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於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產生深層的民族自尊」—梁思成
歷史是一條河,是我們流淌的文明,每一次交匯都是新的轉折和起點,跟隨時間,流入浩瀚的宇宙。
曾經我們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記憶,都是我們以後奮發圖強,不斷奮進的動力。
在疫情當下,李文亮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一個合格的吹哨人,他的愛國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曾忘記和學習的精神,就如同今天講的這部電影,它帶給我們的精神內涵。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這樣一群人民,有這樣一條公路,為這次戰爭的勝利,為反法西斯的最終成功貢獻出他們的力量,成為歷史中不曾磨滅和被緬懷的記憶。
下面就圍繞這部電影的內容,帶大家感受一下這部電影獨特魅力和現實教育意義。
一、何為滇緬公路以及無法割捨的民族大義
滇緬公路,即中國雲南省到緬甸的公路。又稱昆瑞公路(昆明至瑞麗)、320國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緬公路於1938年開始修建。滇緬公路動用民工20萬人,工程師200人,僅次於當時蘇聯援助公路中蘇公路規模,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港。
說起滇緬公路,可能了解這段歷史的都知道,它的修建難度想當之大,在山路崎嶇,群山環繞的雲南,想要修建這樣一條路,是十分艱難的。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這條公路當時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被稱為中國的第二座長城。
影片一開始並沒有描述修路,而是交代了雲南兩個寨子雷公寨和地母寨的由來和他們對修路的態度。
雷公寨楊八代祖上一直和政府關係和和美美,而雷公寨也因為響應號召剿匪死了不少人,兩個寨子早些年就開始互相較勁,在修路這件事上也是不斷比較,各有各的打算。
影片用兩個寨子的人,來象徵雲南人民一直尊重政府,響應號召,不斷為社會安定和百姓幸福做出很多努力,形象的表現出那個年代,雲南人民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
但同時,淳樸古老的寨子文明遺留下的古老文化,對修路也產生了一系列的阻礙。
他們信奉神山、神林,可以保佑他們,而修路必須經過這座山,所以,在信仰和民族大義之間開始取捨和掙扎。
從某種程度來看,根深蒂固的神靈信仰,與現代文明的落後,和土匪橫行的現實息息相關。他們有著尊卑有序的傳統,有獨特的英雄主義情節,是少數民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佤族。
而這樣的民族,同樣也有高昂的民族主義氣節,為國家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他們世代為社會安定和團結做出的犧牲,值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
唯有整個民族的傷痛才能喚醒一個民族的甦醒。
這段歷史永遠是我們的傷痛,也是讓泱泱大國,最終甦醒取得勝利的關鍵。
在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鍵時期,中國急需這樣一條路來改變形勢,打開物資保障的重要通道,而在整個民族危亡之際,我們的雲南人民在信仰和大義面前,毅然決然選擇後者,彰顯了團結一心,共患難的民族精神,是後輩學習的榜樣。
劇中的「野種」李豹,雖是土匪,卻在李璐和王俊榮被日本人綁架的危險時刻,救了兩個人自己卻身中兩槍。
劇中李大頭人的兒子李虎,參加抗日壯烈犧牲,母親癱倒在地,泣不成聲,即使這樣,也最終同意修路過神山的決定。
他們都為抗戰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而這條滇緬公路,則是他們偉大力量的聚集,也是精神傳承。
包括現在出現疫情,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無數的英雄挺身而出,即使面臨生命威脅,也依然奔赴武漢,奔赴全國各地,為保障人民安全,國家安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文亮醫生先見之明的疫情報告,雖不幸犧牲,但他為疫情的提前預防和取得階段性勝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身為一個晚期漸凍症患者,妻子不行感情新冠狀病毒,依然在醫院堅守30餘天,甚至沒有時間回家去看一看。
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在國家危機的特殊時刻,我們的人民盡他們所能,為這個民族始終堅守在一線,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讚歌,他們是民族的脊梁,國家的靈魂。
正因為有這樣的英雄們,我們的民族,即使有短暫的傷痛,也必將如雨後彩虹一般,絢爛整個天空。
二、電影獨特魅力和教育意義
這部影片雖是小眾電影,但卻把雲南邊境修路為主線的家國情仇,個人對於民族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是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愛國電影。
