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付費的無損音樂都是真的嗎?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如今,隨著線上音樂平臺逐漸成為大眾聽聆聽音樂的主要途徑,它們在提供基礎音樂服務的同時也都推出了會員制度。不管哪家的會員服務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為會員用戶提供了全部或部分無損音樂的收聽和下載特權,筆者作為一位音樂愛好者,自然也希望聽到每首歌曲的音質都是無損的。
去偽存真 這幾招教你辨析真假無損音樂
無損數位音樂在音質上已經非常接近CD了,它基本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對音質的要求。通常來說在各個音樂平臺上,無損音樂會在應用中通過一個標識(例如SQ)進行標註,方便用戶區分。除此之外,很少有專輯介紹,歌曲來源等信息供我們參考,這就會讓人對這些無損音樂的音質產質疑。對於付費後才能體驗到的音樂,如果音質不能達到要求,顯然是不能被允許的。
相比於音樂平臺為我們提供的標識,自己掌握一定的判斷技巧才是最靠譜兒的。雖然這筆費用並不多,但對大多數而言,自己的錢花在什麼地方也還是要弄清楚會比較好。畢竟無損音樂是付費與免費的最主要的區別,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無損音樂的相關內容。
2關於無損音樂的幾個常見誤區
關於無損音樂的幾個常見誤區
一般來說,平時只聽歌的朋友並不是特別關注音頻文件本身,一些假無損就會利用人們的固有思維模式以假亂真。另一方面,音樂之間的差異如果不通過對比是很難通過耳朵直接聽出來的。為了幫助大家進行正確的選擇,接下來筆者就介紹幾個與無損音樂相關的常見誤區。
誤區1:音頻文件越大越多好
無損音樂文件都比較大通常情況下是沒有錯的,因為他的細節更豐富,信息量更大,但大文件的音頻並不都一定是無損的,一個非常小的MP3文件也可以擴大變為幾百兆。這裡筆者使用一個大小僅為1.65M 128K的MP3音頻文件,將它重採樣位一個32bit 192Khz的PCM音軌,轉換後的文件大小變為148M。
大文件與音質無關
經過轉換後的音頻音質顯然是不會提高的。除了增加文件佔用為之外,還有可能在轉換過程中造成破音、雜訊、失真等一系列降低音質的情況。
誤區2:高碼率會帶來音質的提升
在上面的的案例中,轉換後的文件碼率由128K變為了12288K。這說明通過升頻處理過的文件是沒有用的。原因就在於原始音頻文件的質量太差,高碼率的優勢放在原始音頻文件上才能夠體現出來,對於採取重採樣的方式獲得的音頻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升頻不會提升音質
誤區3:音頻格式對音質會產生較大影響
音樂的音頻格式有很多種,常見的無損音頻格式有WAV,FLAC,APE,ALAC等,它們的區別只是音頻的壓縮和解壓效率上有所不同。其中,WAV是未經壓縮過的格式,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常也是佔用空間最大的,在聽感上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在上面的案例中,經過轉換後的WAV音質甚至不如MP3。
文件格式與音質無關
誤區4:無損轉換不會影響聲音表現
很多人認為無損音頻格式之間的轉換不會影響音質,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無損音樂之間的轉換需要以相同的採樣比例為前提的情況下才會有意義。例如,將96Khz的音頻重採樣為48Khz,這時的聲音損失並不算很大。但是將96Khz轉換為44.1Khz,對原始波形的改變就比較大了,這種做法平時應該儘量避免。
無損轉換時同樣需要注意採樣頻率
3無損音樂的鑑別方法
方法1:實際聽感
直接用耳朵聽應該算是一個檢驗歌曲真偽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這裡可以忽略音頻的來源和其他的參數指標,如果本身出現了多餘的噪音和雜訊,就能直接排除掉,肯定是經過處理的。這裡筆者建議大家採取對比的方式,對比音源最好是相同歌曲的低碼率版本,這樣能夠更容易發現不應有的瑕疵。
音樂的實際聽感最為重要
方法2:頻譜圖
使用頻譜圖可以非常直觀的量化數位音樂,是一種檢驗無損音樂最為通用的做法。頻譜圖在很多音頻軟體中都有相應的選項,甚至在音樂播放器裡都劇本相應的功能,使用方法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打開音樂對應的頻譜圖,觀察高頻部分是否超過了20Khz就可以得到初步的答案,在高頻部分低於20Khz的多半就是有損音樂。
無損音樂頻譜圖
另一方面,在高頻處也不能出現不自然的痕跡。例如,高頻的最高點都處於一直線上明顯被一刀切的歌曲,就很有可能是假無損。在與有損音頻進行對比時,各頻率中所覆蓋的區域和顏色深度也應該更明顯。
方法3:關鍵音頻參數
除了通過頻譜圖對無損音樂進行衡量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的參數進行判斷。這裡需要配合相同音樂的有損音頻進行對比。使用音頻軟體的音頻分析功能,我們可以直觀地獲取歌曲的動態範圍等參數,一般來說無損音頻的同臺範圍都要更大。
真無損音樂頻率曲線
假無損音樂頻率曲線
使用頻率分析功能,可以明顯的看出音頻的頻率衰減趨勢,這個功能相比於頻譜圖更加的直觀。無損音頻在高頻處的衰減位置一定會在有損音頻之後。
4主流音樂平臺是否值得信賴
主流音樂平臺是否值得信賴
通過之間提到的幾種方法,就基本可以區分出無損音頻了。根據筆者之前的文章行業巨變 音樂集團能否實現完全壟斷中的數據,全國用戶佔有率的前6位分別是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音樂和蝦米音樂。從會員所能獲得的服務來看,這幾家音樂平臺都宣稱可以提供無損音樂服務。
抽樣歌曲中沒有出現假無損音樂
本次筆者根據近期的新歌和此前網傳被認為是假無損的SQ歌曲進行下載,使用上述方法判別這些歌曲是否為真正的無損音樂。從結果上來看,筆者認為各音樂平臺大多數被標註為SQ歌曲都達到了無損音樂的標準,但也因為只是抽樣出了非常少量的歌曲,所以不能夠全面證明帶有SQ的歌曲全部都是無損音質。
寫在最後:
從本次的抽樣結果來看,筆者還是比較滿意的,這筆我之前預測的結果要好很多。畢竟我自己也進了會員坑,雖然不會有人每首歌都要去對比,反覆驗證是否達到了無損標準。但是,花了錢就當然要獲得更出色的體驗,現在的數位音樂付費模式也讓假無損變得越來越少了,希望這種勢頭能夠保持下去,讓用戶的錢花得更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