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一輪迴,當初的汶川,現在的武漢,中國從不缺脊梁

2020-12-14 利達球場塑膠跑道材料

12年前,那一場驚天動地的一震,

無數生命隕落,無數家庭破碎,無數的鮮血濺出,無數的熱淚潑灑。

那一年十三億人心全系在四川,近二十萬人奔赴四川,

飛機、卡車、汽車、雙腿,越過千山萬海,用雙手與巨石博力,用血肉之軀在死神手底下奪人,不計生死只為拯救廢墟底下頑強求生的同胞。

「就算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算倒下,頭也要朝著汶川的方向。」

天災無情,滿目瘡痍。人間有情,以命博命。

能夠去往地震重災區的所有路都被石塊、泥石流阻擋,車過不去,只能靠徒步行進。

人間有情,這四字包含太多太多,大多是以命博命。

5月13日23時15分

武警某參謀長王毅,帶領200名勇士,歷經31小時的生死挺近,徒步強行軍90多公裡,成為了第一支到達汶川的救援部隊。

4999米高空的「驚天一跳」

飛機直升機沒有適合停降的位置,傘降隊員成了首批空中救援隊。

4999米的高空,沒有任何地面指揮引導,沒有地面標識,更沒有氣象資料的前提下,15名傘降隊員已經做好了1/3傷亡的準備。

身著戎裝,我不再是我

身著戎裝,兒子、丈夫、父親、哥哥、脆弱統統消失。

看見那一身軍裝,在廢墟裡衝鋒陷陣,原本一身整齊軍裝布滿鮮血和傷口,我們為他驕傲,我們感激他,視他為英雄,卻忘了他只是個披著軍裝的孩子。

「你記住!一個兵,穿上軍裝的時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兒子你老婆的男人!你是老百姓的兒子是國家軍人!」「寶貝,我愛你!別恨我,我是軍人!」

山體塌陷、亂石橫行、潑天大雨、滿地泥濘

那一陣報導汶川地震新聞的畫面上不是刨挖就是託舉。

救援隊員們用人梯架起傷員,那一隻只高舉的手,成了生命的階梯。

2008年6月,四川省地震災區彭州市湔江河邊,戰士趴在還沒有修完的鐵索橋上,組成臨時的「人橋」,讓小學生們從自己的脊背上爬過。

我去不了,我的心早已飛去

無法奔赴四川的人們,日日夜夜撲在電視前,為廢墟底下的同胞揪心,為廢墟上救援的隊員加油。

十多億人擰成一股,捐款、捐物資,所有力所能及的事被中國人做到了極致。

「同胞在受苦受難,我又怎能置身事外」「一想到千萬裡萬我的數萬同胞生死未卜,我怎能心安理得地在這做我的事?」

我還記得,默哀的那一天,課堂上,潑淚如水。

當年小小的我,對地震天災懵懵懂懂,但我卻始終記得那些衝鋒陷陣無謂生死、傾家蕩產只為同胞的人們。

現在我才明白,那是中國力量對我的啟蒙。

再來多少次輪迴,精神永不變

12年一輪迴,12年後的今天,中國力量依舊感動著我。

一場看不見的災難來襲,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病毒入侵,經濟停擺,人心惶惶,無數親人生死相隔。

人傳人這一特質,一度成為了同胞之間巨大的鴻溝,但最初的驚恐過後,是無數的中國脊梁挺立。

醫護人員主動請援赴漢,各省馳援武漢醫療隊。

每分每秒的生死爭奪,不吃不喝的醫護人員為了減少防護服、口罩、手套的損耗,整天整夜地穿著紙尿褲,戴著口罩、護目鏡。

數九寒冬,醫護人員的臉卻被汗水泡地發白,一條條勒紅的口罩印下還只是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就算沒有足夠的醫療物資醫護人員自製防護用具也要爭分奪秒地救人,那些拙劣的醫護用品的背後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七萬多確診病人,有三千多是醫護人員被感染。

十天完成一整座設施完善的醫院,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的背後,是無數建築工人不眠不休的生死時速。

當雷神山醫院建設召集工人時,工人連報酬都沒談就趕往工地。

供十多億人日日夜夜消耗防護用具背後是口罩企業加班加點近60天無休輪班倒地生產。

一車車一箱箱向武漢運送過去的物資背後是全球華人在世界各地辛苦搜集義務捐贈的結果,是全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1月31日,南京交警高速六大隊民警在上坊公安檢查站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一輛白色越野車駕駛員將車停下,從後備箱搬下一箱口罩送給執勤民警,駕駛員稱,口罩是從土耳其人肉背回來的。當被民警問及姓名,他只留下一句「中國人」,隨後駕車離開。1月27日,安徽六安,小華山派出所民警值班時,一小夥子送來500個口罩。說了句「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轉身就跑。2月9日江蘇常州一位衣著樸實的老大爺將裝有50萬元現金紙箱扔下就走,說要捐給武漢。箱子內留有一張署名「常州公民」的紙條。2月12日,黑龍江雙鴨山民警肖婧和同事執勤時,80歲的郭大娘到警車旁,把一張5萬元定期存摺和密碼紙條給民警,讓其捐給疫區。

