當人們需要我們時我們可以打贏他們打不贏的仗——《復仇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