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漫畫裡的兒童,如此可愛

2020-12-04 漯河統戰網

豐子愷漫畫裡的兒童,如此可愛

經典美文

2020-05-31 22:14:17

  • 管理

  • 1100 0



    今朝兒童節,散會歸來早。

    糖果與豆莢,送給小寶寶,

    豆莢自己種,滋味特別好。


    《兒童節即景》

    邀請公公列席,祝他返老還童。



    妹妹新娘子

    弟弟新官人

    姐姐做媒人

     爸爸回來了

     破碎的心



    歸來報明主  恢復舊神州


    好問的學生


    畫廊東畔綠窗西  鬥草尋花又捉迷

    揮毫



    獰笑

     今年幾歲?


     兩小無嫌猜



    兩小無嫌猜


     鑼鼓響


     努力惜春華



    弟弟莫教婆婆抱 同到前村去踏青



    繁紅一樹花千朵,無限生機在此根



    老牛亦是知音者,橫笛聲中緩步行



    看戲


    春風楊柳唱歌聲


    柳蔭溫課



    兒童未解供耕織 也傍牆陰學種瓜



    天高地回縱爾去,莫再貪啄籬下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



    我到過十三省……



    燕子沒有手 自己會做窩

    街泥又銜草 全不怕辛苦



    街泥帶得落花歸



    夏雲多奇峰


    折得荷花渾忘卻,空將荷花蓋頭歸



    種瓜得瓜



    最難忘那「奶奶的吻」


    哥哥穿嫌短,弟弟穿嫌長,媽媽刀尺忙。



    阿婆三五少年時



     暴殄天物聖所哀


    春風楊柳唱歌聲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東風浩蕩  扶搖直上


    西風梨棗山園 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 老夫靜處閒看。



    樹上掛飛機,缸裡開輪船,地上拉汽車,

    我與小夥伴們都是海陸空總司令。



    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


    小母親,手拿針線,有模有樣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另一個媽媽有另一個孩子


    姐姐,田野,稻草人


    旭日東升萬疊金


    舊時王謝堂前燕


    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


    種瓜得瓜,吃瓜得燈



     雀巢可俯而窺


    手倦拋書午夢長



    提攜


    庭前生青草  楊柳掛長條

    新鮮空氣裡  功課溫得好


    來源:書畫半畝

    相關焦點

    • 在豐子愷的漫畫裡感受雍和恬靜的春日時光
      這個音讀起來何等鏗鏘有力而惺忪可愛! 這個字的形狀何等齊整妥帖而具足對稱的美! 這麼美的名字所隸屬的時節, 想起來一定很可愛!
    • 豐子愷畫作裡的愛與真
      《白雲無事常來往》 豐子愷 繪/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光明書話】 四十五年前,中國現代漫畫第一人豐子愷逝世,給後人留下了四千餘幅漫畫作品。時至今日,完整保存下來的漫畫作品不足其全部創作的一半,彩色漫畫更是少之又少,僅有兩百餘幅。
    • 豐子愷: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他的漫畫妙趣橫生,寥寥幾筆勾勒出生活情味;他的文字溫潤純良,一字一句洞察了人間百態。今天,詩詞君精選了豐子愷老先生的漫畫作品,帶你領略這位可愛老頭眼中的可愛生活,願你也能在俗世中,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半生歸來仍可愛,不負時光不負己。若有童心,生活處處是歡喜豐子愷喜歡孩子,是一名「兒童崇拜者」。
    • 中國現代漫畫鼻祖:豐子愷
      他的畫作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被錄入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本,他的散文被臺灣國文教科書收錄。其中漫畫以「曲高和眾」的藝術主張和「小中能見大,弦外有餘音」的藝術特色備受世人青睞。豐子愷先生,是我國近代藝術史中若干奇葩中極為可愛的一朵(此處為褒義)。豐老原是畫家,而且是學西畫的,師從於李叔同先生。
    • 豐子愷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作為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豐子愷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亮相上海書展,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中國美術館展出「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中國美術館展出「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原標題: 之後,鄭振鐸便向豐子愷要了幾幅作品發表在《文學周報》上,並冠以「子愷漫畫」的題頭,子愷漫畫自此聞名於世。畫了半個多世紀的畫,豐子愷的許多作品都發表在報紙、畫報和雜誌上,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進入了人間的千家萬戶。  作為畫家,豐子愷主張「藝術的人生化」「人生的藝術化」。
    • 上海書展|豐子愷目前唯一原版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上海報導作為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豐子愷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
    • 豐子愷——動蕩年代裡的漫畫大師
      可誰料世事無常,少時喪父、中年戰亂、晚年動蕩......豐子愷的一生未能遂了其名之意。然而,生活的苦,並不能打擊倒這位未來的畫壇大師,他一邊接受著、努力生活著,一邊清醒且慈悲的看著這人間正道。在這兩位與他情誼深厚的老師那裡,豐子愷找到了伴隨他一生的三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1924年,豐子愷在雜誌上發表了漫畫代表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一時間,名震畫壇。
