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15日電(記者王默玲 許曉青)「著力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的重要平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的重要樞紐」,一個「平臺」、一個「樞紐」,長寧面向未來寫下的這個目標,很敢!
擁有中心城區服務輻射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地處上海重要門戶的樞紐優勢、網際網路頭部企業集聚的平臺優勢,以及國際化程度高、人才集聚度高等綜合服務環境優勢,尤其是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等重大機遇,長寧的「敢」有底氣。
「『十三五』期間,我們實現了創新驅動、時尚活力、綠色宜居的國際精品城區建設的新跨越。」在長寧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長寧區區長王嵐表示,「未來,長寧將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屆時,長寧的世界影響力將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高品質生活廣泛享有,高效能治理走出新路。」
破成規,敢在白紙寫新篇
長寧,是一個名字看起來「文靜」,但骨子裡敢闖敢試的地方。
2020年年初疫情之下,受民航業低迷影響,航空配餐業務量大幅下滑。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虹橋中心每天的配餐從4萬份跌至4000份,虧損巨大。是「一址兩證」的市場監管審批制度改革讓他們絕處逢生,用最短的時間,從專營「航食」的企業轉型成兼營「航食」和「地餐」的企業。
「一照多址、一證多址」只是長寧勇於政策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首吃螃蟹」的事情在長寧並不鮮見。直播經濟火熱,長寧成立在線新經濟產業園並吸引上海市直播電商聯盟入駐;在線經濟勢起,長寧迅速發布在線新經濟白皮書和扶持政策;數字貨幣萌芽,長寧便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回看長寧過去的五年,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深度轉型取得重大進展。預計長寧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5%,現代服務業稅收佔全區稅收比重達80.5%。貿易和航空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網際網路等特色產業勢頭強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佔全市三分之一。
這五年,長寧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堅持主動對接、主動服務、主動改革,改革創新實現重要突破。「一照多址、一證多址」、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驗放分離、零等待」等原創性改革,以及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等工作,先後4次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面向未來,危和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說,「我們要以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努力把前所未有的挑戰轉變為前所未有的機遇。」這番話,不論是過去、當下,還是未來,長寧都在踐行。
重數智,敢向未來要發展
前不久,位於長寧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裡,醫生們正通過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作為上海首個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的試點場景,長寧做出了在線新經濟金融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
長寧「網際網路+科技」的基因不言而喻,上海諸多「拿得出手」的網際網路企業都註冊在這裡。為什麼是長寧?因為在這裡,不跟你比投資規模的「大或小」,只跟你談發展理念的「新與舊」。
長寧,是有未來感的地方。閒逛在中山公園商圈,轉頭一個角落,也許你就會發現一臺機器人咖啡亭,靈活的機械臂可以做出幾十種口味的飲品;白領聚集的寫字樓下,上海早餐業態新模式「盒小馬」的長寧首店位於這裡,用戶可通過「網訂櫃取」的新零售模式購買早點;「無人經濟」帶火的無人廚房,在改變行業生態的同時,也在帶來不同的就業機遇。
一位在長寧進行人工智慧機器人創業的企業負責人曾向記者說起:「新東西碰到舊制度總是難免產生衝突,但長寧一直在創新,新東西哪怕你再小,在這裡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堅持『容缺、容錯,扶新、扶特』,以我們的改革勇氣和改革實效為企業解難題、促發展」,長寧說到做到。2020年,長寧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現新的突破,主動服務國家和上海改革發展大局,進一步激活發展動力、釋放市場活力。全區新設企業和註冊資本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9.4%和140.06%,排名中心城區第一和第二位。
展望「十四五」,「打造智慧共享的數字長寧」仍是重點之一。推進經濟數位化,落實與央行數研所戰略合作內容,共同打造高水平金融科技功能平臺和區塊鏈技術應用示範區;推動長寧在線新經濟「10條」落地見效,提升在線新經濟產業園能級;推進生活數位化,合理布局一批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加大智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推進治理數位化,拓展「一網通辦」服務事項、注重「一網統管」實戰應用。
抓民生,敢破難題顯溫情
「住在長寧,長壽康寧」,這是長寧區幸福養老環境的現實寫照。
此前,長寧因為智能水錶上了次熱搜。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12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層面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並及時通知社區,社區志願者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就這0.01立方米的水,讓不少人為長寧的城市溫度點讚。
「五年來,我們著力破解『老小舊遠』民生難題,持續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民生福祉得到明顯改善。非成套房屋綜合改造、精品小區建設等民生實事有力推進,老年人床位擁有率排名中心城區首位。全區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5.32歲,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6歲。」王嵐說。
民生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能破好題、解好題的長寧,目標就是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
一出家門口,長寧積極建設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打造出家門口一站式服務「便利店」,提高社區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走上小街道,武夷路、愚園路等重點區域城市更新成效明顯,既有歷史感又有時尚感,既有煙火氣又有國際範。漫步蘇州河畔,長寧段11.2公裡慢行步道貫通開放,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故事與設計,流動的蘇州河成為了帶著靈氣的室外城市發展展覽館……
新藍圖振奮人心,新徵程催人奮進。王為人表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長寧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無畏氣魄,向著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