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企業家系列報導⑧| 王保如:十年如一日 自主研製世界一流新藥

2020-12-12 安徽網

從2009年來到合肥高新區,從涉足生物醫藥開始,瑞達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王保如已經在新藥研製的艱難道路上走過了十年的漫漫徵途。十年來,他組建自主創新團隊,投入大量資金,在合肥海南等地布局四大板塊,努力研製世界一流新藥及新技術,從而讓更多中國百姓受益,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今,瑞達健康已經成為一家高科技醫藥集團,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並獲得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鼓勵。

組建自主研發團隊 「研製我們自己的新藥」

王保如是安徽鳳臺人,早年曾在煤炭、地產等行業打拼,積累了自己的資金,並開始逐漸進入投資領域。2008年,因為投資的原因,王保如進入了生物醫藥行業。2009年,王保如來到合肥高新區,投資了美國Fibrocell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碼:FCSC),並引進美國FDA批准的自體成纖維細胞移植產品LaViv以及FDA認證細胞工廠生產管理體系。

2012年開始,王保如開始涉足新藥研製,並在合肥高新區開始籌建實驗室,初步形成包括中國科大專家等在內的自主研發團隊,還與海內外知名研發團隊及藥企展開廣泛合作,從此開始了新藥研製的漫漫徵途。「我們想做自己的新藥。」王保如介紹說。

王保如和團隊一方面布局產業上遊原料藥生產基地賽樂普製藥,一方面布局產業下遊臨床醫院海南博鰲瑞達麥迪賽爾國際醫療中心。2015年,他整合成立了瑞達健康產業集團,總部設在合肥高新區,成為一家以自主智慧財產權為基礎,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創新藥物及創新治療技術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醫藥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有13家。

合肥淮南海南三地布局 形成四大板塊

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如今,瑞達健康集團在合肥創新產業園組建了6000平米合肥總部技術研發中心作為創新基地,並分別在合肥、淮南、海南三地布局產業轉化與承接基地,業務及產品包括醫療、新藥、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保健食品四大板塊。

其中,醫療板塊依主要依託控股子公司海南博鰲瑞達麥迪賽爾國際醫療中心。據了解,該醫療中心位於國家唯一的醫療特區——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作為首批入駐先行區的細胞治療醫院,建有目前亞洲地區規模較大的細胞工程化製備中心、自體成纖維細胞移植技術應用中心、免疫細胞及幹細胞治療技術應用中心等。

新藥板塊則聚集中國知名生物醫藥專家團隊,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建立起強大的新靶點鎮痛藥物管線、抗腫瘤藥物管線、基因治療藥物及抗病毒類產品治療藥物管線。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板塊主要依託控股子公司安徽賽樂普製藥有限公司,向國內外客戶提供符合GMP及cGMP要求的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保健食品板塊則依託保健食品研發及高端製劑技術平臺,利用領先的製劑緩釋和吸收技術以及原料來源優勢,研發並生產多種不同功效領域的保健食品。

王保如很自豪地介紹公司通過多年來孜孜不倦的創新所取得的成果,「比如我們的甘氨酸受體α3介導的新靶點鎮痛藥,屬於全球首創,目前在PCT專利申報中,前期藥物篩選工作已完成,具有不成癮、不耐受等優勢,目標是解決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問題。」

此外,瑞達健康的HPV靶向細胞治療技術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及PCT專利。「這項技術針對HPV病毒感染患者,採取個性化治療手段,目前項目已在瑞達麥迪賽爾國際醫療中心落地並開展臨床應用,HPV治療病毒轉陰率達到87%。」王保如介紹,HPV靶向CIK(CTL)細胞用於持續6個月以上HPV -16型病毒感染的轉陰治療和HPV -16型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增生的治療,目前已完成原液、製劑和藥學研究工作。

創新路上風雨兼程 感謝高新區「雪中送炭」

在所有創新創業領域,新藥研發是最為艱難的道路之一,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時間的檢驗,一方面還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對此,在合肥高新區「十年磨一劍」的王保如也感觸頗深,「這條路很難,頭破血流的,倒下去的,都有很多。但是這個領域也很有意思,我總是說,就算失敗了,也還能有口飯吃,就趁著年輕,拼搏一把吧。」

王保如說,公司在2019年的時候幾乎面臨絕境,「資金耗盡了,銀行貸不到款,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好在付出總有回報,王保如創建的自主研發團隊日趨成熟,科研成果陸續申報專利。公司兩個項目入圍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全國總決賽,其中一項獲得團隊組第三名。「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資本和一些巨頭企業也開始找到我們,這為我們注入了前行的動力和信心。」

