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一場驚天動地的一震,
無數生命隕落,無數家庭破碎,無數的鮮血濺出,無數的熱淚潑灑。
那一年十三億人心全系在四川,近二十萬人奔赴四川,
飛機、卡車、汽車、雙腿,越過千山萬海,用雙手與巨石博力,用血肉之軀在死神手底下奪人,不計生死只為拯救廢墟底下頑強求生的同胞。
「就算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算倒下,頭也要朝著汶川的方向。」
天災無情,滿目瘡痍。人間有情,以命博命。
能夠去往地震重災區的所有路都被石塊、泥石流阻擋,車過不去,只能靠徒步行進。
人間有情,這四字包含太多太多,大多是以命博命。
5月13日23時15分
武警某參謀長王毅,帶領200名勇士,歷經31小時的生死挺近,徒步強行軍90多公裡,成為了第一支到達汶川的救援部隊。
4999米高空的「驚天一跳」
飛機直升機沒有適合停降的位置,傘降隊員成了首批空中救援隊。
4999米的高空,沒有任何地面指揮引導,沒有地面標識,更沒有氣象資料的前提下,15名傘降隊員已經做好了1/3傷亡的準備。
身著戎裝,我不再是我
身著戎裝,兒子、丈夫、父親、哥哥、脆弱統統消失。
看見那一身軍裝,在廢墟裡衝鋒陷陣,原本一身整齊軍裝布滿鮮血和傷口,我們為他驕傲,我們感激他,視他為英雄,卻忘了他只是個披著軍裝的孩子。
「你記住!一個兵,穿上軍裝的時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兒子你老婆的男人!你是老百姓的兒子是國家軍人!」「寶貝,我愛你!別恨我,我是軍人!」
山體塌陷、亂石橫行、潑天大雨、滿地泥濘
那一陣報導汶川地震新聞的畫面上不是刨挖就是託舉。
救援隊員們用人梯架起傷員,那一隻只高舉的手,成了生命的階梯。
2008年6月,四川省地震災區彭州市湔江河邊,戰士趴在還沒有修完的鐵索橋上,組成臨時的「人橋」,讓小學生們從自己的脊背上爬過。
我去不了,我的心早已飛去
無法奔赴四川的人們,日日夜夜撲在電視前,為廢墟底下的同胞揪心,為廢墟上救援的隊員加油。
十多億人擰成一股,捐款、捐物資,所有力所能及的事被中國人做到了極致。
「同胞在受苦受難,我又怎能置身事外」「一想到千萬裡萬我的數萬同胞生死未卜,我怎能心安理得地在這做我的事?」
我還記得,默哀的那一天,課堂上,潑淚如水。
當年小小的我,對地震天災懵懵懂懂,但我卻始終記得那些衝鋒陷陣無謂生死、傾家蕩產只為同胞的人們。
現在我才明白,那是中國力量對我的啟蒙。
再來多少次輪迴,精神永不變
12年一輪迴,12年後的今天,中國力量依舊感動著我。
一場看不見的災難來襲,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病毒入侵,經濟停擺,人心惶惶,無數親人生死相隔。
人傳人這一特質,一度成為了同胞之間巨大的鴻溝,但最初的驚恐過後,是無數的中國脊梁挺立。
醫護人員主動請援赴漢,各省馳援武漢醫療隊。
每分每秒的生死爭奪,不吃不喝的醫護人員為了減少防護服、口罩、手套的損耗,整天整夜地穿著紙尿褲,戴著口罩、護目鏡。
數九寒冬,醫護人員的臉卻被汗水泡地發白,一條條勒紅的口罩印下還只是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就算沒有足夠的醫療物資醫護人員自製防護用具也要爭分奪秒地救人,那些拙劣的醫護用品的背後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七萬多確診病人,有三千多是醫護人員被感染。
十天完成一整座設施完善的醫院,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的背後,是無數建築工人不眠不休的生死時速。
當雷神山醫院建設召集工人時,工人連報酬都沒談就趕往工地。
供十多億人日日夜夜消耗防護用具背後是口罩企業加班加點近60天無休輪班倒地生產。
一車車一箱箱向武漢運送過去的物資背後是全球華人在世界各地辛苦搜集義務捐贈的結果,是全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1月31日,南京交警高速六大隊民警在上坊公安檢查站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一輛白色越野車駕駛員將車停下,從後備箱搬下一箱口罩送給執勤民警,駕駛員稱,口罩是從土耳其人肉背回來的。當被民警問及姓名,他只留下一句「中國人」,隨後駕車離開。1月27日,安徽六安,小華山派出所民警值班時,一小夥子送來500個口罩。說了句「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轉身就跑。2月9日江蘇常州一位衣著樸實的老大爺將裝有50萬元現金紙箱扔下就走,說要捐給武漢。箱子內留有一張署名「常州公民」的紙條。2月12日,黑龍江雙鴨山民警肖婧和同事執勤時,80歲的郭大娘到警車旁,把一張5萬元定期存摺和密碼紙條給民警,讓其捐給疫區。
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大事讓中國成了有史以來控制疫情最得力復工最快死亡比例最低的國家。
數千年的血脈相連,數千年的心連心,中國從衰微到崛起,屹立在世界之林中,靠的就是一位位不平凡的中國人。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度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地很好。——基辛格
十二年前,我們無懼山河破碎,
十二年後,我們無懼病毒侵蝕,
不管再過多少年,再來多少災難,只要我們在一起,終能浴火重生。
致汶川地震十二周年。
以上資訊由塑膠跑道廠家利達體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