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姚(化名):我今年25歲,丈夫汪宇比我大4歲,畢業後應聘到我的單位,他幽默風趣,會照顧人,總說我就像一個鄰家妹妹,他想不寵都不行,戀愛4年後我們結了婚,1年後寶寶出生了。我曾堅信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可是我錯了,他對我的不滿越來越多,說我成天圍著孩子和家務轉,跟他沒有一點兒共同語言。
我無法理解,如果我們沒有共同語言,那相識相愛了6年,我說的話難道他都聽不懂嗎?當初為什麼要熱烈地追求我,求我嫁給他呢?我一直都是這個樣子,不曾改變過。他抱怨我少言寡語的時候,我很想問他:難道聊天比做事更重要嗎,如果你這麼有空,為什麼不去做飯或者照顧寶寶?
此時,新同事石嵐走進了他的世界,她跳過兩次槽,在經歷上比老公還要豐富。他們的興趣很相近,都喜歡看電影,都是巴西足球迷。老公說這些話時,眼睛都放著光,誇石嵐聰明、理智、善解人意,我聽完心裡酸得眼淚都快下來了。
「石嵐」的名字開始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終於,我忍不住質問他是不是愛上石嵐了?他不假思索地說:「扯什麼呢?她是我的紅顏知己,我都有老婆了,哪能有非分想法啊?」老公還誠懇地說,「老婆,我知道這段時間冷落了你,你看我倆走得這麼近,再加上其他同事煽風點火,肯定會起疑心。但是我們真的沒什麼,只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找她吐苦水,被她勸慰一下,心裡就會舒服多了。你相信我好嗎?」看著他坦蕩的眼神,我的顧慮打消了。
入冬的一天,老公回家的時候戴著一副黑色的針織手套,他說:「石嵐自己織了一副,毛線還有很多,就順手給我織了一副。」我的心猛地一沉,那不成情侶手套了嗎?我想反對,可看到老公鎮定的樣子沒說出口,那副手套越看越刺眼。終於等到天氣轉暖,我讓他把手套扔了,老公不同意,說是石嵐的一片心意。我心裡翻江倒海,抓起手套就扔進了垃圾桶,對他說:「今天你要是留下這副手套,我立馬走人!」這一刻我意識到,自己一直介意石嵐奪走了老公的注意力,老公以前抱怨我的時候,起碼他是在意我的;現在雖然不抱怨了,可是他的心卻不在我身上了,我哭得滿臉都是淚水,老公慌了,同意扔手套,我趁機要求他和石嵐保持距離,不要再單獨見面。老公半天沒吭聲,最終還是同意了。
漸漸地,我發現老公越來越消沉,在單位,他還能和同事們談笑風生,可是一回到家就馬上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樣,我挑不出錯來,可就是感覺不對了。
三個月後的一天,老公說要和同學吃飯,他出門後我去超市,卻看見石嵐和老公有說有笑地一起走了。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我想跟蹤他們,可是我害怕撕破臉皮鬧離婚,半夜我聽到老公在客廳低聲講電話,低聲地笑著,我的眼淚又湧了出來。
可是,我除了裝糊塗外,還能怎麼樣呢?我已經要求他們保持距離了,結果反而把他們推得更近;老公還是每天都回家睡,我沒有發現他出軌的跡象,我有時候甚至寧願老公身體出軌,這樣他會有厭倦的一天,總比現在牽腸掛肚強吧。
(來源:婚姻與家庭 )
透過新聞看心理
為什麼汪宇明知道妻子反對,卻還要和紅顏知己見面,他是怎麼想的?姚姚該如何面對呢?
心理諮詢師周瑞玲:案例中姚姚丈夫汪宇的行為屬於人格成長方面的問題,可以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來分析。
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以快樂為原則,自我以現實為原則,超我以道德為原則。
汪宇與女同事石嵐曖昧關係的行為屬於本我階段,以快樂為原則。婚前妻子姚姚以鄰家女孩的形象闖入汪宇的視線,戀愛幾年,兩人享受著浪漫、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時光。婚後家務活、柴米油鹽、照顧孩子等取代了兩人婚前的浪漫生活。這種生活是汪宇無法接受的。因為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序的。汪宇沒有能力意識到,也不懂得婚姻中的責任和義務,也無法體會兩人相濡以沫,互相支持,撫育孩子,一起做家務等煙火生活的樂趣。
汪宇人格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婚姻觀的問題根源一般來源於原生家庭關係,性格特點,成長經歷等。
解決的辦法,一方面,汪宇需要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需要積極配合,需要儘快成長起來,重新建立婚姻的責任感和道德感,這也需要姚姚給其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姚姚需要知道這次婚姻危機也是給她敲響了警鐘,因為情感出現了縫隙,才會給了別人可乘之機。姚姚需要總結一下婚姻哪裡出現了問題,哪裡還有需要改進的,而不是一味著痛苦、指責和猜疑。
當然了,無論汪宇是否回歸,都不影響姚姚的成長,即使汪宇一直也不改變,她也該知道什麼樣的人更適合自己。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喃喃細語》節目組
□ 策劃:林青
□ 編輯:蘇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