同時,王保如也很感謝合肥高新區十多年來的支持和幫助。「為我們提供了創新產業園三層樓,共計6000多平方米,作為技術研發中心,並且給予房租減免補助。另外,在人才引進、研發費用補助等方面,也給予我們很多政策支持。」據介紹,2018年,高新創投對企業進行了A輪融資,為企業「雪中送炭」,另外,瑞達健康還得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補助、合肥高新區潛在獨角獸企業資金獎補等。

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研究中心 「研發+轉化」並駕齊驅

有了高新區的支持,也得到了行業巨頭、資本的青睞後,瑞達健康也開始謀劃新一輪的發展。據了解,目前瑞達健康已經在合肥高新區組建成立「中科大-瑞達生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集團及旗下控股子公司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0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0項,申請發明專利40項,申請PCT專利3項,其中一項PCT專利已進入歐、美、日、澳國家階段及申請香港專利保護。

王保如說,未來,瑞達健康將以合肥高新區作為集團總部,承擔企業技術創新研發中心,依託「中科大-瑞達生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研發創新藥物及創新治療技術。另外,麥迪賽爾國際醫療中心作為臨床應用轉化基地,實現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賽樂普原料藥基地作為創新成果原料提供源頭,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鏈閉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相關焦點

  • 南寧市企業家人才「領航計劃」開班
    12月4日,2020年南寧市企業家人才「領航計劃」開班,160名企業代表學員開始入學培訓。該計劃有利於助力我市打造一支頗具規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企業家隊伍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 高新區20餘位「領航」企業家聚一堂,看看他們在幹啥?
    7月23日下午,「Si享匯」系列活動之高新區「領航」企業家首場沙龍在合肥國際人才城成功舉辦,該活動是合肥市人才交流系列活動重點打造的活動品牌,由中共合肥市委組織部、合肥高新區管委會指導,合肥高新區人事勞動局主辦,合肥國際人才城承辦。
  • 三一自主研製核心零部件,讓世界聆聽「中國芯跳」!
    但內行的人往往會更關注一個展示臺,這裡展示了三一自主研製的十多種核心零部件。從歷史上第一個集流閥核心部件專利到「中國芯」的自主研製,從受制於人到世界領先,這裡,展示的是一家製造企業的底氣。  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廣泛適用全集團
  • 中科院勞模譜|宣利江:治病救人「新藥夢」
    宣利江及其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基於傳統中藥的新藥創製,獲得中藥二類新藥證書2項,化藥3.1類1項,獲中國及美國專利授權5項,發表論文80餘篇。宣利江及其團隊秉承「創新藥物.造福人民」初心和使命,多年來致力中藥現代化研究,探索創新,以丹參多酚酸鹽及其粉針劑的研發為代表,在新藥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方面遞交了「新藥研發創新自強」讓老百姓滿意的答卷。
  • 日本欲擺脫英美操控,自主研製新型戰機,或已胸有成竹?
    作者:顏淵編輯:堯蘇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世界來說是個磨難,對於被侵略的國家更是一段無法忘懷的記憶。而戰敗國其實日子更不好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但近期,日本卻想擺脫這種現狀,日本自衛隊計劃花費數百億美金用於研製自主的戰機。那麼日本想要自主研究戰機,這一道路走得通嗎?日本為什麼想要自主研製戰機,而不是向英美購買戰機技術呢?
  • 鄭州大學常俊標教授研製的抗愛滋病毒1.1類新藥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方網站顯示,由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常俊標教授研製、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施許可生產的抗愛滋病1.1類新藥「阿茲夫定(FNC)」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審評程序。
  • 中國自主研製的兩棲戰車,水中機動性能,超越美國,領跑世界
    特別是中國先進的軍事裝備也逐漸打開了國際市場,走向世界。從本質上看,高科技的軍事裝備工業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準,而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之所以能突飛猛進,主要得力於國家長期的資金和研發技術投入,最終建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工業研製體系。如今的中國軍事裝備工業已經從最開始的仿製,已經發展到自主創造和研發,而這種轉變,也讓中國的武器裝備開陳推新,在各個軍事強國中處於領先地位。
  • 巴航工業向領航系列公務機啟動用戶Flexjet交付首架領航600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1日消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下簡稱「巴航工業」)向Flexjet交付了其領航600機隊中的首架飛機。這架飛機將服務於該公司在歐洲飛速發展的業務。Flexjet是領航系列公務機的啟動用戶,不到一年前(2019年12月),該公司接收了其首架領航500公務機。
  • 國家能源集團:朝著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走在改革前列
    成立國家能源集團,是我國深化國企改革、加快推進中央能源企業優化布局的必然選擇;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這家企業又肩負重任,朝著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走在改革前列。 除此之外,一系列業務融合的部署正緊鑼密鼓推進: ——抓好產業鏈一體化運營,推進煤電、煤化、產運、運銷協同發展。 ——推進科研體系改革,建好國家級研發平臺,形成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科技管理體制。 ——實行全員績效考核,破除平均主義和「高水平大鍋飯」。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闊步邁向世界一流飛航技術...
