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速17公裡,觀測發現北極星正向我們奔來,1500萬年後或成南極星

2021-01-20 騰訊網

北極星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星辰,因為它所在的位置就是地球的地軸指向的方向,這使得它成了北半球天幕中唯一的位置一直不變的星辰。在北鬥七星勺沿所指的方向上,在勺沿兩顆恆星向外延展的5倍的位置上,那顆並不十分明亮的恆星就是它。

北極星在我國的傳統星相學中名稱為勾陳一,西方稱之為小熊座阿爾法星,不過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中,北極星並非單指這一顆星體,由於地球在自轉中的漸動作用,地軸的指向也在進行著周期性的變化,它在1.7萬年前指向的是天津二,那麼那個時候的北極星就是天津二了,現在它指向的是勾陳一,500年後它將指向勾陳四,5000年後則會指向天鉤五,1萬年後指向天津四,1.3萬年後指向織女星,那麼這些星體辰也將在上述的時間前後成為地球的北極星。

別看勾陳一這顆北極星並不是很明亮,它的體積卻比我們的太陽大得多,觀測發現北極星的直徑是太陽的37倍多,為5200多萬公裡,其體積是太陽的5萬多倍,或者說北極星的體積能夠裝下5萬多個太陽,在恆星分類中,它屬於F型光譜黃具型,其亮度相當於太陽的2000多倍,它之所以看上去不是很明亮,是因為它距離我們太遠了,大約有434光年之遙。

不過北極星(勾陳一)的質量並不像它的體積那樣誇張,其只有太陽的4倍多,天文觀測還發現勾陳一併非一顆恆星,而是個三星組合在相互繞行,分別由勾陳一A、勾陳一Ab及勾陳一B三顆恆星組成,我們所看到的北極星大部分的光輝都是勾陳一A發出的,另外兩顆恆星的光輝沒那麼強,但質量也比太陽略大。

天文觀測還發現北極星(勾陳一)正在向我們的太陽系方向運動,每秒鐘約行進17公裡左右,若照這種趨勢和速度運行下去,那麼在780萬年後,勾陳一將會來到太陽系的附近,在1500萬年後,勾陳一還將移動到地球的地軸南端指向的方向,從而成為南極星。不過這樣的假設大概率是不會出現的,因為在數百上千萬年的時間跨度中,恆星的運行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位置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不一定都會照著目前的趨勢和方向運行下去。