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大事讓中國成了有史以來控制疫情最得力復工最快死亡比例最低的國家。

數千年的血脈相連,數千年的心連心,中國從衰微到崛起,屹立在世界之林中,靠的就是一位位不平凡的中國人。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度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地很好。——基辛格

十二年前,我們無懼山河破碎

十二年後,我們無懼病毒侵蝕

不管再過多少年,再來多少災難,只要我們在一起,終能浴火重生。

致汶川地震十二周年。

以上資訊由塑膠跑道廠家利達體育提供。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早在汶川地震時期,這樣的「中國式動員」早已初露雛形。與08年美國颶風災難相比,當年汶川大地震,中國政府只用了美國政府的一半時間,就增派到災區2倍的救援人力。但更可貴的是那個比12年前更加成熟的調度員——他不僅要跟春運搶賽點,跟復工搶賽點,跟輸入性病例搶賽點,還要操心於在完成國內動員之後如何真正把世界防疫力量擰成一股繩——去義大利支援,去塞爾維亞指導,甚至是派出醫療隊馳援亞非拉小國,中國的「動員」更像是一場覆蓋數十億民調的高難度行動。
  • 當初陪我經歷了汶川地震的貓,回喵星了……|汶川地震12周年祭
    上圖截止@還是一碗泡麵的微博12年一輪迴,所有的畫面卻仿佛宛如昨日...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12年前的今天,貓來了粉絲們的故事吧。⑵leey:12年前的那場噩夢帶走了我的父母、我的愛人、我的貓,它摧毀了我的一切,逝者已逝,只留下了活著的人生不如死。12年後我有了一切,咬牙努力活著,為了所有生命停留在當天的人。
  • 作文大賽濱州賽區賞析:王世涵《我們從不缺英雄》
    我們從不缺英雄山東省濱州市第一中學 王世涵 2018級15班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題記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84歲的他呼籲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登上了去往武漢的高鐵,衝到了戰鬥的最前線。
  • 汶川為武漢寫下的這首歌,讓人淚目!
    汶川兒女與你攜手奮進共向前,加油,武漢!中國力量必將帶我們共克時艱。中國力量必將帶我們共克時艱。汶川,感念!汶川&武漢武漢曾在汶川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2020年,武漢「生病了」,同胞受難,汶川人民無法安坐,紛紛挺身而出奔赴一線,成為逆行者、志願者!
  • 疫情嚴重時,汶川12勇士為武漢送去100噸蔬菜 今天,武漢12名愛心...
    邵理燕 四川在線記者 徐登林 文/圖8月29日上午, 隨著幾輛鄂A車牌的越野車緩緩駛入,來自武漢無敵旋風志願者聯盟的12名愛心志願者順利抵達了汶川縣三江鎮,他們在這裡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愛心捐贈活動。捐贈活動中,武漢志願者代表為三江鎮龍竹村12勇士送上了「山河失色人間有情,十二勇士義薄雲天」的錦旗,並將籌集到的圖書、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等價值22萬餘元愛心物資贈與了汶川縣三江小學。捐贈活動後,志願者們與12勇士一一致謝並握手擁抱,大家高喊著「川漢一家親,武漢感恩您」的口號。溫馨的場面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 村支書帶隊,汶川12勇士為武漢運來100噸蔬菜
    「汶川感恩您,武漢要雄起!」2月5日,6輛滿載汶川蔬菜的大貨車魚貫駛入武漢城區,卸下滿滿的愛心交給武鋼總醫院、普仁醫院、九醫院和紅鋼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年前,武鋼總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緊急奔赴四川災區,帶回41名患者精心治療。車隊隊長、阿壩州汶川縣三江鎮龍竹村村黨支部書記趙勇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刻牽動著汶川同胞的心。
  • 汶川地震結束後,少女為報恩嫁給救命恩人,12年過去現在過得如何
    2008年,是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年,在這一年有一個震驚國人的好消息,北京奧運會在我國圓滿舉辦,我國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我們聽到了北京的歡呼,全國人民的激動與雀躍。同時,還是這一年,有一件事情卻被我們永遠銘記與緬懷,那就是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的汶川地震。
  • 為何現在沒人敢動中國?只因12年前的汶川地震,無意間暴露了實力
    而2008年的5月12日,是一個註定會被歷史銘記的時刻,短短時間內,汶川的一場8級地震猝不及防帶走了將近七萬人的離開,成了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但是地震無情人間有愛,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國人表現出自己的大愛,全力支援汶川和四川。國家幾乎派出所有能派出的軍隊和醫護以救援汶川。在民間,也有不少的人自發組織奔赴一線,也有不少的人捐出物資支援汶川。
  • 向中國的脊梁——鍾南山院士致敬
    但在中國,在此時此刻,有一位老人,卻在奔波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前線! 沒錯,他就是鍾南山院士! 接著,84歲的老院士又受命擔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承擔著攻克防治這一病毒的重任。
  • 十二年後,涅槃重生後,汶川現在是什麼樣子?
    是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誰能想像這個夢想已經過去了。時間真的像一瞬間,啊,這在我們自己身上,仿佛是一場夢。前的災難已經成為過去,災難的傷痕依然留在我們心中。我們不提悲傷的事,我們想看到的是現在,未來,每一天都需要努力工作,以及我們嚮往快樂的心。
  • 汶川姑娘馳援武漢的7次請戰