    「三院即將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乘勢而上開啟建設世界一流飛航技術研究院的新徵程。」2016年~2020年,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在高質量發展徵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 港交所首家雲敲鐘公司誕生:本土新藥界「準獨角獸」如何養成?
    這是依據創業邦「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女性創業者」榜單報導的第4篇文章。曾有投資人將新藥「從實驗室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形容為「死亡之谷」。可見「高成本、高投入、高風險」早已成為業內共識。即便如此,各國對新藥研製的腳步從未放緩。在中國,由於基礎弱、起步晚,國內創新層次主要處於以仿製為主到仿創結合的階段。
  • 自主緊湊級SUV新成員,宋PLUS和MG領航該怎麼選?
    例如比亞迪和上汽名爵,它們旗下的宋PLUS和MG領航都剛上市不久,而且它們的自動擋車型均是11.58萬起。既然價格這麼接近,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兩款剛出爐的自主緊湊級SUV誰更值得選。宋PLUS外觀更大氣,MG領航更運動從外觀上可以明顯看到,比亞迪宋PLUS和MG領航都採用了品牌最新的家族式設計,整體看起來顏值都不低,只不過這兩款SUV的設計風格有著極為明顯的差別。
  • 日本一些製藥企業正加速研製國產新冠疫苗
    日本一些製藥企業正加速研製國產新冠疫苗,疫苗研發獲得日本政府力推。厚生勞動省官員說,這是為了確保國內疫苗供應。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5月底告訴媒體記者,政府決定向製藥企業提供補貼,推動疫苗研製和大規模投產。
  • ...所交易系統邁入『7時代』」系列報導之一從依賴外部走向自主研發
    即日起,本報將推出「大商所交易系統邁入『7時代』」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30年砥礪前行,我國期貨市場逐步成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穩定器」,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信息技術是實現穩步發展的根基。
  • 中國研製出世界首臺自主運動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
    眾多報導此項工作的科學雜誌或專業網站還有,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可在液體中自行驅動的可變形液態金屬(Shape shifting liquid metal able to propel itself through liquids)」;化學和工程新聞C&EN:「旋轉的液態金屬馬達(Rolling Out Liquid-Metal Motors
  • 國產自主研發抗癌新藥獲美國FDA批准 國內上市申請納入優先審批
    2019 年 11 月 15 日 ,中國生物醫藥公司百濟神州宣布,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抗癌藥物澤布替尼 (英文商品名BRUKINSA)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據介紹,該藥主要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患者,預計幾周後在美國上市銷售。
  • 美國研製中國投產 "外用偉哥"深圳登陸(附圖)
    本報訊(記者陳文定)美國研製的全球第一個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外用乳膏「比法爾」(英文名BEFAR,俗稱「比高」),昨日正式在中國上市,這是繼美國輝瑞公司的「偉哥」之後,在中國第二個上市的治療ED(男性性功能障礙)處方藥。昨日上午,曾開出「中國第一張偉哥處方單」的深圳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關志忱又開出了全球首張「比法爾處方」。
  • 曹長生: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法醫崗位上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王義東報導:法醫,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不僅恐怖,艱辛,讓人難以忍受。法醫,是一個很少被人了解和理解的職業。法醫,是敢於直面死亡的勇者,更是破譯死亡"密碼"的高手。  在玉山縣公安局裡有一個被人們稱為"曹一刀"的刑警大隊法醫曹長生,用精湛的技藝,敢於相當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十年的法醫生涯裡,演繹屢破懸案的傳奇。
  • 中國北鬥 照亮世界|點讚新時代系列報導
    據新華網報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86級校友陳忠貴擔任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90級校友王東擔任北鬥三號衛星副總指揮,該校還有多位校友投身北鬥衛星導航的研製當中,多個科研團隊參與北鬥相關技術預研和攻關。他帶領著「北鬥團隊」接力傳承,自主研發了多項世界衛星導航領先技術,實現了關鍵產品和元器件的國產化。「北鬥三號系統的核心就是以更高精準,更高性能服務全球。」陳忠貴充滿自信地表示,讓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這份自信來源於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在若干技術領域的創新超越。為了提高服務的精度,北鬥三號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鐘,這是北鬥三號的亮點之一。
  • 擇一事忠一生,昂揚「新藥精神」
    來源:勞動報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末在東安路上醫大求學的日子,宣利江的許多記憶早已模糊,可唯獨還記得自己當初對與學校毗鄰的中國科學院走出的研究生們的深深欽佩……幾十年過後,宣利江早已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組長、研究員,他和團隊研製的丹參多酚酸鹽及其粉針劑,在新藥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