它的獨特魅力,我認為有以下2點。
1、以實寫實,情感充沛。
劇中包括雲南邊境獨特的群山環繞,秀麗風景,包括對於山寨人民的普通生活和風俗習慣都十分真實,讓觀眾能深切深入到電影環境中,感受人物的情感,了解這段難忘的歷史。
劇中人物沒有很大牌的明星,但每一個人演技都非常到位,包括群演,對於普通人面臨家國讎恨,面對抉擇的情感表現十分到位,特別是到影片最後,看到一系列群山爆炸,看到雲南人民修路的歷史資料,那種愛國情懷油然而生,令人動容。
2、以小見大,更勝一籌。
描寫抗戰歷史的電影不少,比如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大多數是以描述戰爭的殘酷,用寫實的手法表達愛國情懷。
而這部《情比山高》則採用另類的內容,以修路為主線,來突出普通民眾對於戰爭的理解和對於家國的情感。
這種以小見大,另闢蹊徑的表現方式,用最樸實的人民的情感表達,更能激起觀眾的同理心,激發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部愛國電影,對於目前娛樂至死的時代,受關注自然是少的。但我更想把這種電影展現給更多的觀眾,讓大家看到,了解這段歷史,這條滇緬公路,和那些為了民族大義,浴血奮戰的雲南人民。
同樣,這些雲南人民也是我們國家眾多抗戰人民的縮影,他們的身上有很多我們需要學習和思考感悟的地方。
結合這部電影,我認為對於現實中的我們有2點值得學習。
1、時刻保持愛國精神,不做道貌岸然的愛國者。
我們的中國日益強大,要感謝那些曾經欺負過我們的侵略者,他們披著帶來民主、自由的幌子,卻行卑鄙齷齪之事。
侵華戰爭的虛偽,早在盧溝橋事件開始,已昭然若知。我們的民族不好鬥,但卻不怕事。
千萬同胞生在中國,我們是中國母親的孩子,這裡是我們生根發芽的地方,他們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
這些來自大山的雲南人民,他們在信仰和民族大義之間,憑著愛國情懷,最終選擇後者,才有了這條交通要塞,滇緬公路。
我們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精神,為中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也有很多披著虛偽愛國者的旗號,來換取利益,成為眾人鄙夷的對象。
比如最近被罵上熱搜的黃秋生事件,趁著疫情,他恬不知恥的攻擊終南山院士,企圖利用這個舉國關注的事件,博取關注和流量。
但事實是全國人民不會買帳,他道貌岸然的人設嘴臉,只能在自己瘋狂言論中自取其辱。
而我們的白衣天使,我們的人民警察,他們用實際行動,冒著生命威脅,給我們的國家鑄造出一面堅不可摧的城牆,與其在網絡當噴子,不如用實際行動,為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們用3分鐘緬懷這些英雄和逝去的同胞,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哀悼和尊敬,明天,我希望每一個人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守護他們,守護這些千千萬萬為國奉獻的民族英雄。
2、時刻擁有奉獻精神,做一位辛勤的「園丁」。
小到個人,家庭,大到國家,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們之所以能有好的發展,離不開奉獻精神。
當年修建滇緬之路的20萬工人,200位工程師,他們把汗水和淚水,都拋灑在這條公路上,才能短短8個月就修建成功。
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明知航天有風險,毅然決然參加任務,用生命和奉獻精神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他們對國家的情感,跟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已經超越了山的高度,成為無論何時都帶有民族自豪感的愛國精神。
對於我們,我們可能沒有像他們那樣偉大的貢獻,但我們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在自己的家庭裡,堅守崗位,扮演好每個角色,認認真真奉獻自己,成就自我,成全他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希望我們能像稻盛和夫對待自己的企業,像春蠶和園丁一樣,無論何時,都以飽滿的奉獻精神,面對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圓滿。
三、寫到最後
《情比山高》這部電影,是一部具有歷史厚重感的愛國主義電影,它的身後,是一條無法被遺忘的公路,一個個為民族大義捨身取義的人民。
在國家危機,需要我們站出來時,我們都應該像這些人民一樣,成為民族大義的捍衛者,而不是只會打嘴仗的網絡噴子,無良藝人。
謹以此片,致敬李文亮,致敬那些在民族大義面前,誓死捍衛,永垂不朽的英雄楷模。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成為在這個幸福國度的守護者,也希望這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一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笑容,國家不再有災難,人民都能安居樂業,共享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