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 (通訊員 趙一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阻擊疫情刻不容緩。南京際華三五〇三服裝有限公司作為南京地區為數不多的防護服生產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和兩級集團號召,快速轉產,夜以繼日加班趕產,黨員幹部、職工群眾以戰時的標準、戰時的姿態、戰時的作風、戰時的氛圍,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做好防疫重點工作,不惜一切代價加大醫用防護服生產。疫情不滅,戰鬥不止!防護服生產一線上處處展現勞模風採。
劉樹紅:「我們車間員工都在全力以赴,抓緊生產,現在人均產量已經達到37件/天。」
作為車間主任,劉樹紅每天除了正常巡視車間,解決各種突發問題外,她關注最多的就是車間前面的小黑板了,因為這塊黑板上記錄著每個小組的產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車間採取「人倒班、機不停」的工作模式,連續16天,每天工作近13個小時。從2月5日正式投產以來,小黑板上的數字在不斷攀升:500,1000,1500……隨著人員陸續復工到崗,劉主任小黑板上的數字一定會再創新高。
鄭蓉:「2月1日中午我們拿到了樣衣,下午開始打板,2月2日上午我們第一件樣衣就完成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3503公司臨危受命,成為集團公司第一批防護服試生產企業。面對從來沒有生產過的產品,技術研發部副部長鄭蓉和她的團隊共同研究技術標準。由於對產品面料不熟悉,在壓膠關鍵工序上遇到了難題,不是溫度過高把膠條壓化了,就是溫度太低膠條粘不住。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們反覆試驗,最終找到了合適的溫度。從製版、打樣到試穿、改進,不到24個小時,第一件防護服打樣完成。技術研發部不愧是公司最具挑戰能力的硬核團隊。
黃寶霞:「我現在做的這道工序是為三連體防護服上帽子。」
不同於長條直縫,上帽子這道工序快不得,需要沿著裁片的弧度一點點往前推,這樣帽子才能上得平整,確保壓膠後針眼全部被封住。對於「南京市技術能手」、南京市縫紉工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黃寶霞來說,上帽子這道工序應該是「小菜一碟」,但是她還是特別專注、認真細緻地對待,因為她知道自己手中生產的是前線醫護人員的「鎧甲」,一針一線都必須絕對符合要求,必須絕對保證質量。
付秀娟:「剛才機器出了點故障,急得我一頭汗。」
採訪付秀娟時,她正滿頭大汗。經過了解後才知道,原來是壓膠機出現了故障,剛剛才修好。「壓膠」是防護服生產的關鍵工序,要保證向內「滴水不漏」,就得把縫製過程中的針眼全部密封起來,才能對醫護人員起到保護作用。
付秀娟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顧全大局、事事爭先,在收到復工達標「綠碼」後第一時間趕到公司,加入了這場「戰鬥」。車間主任說:「付秀娟是車間的操作能手,關鍵工序交給她絕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