相關焦點

  • 常常聽說的北極星,你可知道還有一個南極星嗎?
    「北極星的眼淚,你哭紅了雙眼」,這句歌詞勾勒起了我們那時追劇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北極星在哪嗎?北極星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恆星,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勾陳一」。經過科學家們的觀察,發現這個小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概是434光年,它是一顆2等的恆星,由於它在天空的位置一直位於北方,所以故稱北極星。所謂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想必也有一個南極星。確實如此,南極星是真的存在,但不要天真的以為在南極上空就是南極星。對此,天文學家是這樣判定的:地球自轉軸的南端指向的恆星即為南極星。
  • 天上有北鬥星、南鬥星和北極星,怎麼沒有聽說南極星呢?
    小時候我們就學過這樣的科學知識,「如果在野外迷路了,晚上可以通過尋找北極星來辨認方向。」北極星位於天空的正北方,它雖然不是很明亮但人的眼睛也很容易看到它。如何尋找北極星呢?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先找到北鬥星。
  • 天上有北鬥星南鬥星北極星,那麼南極星你聽說了嗎?
    日夜星辰都是人類命名的名字,既然有北鬥星南鬥星和北極星,就別擔心人類會忘了弄個南極星。但南極星卻很少聽說。一是因為它的確沒有北極星出名有用,二是它不在我們北邊。有很多星星都以方位來命名,一聽就知道是指天區某個方向的星星。
  • 北極星不是行星是恆星,而且輪流當值,這個說法靠譜嗎?
    至今還有人在為北極星是不是行星糾結,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雖然這個話題已經說過多次,但看到還有不少人有疑問,就覺得有義務再說一說。先給答案:北極星是恆星,不是行星。太陽系行星只有8顆,除了我們地球,依次從靠近太陽算起,還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們地球夾在金星和火星之間。
  • 跨越1500萬年的南酸棗,值得我們細品
    近日,中、美古生物學者在福建省境內發現了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果化石。不同於傳統的化石形成方式,這些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通過乾枯、脫水的方式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科研人員們此次發現的這批南酸棗果化石非常奇特,是全球首例具有七個孔的南酸棗屬果化石。
  • 我們獲得了宇宙大爆炸35萬年後的「宇宙全景圖」
    數十億光年以外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炸後不久就會出現,正是因為它們發出的光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它們「嬰兒時期」的樣子,我們能發現,有大量的恆星在它們內部生成。但實際上,重要的是,這些星系其實和我們一樣古老,由於宇宙膨脹,我們無法觀測到它們現在處於宇宙的何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會在更為遙遠的區域。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宇宙是沒有中心的,這句話也可以說成,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
  • 你想見的人,正向你奔來
    心理學研究者一直堅信一個說法:「正向吸引,負向遠離。」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正面情緒越多,他身上的磁場就像引力一樣能夠把更多人吸引到自己身邊。要知道,人和人相處靠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而是內心的能量所散發的魅力。調動你的能量,積極向上,自然有好人、好事奔赴你而來。
  • TESS發現遠古北極星是互食雙星
    NASA的TESS任務是為了尋找系外行星,通過監測恆星細微的亮度變化來探知行星是否存在。但在就在近日,天文學家宣布TESS發現了遠古時期的北極星——右樞竟然是互食雙星。
  • 飛行器到達可觀測宇宙邊緣的時間,與螞蟻爬到太陽相比哪個快?
    然而,隨著哈勃通過長期觀測發現的系外星體都卜勒紅移現象,讓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世人意識到宇宙正在膨脹的事實。科學家們隨後根據哈勃定律,即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觀測者之間的距離正相關,這個比例被稱為哈勃常數,2013年時歐洲航天局通過普朗克衛星測得該常數的值大約為68(km/s)/Mpc,也就是在距離地球326萬光年的區域,目標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約為68公裡每秒。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1、通過概率的方法來計算,宇宙裡類似地球的行星不在少數。
  • 請定好您的鬧鐘,今晚,我們一起利用北鬥七星去尋找北極星
    人們總是問如何找到北極星。很簡單!在北鬥七星碗狀部分最外面的兩顆星星之間劃一條線,它準確地指向北極星。曾經,水手們的生計和生存取決於他們的幸運星,尤其是北鬥七星的指極星。偵察兵也學會了用北鬥七星和北極星來尋找北方。北極星並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
  • 1500萬年前的棗被發現 「木乃伊」棗化石現世
    【1500萬年前的棗被發現】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長啥樣?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不同於傳統的化石形成方式,這些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通過乾枯、脫水的方式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
  • 北極星的疑惑:「我怎麼摸不著北了?」
    北極星是現在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星,對於身處北半球的人來說,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可以用它來辨別方向。圖1 來源:作者提供但根據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的科學家們對地球自轉的研究,在未來,北極星的這一作用將被織女星替代。
  • 射程超過1500公裡,末端速度10馬赫,東風-17用於打擊什麼目標?
    作為一款外形科幻的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的出現可謂是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近半年的時間裡它的熱度甚至不亞於東風-41洲際飛彈,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東風-17不僅外形科幻,而且還是全球第一款服役的高超音速「水漂彈」(美俄雖有研製,但並未服役)。
  • 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但科學家認為能除了這八大行星外,太陽系內還存在一顆行星,它處於太陽系的邊緣位置,擁有非常狹長的軌道,因為距離母星較遠受到的引力小,因此公轉速度很慢,繞太陽一周需要1-2萬年的時間,平均軌道距離45億公裡,比海王星還要遠20倍以上。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會產生哪些影響?
    在40多年前,科學家期望著旅行者號飛船有一天能夠走出太陽系,可是以目前對太陽系新的範圍標準,旅行者號要走出太陽系,至少需要數萬年的時間。可能在人類的眼裡,太陽係數光年的直徑範圍是非常廣闊了,認為太陽系非常大。可是當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能夠觀測到太陽系外更廣闊的星空之後,我們才明白,太陽系渺小如塵埃。
  • 14億公裡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新照片,專家看後為何失去笑容
    161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用望遠鏡觀測土星時發現兩側似乎有凸起,他猜測這是土星兩邊有兩個圓圈。在16 16年的,伽利略在土星上畫出了一個圓環形狀。1659年,此時的望遠鏡成像質量更好,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明確解釋了土星光環,而且他還發現了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星)。
  • TESS發現古代北極星也會發生食變
    天文學家們之前就知道它是一個雙星系統,但是發現它是交食雙星系統還是十分驚訝的。「腦海中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之前為什麼忽略了這點?』」來自美國賓州維拉諾瓦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安吉拉·柯克西卡(Angela Kochoska)說。她在今年1月6日在火奴魯魯舉辦的第235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提出了這項發現。
  • 我們常說可觀測宇宙這個概念,那麼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嗎?
    從古代藉助肉眼觀察星空,到近代發明望遠鏡看到更遠處的天體,再到通過光譜紅移知道了宇宙膨脹的事實,最終我們得出了可觀測宇宙的概念,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可觀測」這個詞是以人類的視角出發的,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或者接收不到信息的地方,則不在可觀測的範圍之內。而我們人類的觀點,基本上都是以地球為承載中心展開的,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自然而然的是地球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