    • 豐子愷原版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出版
      照他的熱誠的欲望,屋裡所有的東西應該都放在地上,任他玩弄,所有的小販應該一天到晚集中在我家的門口,由他隨時去買來吃弄;房子的屋頂應該統統除去,可以使他在家裡隨時望見月亮,鷂子和飛機;眠床裡應該有泥土,種花草,養著蝴蝶與青蛙,可以讓他一醒覺就在野外遊戲。」這是豐子愷在《談自己的畫》一文中寫到的,充滿童真童趣。
    • 唯一一本豐子愷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上海書展...
      豐子愷原版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浙江桐鄉人。早年曾從弘一法師(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五四運動後,即進行漫畫創作。1921年去日本。回國後先後在上海、浙江、重慶等地從事音樂和美術教學。
    • 推薦~豐子愷《緣緣堂隨筆》
      最近,喜歡上了豐子愷,喜歡先生的漫畫,更喜歡他的文字。[愛心]豐子愷,師從李叔同。一直對弘一法師有莫名的孺慕與敬仰,喜歡李叔同,更喜歡豐子愷先生的風姿,仙風道骨,華貴雍容,擁有大智慧的人可能大都如此!經歷了蠅營狗苟,看過鐘鳴鼎食,更多了一份大氣與達觀。
    • 豐子愷:看淡人生世事,滿心赤誠童真
      豐子愷(1898年-1975年),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豐子愷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史上有較大的影響。
    • 簡約不簡單的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他不僅是中國漫畫藝術的開山大師,而且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獻身美育的實踐,他強調師法自然,重視自然美;崇尚藝術創作中形與態的自然,而非矯飾、斧鑿、造作的天然之態;憎惡卑俗的美、病的美,執著追求健全的美。
    • 「中國近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先生也是個愛國憤青
      「意到筆不到」,說的就是豐子愷。這種「不要臉」的畫風,反倒讓豐子愷收穫了大量的粉絲。所以,在上個世紀三五十年代,豐子愷的漫畫算得上是國民的精神食糧。除了「不要臉」以外,豐子愷的漫畫有種濃厚的市井氣息,說白了就是更接地氣。
    • 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作淺析
      本文就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作一淺析。  豐氏禪意涉茶漫畫之一: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豐子愷漫畫中有多幅涉茶,不少富含禪意,其中有兩幅選自釋氏的茶詩漫畫深蘊禪意。  其一為《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 豐子愷漫畫館 | 漫畫名家到這裡獻藝
      (「豐子愷漫畫館」展出的畢克宮作品——「黑交易」)1「豐子愷漫畫館」,作為中國第一個漫畫館,常常有名家的作品展陳漫畫,是繪畫中的隨筆、小品,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描繪生活、時事,運用變形、比擬、象徵、暗示、影射等等手法,構造詼諧、幽默的畫面,從而達到諷刺或歌頌的效果,是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思泉特別喜歡欣賞那些健康向上的漫畫作品。
    • 覓畫記`豐子愷:「感想漫畫」幾乎是他獨創(上)韋力撰
      《兒童與知青問草何故綠》選自《豐子愷遺作》豐子愷認為漫畫是由日本傳入中國的,並且點出了日本最初使用『漫畫』二字的人的名字。豐子愷有這樣的回憶:「課程表裡的圖畫、音樂鐘點雖然照當時規定,並不增多,然而課外圖畫、音樂學習的時間比任何功課都勤:下午四時以後,滿校都是琴聲,圖畫教室裡不斷地有人在那裡練習石膏模型木炭畫,光景宛如一藝術專科學校。」
    • 遲到的《源氏物語》 趙超構與豐子愷父女的交誼
      正如趙超構在信中所說的,「這畫(指豐子愷兒童畫)在我做學生的時候都讀過的,留下很深的印象」。當年,正在溫州求學的趙超構積極參加「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如饑似渴地閱讀新文化書刊,廣泛接觸孫中山、魯迅、陳獨秀、瞿秋白、鄒韜奮、郭沫若、豐子愷等人的著作。他對豐子愷心儀已久,對他東渡日本,學習西畫和音樂的經歷,津津樂道,並從他的「美術音樂著作和隨筆漫畫中吸取著營養和情趣」。
    • 揭秘|豐子愷以「不要臉」新畫法開啟中國漫畫首頁
      豐子愷漫畫《村學校的音樂課》 「畫中有詩意,弦外有知音」。「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泰戈爾作家鄭振鐸除了推崇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還把這些畫命名為「漫畫」。——鄭振鐸「子愷漫畫」就此在中國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美術世界。豐子愷也被稱作「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1一次街頭偶遇 催生全新畫風1898年11月9日,豐子愷出生於浙江桐鄉市石門鎮。
    • 「中國現代漫畫之父」豐子愷,因病去世留下7個子女,後來怎樣?
      在這誕生的諸多大師中,有一位開創了中國現代漫畫先河,被稱為「中國現代漫畫之父」,他就是豐子愷。經過日積月累的不斷練習,豐子愷在漫畫藝術上的造詣達到頂峰,成為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以漫畫聞名於世。1975年,一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因病去世,留下妻子和7個孩子,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