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逼人的寒意擋不住電建人競相發展的鏗鏘腳步。近日,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付連兵、楊世澤、張龍濤三名同志因項目管理成績突出,榮獲「中國電建優秀項目經理」稱號。用實幹擔當的強勁態勢,率領所向披靡的「金牌團隊」,奮力吹響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
付連兵工作照
付連兵:「百萬機組」爭一流
2020年註定是大唐東營電廠項目經理付連兵的「豐收年」。11月中旬,由中電建核電公司承建的大唐東營發電有限公司世界首臺六缸六排汽1000兆瓦一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連續試運行,勝利投產發電。堅守生產一線十九載,付連兵在誓奪金獎的道路上留下了奮鬥者的足跡。
2001年剛走出校門的付連兵來到公司大家庭,初期擔任華能德州電廠項目鍋爐專業技術員。第一次來到工地的他,還未褪去學生時代的青澀,飽含著對工作的敬畏之心,如初生之犢,又像蓄髮之箭,以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謙遜低調的處事方式,很快贏得了項目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
快馬加鞭人未歇,付連兵隨即轉戰華電萊州二期電廠項目。作為中電建核電公司再創國優金獎的重點施工項目,也是山東電網「十三五」規劃建設的重點電源項目,付連兵接下了公司少見的塔式鍋爐安裝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新的標準,時任項目副經理的付連兵主動加班加點,每天下班背著十多斤的圖紙研究。在他的潛心鑽研下,創造性地優化了受熱面以及防止水冷壁變形組合方案,高質量完成了合金鋼焊口近十萬隻,確保了公司首臺塔式鍋爐水壓實驗一磅成功。
2018年9月,付連兵扛起了東營項目「超級工程」建設的大旗。他率先從安全、質量、文明施工方面入手,實現施工建設與前期策劃「分毫不差」。其中汽輪機扣蓋過程中在對傳統式、逐臺扣合、就位優化的基礎上,制定了「對號入座、自下而上、三缸同部位連續吊裝的流程化施工計劃」方針,並根據機組隔板級數多,隔板外形相似等特點,採取提前編號,同缸部件定置編號存放,對三個缸同部位部件進行依次連續吊裝就位。該方案的優化,大大減少了三缸部件吊裝混亂、同類部件多次更換吊裝鎖具等繁瑣工序,解決了吊裝施工中互相制約的難點,最大限度提高了扣缸施工的流暢性,並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東營項目部生產生活按下「暫停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付連兵號召黨員幹部衝鋒在防疫、復工一線。一方面做好日常的防疫宣傳培訓、生活工作區域消毒、個人衛生監測;一方面做好對員工節後復工安全、技能培訓工作。病毒的肆虐也未能阻擋建設者們前進的步伐,付連兵吹響了全面復工復產的衝鋒號。在東營項目建設施工過程中,付連兵和黨員突擊隊員把高標準建設工程作為考驗自身的主戰場和檢驗自己學習教育成效的主陣地。
隨著大唐東營百萬機組的順利投產,付連兵又踏上了新的徵程。回首一路走來的電建情緣,付連兵的成長之路留有探索、留有艱辛、留有真情。
楊世澤(圖中左四)工作照
楊世澤:科技賦能謀發展
數九寒冬,北風凜冽,在大唐鄆城2X1000兆瓦國家電力示範工程現場,承載著中電建核電公司優秀青年幹部楊世澤的創新夢想。楊世澤參與項目建設的背後,是一個個推進公司信息化向前邁進的深刻足跡。
2017年,作為國電博興電廠工程項目經理,楊世澤創新性地提出了施工現場人員信息化建設方案。從施工人員進場、培訓檔案建立利用信息化管理,每位施工人員建立二維碼信息,並製作好二維碼標誌放在安全帽上。在現場管理過程中,可以隨時掃描調閱施工人員情況,了解施工人員信息,並進行動態管理。在楊世澤和現場管理者眼中,安全違章、施工質量等情況一目了然。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將信息化管理進行推廣、擴大應用範圍,將機械設備信息管理、施工方案管理等均建設二維碼檔案,張貼於設備和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可以隨時調閱設備信息,了解施工方案,這一做法不但受到了監理、業主方的高度肯定,更被公司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經驗大力推廣實施,助力在建項目的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
2018年,楊世澤迎來了新的人生起點,擔任公司承建的大唐鄆城2X1000兆瓦工程項目經理。作為630℃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國家電力示範項目,大唐鄆城電站採用了國內自主研發的耐高溫材料,鍋爐和六大管道採用北京鋼研總院與寶鋼聯合開發的G115新型耐熱鋼,設計和製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5MPa/615/630/630℃參數百萬級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實現了關鍵高溫新材料的中國製造,並結合總體熱力系統創新、利用更高效率的主、輔機設備、煙氣餘熱深度利用等技術,使機組發電熱效率大於50%。對我國火電技術的自主創新、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具有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