    12年前,佘沙目睹醫護人員如神兵天降,療愈汶川的傷口。12年後,她多次申請,成為武漢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今年24歲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腫瘤科護士。兩次主動請戰後,她於2月2日隨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來到武漢。到達武漢後,佘沙被分配在醫療隊的駐點酒店負責院感與後勤工作。
  • 12年前汶川地震:全國救援直升機只有80架,如今數量大增是血的教訓
    前有唐山後汶川,八方支援舉國捐。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人禍在所難免,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有很多自然災害突如其來,打得人們措手不及,好在人性的光輝始終存在。一方有難全國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一如最近武漢率先出現的疫情,兵民醫護人員在除夕夜奔赴戰場,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長篇小說,有些醫護人員剛剛脫下武漢的戰袍,又第一時間奔赴我們的友邦。
  • 汶川地震12周年:遙憶悲傷 致敬堅強與重生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5-12 16:35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陳明陽 覃茜)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2周年,12年前的那場驚天動地的災難,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危難時刻,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十年、五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歷史都會銘記這個時刻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一坐標北緯31度,東經103.4度這場災難8.0級地震突襲中國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的汶川縣浩劫自然曾讓我們無限敬畏自然曾讓我們充滿感恩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 12年前汶川地震,全國救援直升機缺乏,現在數量大增是血的教訓
    ▲汶川地震舊照汶川地震發生前,這座位於四川西北部的的小縣城——汶川,並不被世人知曉。這裡常年被雲霧環繞,被稱為「雲朵上的人家」,宛如仙境。可就在2008年5月12日,人們慵懶地迎接午後陽光時,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轟然爆發,全國皆有震感。高達8級的地震讓縣城及周邊村鎮上的房屋瞬間垮塌,死亡人數近10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00多億元人民幣。地震發生時,許多人被瞬間埋進廢墟中,殘梁斷垣壓在許多人的身上,無法動彈。汶川需要緊急救援,黃金救援時間是一場生死拉力戰。
  • 12年前,汶川地震前有過這些徵兆,現在回想令人害怕
    又是5.12日,這個本來樸實無華的日子,卻在12年前成了中國人民最沉痛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眾人陷入到悲傷之中,樓房倒塌,生命流逝,哭泣哀嚎,這一天成為了我們心中無法抹去的殤,在災難面前我們是如此渺小,卻又如此偉大,全國人民眾志一心,抗震救災,救援隊夜以繼日,在廢墟中拯救遇難的群眾,各省市緊急支援,醫護人員和死神搶人,這一刻中華民族用它強大的力量告訴所有人,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不畏懼災難。
  • 12年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有多少人還無法從陰影中走出
    2008年5月12日紀念碑有多少人的時間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不想再提及5月12日?2008年5月12日,這是一個全國人民永遠不會忘懷的一天。12年了,或許時間能衝淡一切,但是永遠也衝不掉心中那塊傷疤。08年的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了10萬平方千米,此次地震共造成了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程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之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 媽媽繼去汶川後又去武漢了,給她的18歲生日禮物是三句話……
    一想起接到馬上出發的通知後,你就主動在家幫媽媽收拾行李還特地在背包裡塞上3個蘋果;眼瞅著你走向成年的第一個生日到了,現在離你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高考也只剩3個月了,而媽媽身在武漢,先前承諾陪你過生日、高三下學期多陪陪你等等都已落空,媽媽心裡總是愧疚,難以平靜。
  • 汶川地震英雄少年,捨己救人感動中國,為何六年後被判刑12年
    在我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出色的少年郎,他們自成一脈,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卻從不畏懼艱難險阻,而是努力奮發向上,成為國之棟梁。這些少年,不僅僅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沒有哪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衣下不是從少年時期一步步走來,假使沒有少年時的際遇,任誰也不可能一步登天。這是少年一代的力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光陰流轉、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只有已經成為歷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