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鄭重微言
鄭重/文
昨日(11月18日),醫藥股CRO(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板塊三隻龍頭股突然跌了,而且不僅是大跌,還是集體跳水,市值2800億的大白馬藥明康德A股和港股甚至雙雙出現大跌,其A股更是創下最近兩年最大單日跌幅。
還在周一,「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還表示,公司正押注於醫藥行業,因為該行業可能在世界努力擺脫新冠病毒大流行過程中受益。
此前的11月9日,美國輝瑞製藥及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 SE兩家公司合作研發的核酸RNA疫苗,阻止了90%的感染的消息,更是不僅讓醫藥、疫苗股,甚至帶動的全球股市狂歡。
這種背景下,A股CRO概念股集體跳水,近期醫藥股整體也持續走弱,什麼原因呢?
先來看看昨天的醫藥板塊跳水的情況。
作為醫藥龍頭,藥明康德603259.SH)的表現無疑備受關注。昨日盤中,這隻已經牛了一年多的股票一度跌停,最終報收於105.87元/股,跌9.13%,市值較上一個交易日蒸發了257億元。這是該股2018年10月1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藥明康德港股(02359.HK)昨天也大幅下跌,全天大跌8.16%,成交4.18億港元。
CRO板塊昨天大跌的不僅藥明康德,過去一年多股價漲了近3倍的康龍化成(300759.SZ)大跌9.96%,報收於103.07元/股。
國內臨床CRO龍頭泰格醫藥(300347.SZ),此前一度被外資買爆,2017年至今股價已經上漲了8倍,昨天盤中一度大跌超9%,最終跌7.94%,報收於116.48元/股。
CRO板塊昨日股價大跌,與昨日業內流傳的一篇爆料文章不無關係。這篇題為《看後臺「爆料」,MAH持有人和CRO終於要掐起來了》的文章稱,在後臺看到了很多爆料、舉報,並列舉了五類問題:
第一,CRO店大欺客,收錢不做事;也或者就是尾款追不到。
第二,產品做到一半,CRO要求走MAH變更,自己變成持有人,之前他們是屬於聯合研究者寫在中試樣品小白盒上的。註:新修訂《藥品管理法》進一步明確藥品安全工作應當遵循「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基本原則,並以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為主線,進一步明確藥品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責任,堅決守住公共安全底線。
第三,MAH持有人突然融不到資,說好的合資企業、生產場地建設停了。同步推測出該企業創始人一開始就沒打算在中國做產業,就是來騙錢的。
第四,CRO公司內部員工舉報,企業「一女多嫁」,趁著新冠熱門之類的,篩一批產品給多家MAH持有人企業,而且專做小公司的活兒,以此去套股票,模仿「非死不可」那個故事,多家企業參股,依此再忽悠自己的投資人。
第五,CRO企業內部舉報,高管使用甲方合作研發資料,自立門戶。臨走之前什麼東西都拿回原公司報銷,非法索取甲方商業機密資料,利用公司其他員工複製材料。
儘管上述文章沒有點名哪家公司,但對於市場來說,影響卻是巨大的。
現在的問題是,爆出的潛規則對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會不會存在長久的影響?
多家券商認為,疫情環境下整體來看,全球特別是中國的醫藥創新需求依舊旺盛(存在大量未滿足臨床需求)。世界主要國家創新藥上市後的有效專利保護期一般為6-10年,這意味著專利到期後大量仿製藥就會出現,促使藥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進行新藥研發以應對專利到期的挑戰,醫藥研發代工賽道高景氣,細分產業鏈中,臨床CRO的內需還將進一步提振。
不過,作為機構重倉板塊,目前股價基本都處於高位,不排除短期補跌的可能。
【我是鄭重,江湖人稱光頭幫主,一位做了20年財經記者的投資者。寫文章只是因為愛好,所有提示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炒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