楊世澤針對該項目創新點,組織項目團隊成立科技公關小組,超前策劃,提前研究,施工過程優化,積極推行「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的使用,結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化平臺,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將信息化管理進一步擴展,積極推進項目數字平臺建設,建設數位化工地,以生產管理為主線,安全、質量為核心,各系統利用大數據、AI等核心技術,集成項目軟、硬體系統,實時匯總數據,實現建築實體、生產要素、管理過程的全面數位化,為項目提供生產提效、管理有序、成本節約、風險可控的項目數位化解決方案,幫助項目實現數位化、在線化、智能化,為管理團隊打造一個智能化「戰地指揮中心」,致力於將大唐鄆城電站建設成世界一流智慧化電廠。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楊世澤的座右銘,也是他身上那種肯鑽研、敢創新精神的最佳詮釋。
張龍濤工作照
張龍濤:立足本職求創效
在2020年7月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公布的「中國電力優質工程」名單中,由中電建核電公司承建的華能寧夏大壩電廠四期2×660兆瓦工程榜上有名,項目經理張龍濤的臉上寫滿了光榮與自豪。作為「鑽石團隊」的領頭人,多年來勤懇紮實的工作經歷飽含著他對電建事業矢志不渝的熱愛。
2013年3月,張龍濤被任命為國電泰安熱電項目部項目經理。作為項目「總管家」,他樹立了「我幫你就是幫助我自己,業主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的工作理念,以公司利益為出發點,站在業主的角度上,換位思考,考慮問題,放大合作的價值。2015年8月,中電建核電公司成功中標華能寧大壩電廠四期工程七號機組的土建安裝和BOP工程。該工程是公司在寧夏拿到的華能集團的第一個項目,幹好這個大西北的「窗口工程」,對於公司輻射周邊的市場開發戰略有著非同平常的意義。
在張龍濤看來,以公司利益為出發點,站在業主的角度上換位思考,才能最大限度地放大合作的價值。執行一個項目,不是簡單的與業主進行一次工作合作,而是要通過項目合作產生示範效應,讓業主覺得與中電建核電公司合作是明智的選擇。只有如此,企業發展才會有越走越寬廣的道路,公司才會有越來越美好的未來。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張龍濤在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質量管控和施工進度上,在項目「創優奪獎」目標的措施上,多次幫業主做策劃,出主意。源自內心的真誠服務,使他與合作過的國電、華能等業主方的很多幹部員工都成了好朋友。
2018年10月23日18時,大壩電廠7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連續試運行,投入商業運營。回顧歷程,機組自2015年11月7日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全體幹部職工共同努力,以創建精品工程為目標,顧全大局、無私奉獻,戰酷暑、鬥嚴寒,日夜鏖戰,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在土建、安裝、調試階段的各個環節,憑藉紮實的工作作風,創新的工作精神,卓越的工作績效,全力以赴打好安全之戰、質量之戰、進度之戰。機組順利實現鍋爐水壓、倒送廠用電、DCS受電、點火吹管、汽機衝轉、併網等多個一次成功。
一次成型,一次成優,做好過程控制,最終向業主交一臺「內在質量優良、外在工藝美觀,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指標好看」的機組,這是項目經理張龍濤對業主的鄭重承諾,也是對事業的無悔宣言。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從剛入廠時初出茅廬、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逐步成為責任在肩、擔當有為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中電建核電公司湧現出一批以付連兵、楊世澤、張龍濤為代表的優秀項目經理。他們把精準投入、精益管理、精細作業的理念貫穿工程管理全過程,向管理要安全、要質量、要效益。特別自今年以來,在疫情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讓「幹好工程,贏得信任,樹立形象,開拓市場,培養人才,轉型升級」的管理理念在企業落地生根。
如今, 實幹擔當的「領頭人」們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他們將以不變的初心,堅定的目標,乘風揚帆開啟新徵程,為公司改革創效繼續劈波斬浪,奮力書寫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電建答卷」。(董衛強 馬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