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淮揚鎮高鐵高郵站下車,
乘坐公交至高郵市區,
就可以由南往北,
感受這個古城的魅力。
高郵人的早晨,是被一碗陽春麵喚醒的。無論高郵的哪家早餐店,一碗麵條必不可少。在高郵的街頭,麵店林立。隨便走進一家,都能品嘗到地道的高郵陽春麵。
高郵市南端的淨土寺廣場上,淨土寺塔聳立。淨土寺塔又稱東門寶塔,始建於明朝神宗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1906年(清光緒年間)曾大修過一次。民國三十四年因戰爭被炮火損壞一角,次年修復。
從淨土寺塔往東,就來到高郵市南門大街。其東首為世界遺產、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盂城驛。
盂城驛是中國郵驛「活化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為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
與盂城驛緊鄰的是高郵城南歷史文化街區,曾是明清時期高郵城最繁華歷史街區。
文遊臺
高郵王氏紀念館
高郵城北歷史文化街區與高郵城南歷史文化街區相遙相對應,這裡坐落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郵當鋪、北門大街、高郵北門城牆遺址公園。
高郵運河大堤的北段是鎮國寺,鎮國寺內的寶塔與淨土寺塔,並稱高郵的「雙子星塔」,亦稱「西塔」,被人們譽為「南方的大雁塔」。
運河大堤的南段是世界文化遺產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高郵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歷史上的古邗溝高郵段即高郵裏運河的前身,是反映大運河河湖關係的「活化石」。位置在現運河的西側,位於高郵老船閘至界首四里舖之間。1956年大運河拓寬時,在裏運河東堤外另開新河,形成「二河三堤」;上世紀80年代為保運堤安全,基本填平了裏運河故道,但河道形狀至今仍清晰可見。2006年,高郵明清運河故道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高郵主打文化牌,不僅在老城區興建了汪曾祺紀念館,還複製了汪曾祺的筆下的眾多菜單。坐落於汪曾祺紀念館的祺菜館,主打汪氏菜譜。
位於高郵北郊的清水潭旅遊度假區,則彰顯了高郵的生態之美。它與界首鎮區隔了一條運河,可從界首運河碼頭乘擺渡,或乘車從界首運河大橋進入。
依傍大運河和高郵湖,蘆葦蕩溼地公園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四季皆能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象。
沿著運河大堤往下走,進入界首鎮的界首北大街,這裡有界首驛站,還有華中雪楓大學舊址。
來源:揚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