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故宮為何一到下午5點就關門?61年的教訓太深刻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王朝專供帝王及其後宮居住的場所,是帝王專屬的龐大建築群。但是隨著封建制度的瓦解,故宮開始開放參觀,民眾也可以一睹故宮的神秘面紗。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偌大的故宮都允許被參觀,可卻在下午4點半就開始早早閉館,下午5點正式關門,甚至沒在規定的時間內離開,還要經受一定的處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為了防止故宮失竊事件的發生。61年前發生的教訓讓管理者不敢掉以輕心,必須要加強故宮參觀管理制度。故宮博物館的開放本是國家為了讓民眾對明清帝王的生活有所了解,讓國人加強對中國歷史的印象,可沒曾想有不法之徒起了歪心思。1959年發生失竊案件,養心殿內的眾多文物不翼而飛,經過調查沒過多久就揪出罪魁禍首。
竊取故宮文物的人名為武慶輝,借著在故宮中參觀的機會,躲在養心殿中一直到夜間,然後趁機偷盜文物,並屢屢得手,好在警察及時抓獲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惡性事件。自此事發生後,為了保護類似的竊取文物事件不再發生,故宮就儘早閉館,就是為了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其次,減少故宮發生安全意外的可能。故宮是明清兩代修建的龐大建築群,供帝王和後宮一眾嬪妃內侍居住,規模浩大,建築物繁多,如果過晚閉館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過晚閉館不利於排查參觀遊客,如此多的建築物可能會導致遊客迷失其中,誤入故宮修葺不善之地,導致故宮的建築物和文物受到損傷,也不利於遊客的安全。所以,為了故宮和遊客安全著想,需要儘早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