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英軍戰艦設計是為了維護本土航線和英倫三島,所以優先考慮的不一樣,適航行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可能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犧牲別的,比如說航母載機量,去換裝甲甲板封閉機庫,還有一些其他的考量,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所以難免會有水土不服,日軍戰艦如果遠徵大西洋,肯定也會水土不服。另外,有的人提到的從印度來,我覺得可笑,因為並不是由印度的造船廠建造的,充其量印度只有船塢進行維護吧,所以這點上還是欠考慮。
艦隊的配置裝備都是由他的作戰任務決定的,對於RN來說,他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大西洋上圈住德國艦隊,保障自己的運輸線。不管多麼狼狽,在2次世界大戰中RN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最典型的就是日德蘭海戰和圍殲俾斯麥號。而在你看來威風八面的IJN,戰術思想始終混亂,在航母和戰列艦的使用上很少成功,你說RN被屠殺,那沒有什麼比IJN在中途島的表象更像被屠殺了。我就奇怪了,明明IJN在實際戰鬥中幾乎是被一邊倒的屠殺, 卻有一堆人在哪裡洗地。
首先,日本擊敗遠東艦隊動用的根本不是艦載機,這個無法論證你所說的日本航母及其艦載航空兵優於英國航母和英國艦載航空兵。另,選擇開放式機庫僅僅是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如果不是,為何美帝現在的航母不是開放式的?另外,如果日軍排出遠徵艦隊進入北大西洋,如同英國皇家海軍派出遠東艦隊,日軍當時有沒有任何一艘主力艦能在那種海況下保有戰鬥力?我表示強烈的懷疑。如同之前網友所說,是英國派出遠徵艦隊而不是日本就能體現出英國皇家海軍優於舊日本帝國海軍,因為全球化的基地網絡本來就是海軍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力量組成部分,然而日本並不具備。更不用提日本海軍及其脆弱的補給能力和護航能力。
假設日軍真的能有遠徵艦隊,日本海軍也無法保證其遠徵艦隊能獲得足夠的補給,這個可以從二戰後期日本海上交通線受到重創得到證明。然而,英國皇家海軍在德國海軍的相對於日軍更加優秀的破交的嚴峻考驗下,仍然能保證其北大西洋運輸線,從這點上來看,英國皇家海軍是優於舊日本帝國海軍的。總而言之,在二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能相對於舊日本帝國海軍更好的貫徹戰略目的。日本陸軍一戰技戰術水平不敢苟同,日本統制派領導都是留洋的,對西方軍事思想是有跟進的,在諾門檻上面還是能跟蘇聯對半開的。
而且日本相同編制下武器準備是高於義大利水平的。所以說日本陸軍一戰水平這就很奇葩了。而且還要考慮其他方面的(最起碼日本陸軍在士氣和單兵素質上還是高於二戰前期平均水平的二戰末期就算了)。在連排級戰術也是跟得上時代的。然而RN的炮戰優勢並不存在。即使不算大和武藏,戰爭初期英國戰列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水平防護不足-換句話說在2萬碼以上的超遠程炮戰中生存力捉急。這是因為英國戰前沒有像美日一樣斥巨資全面改造條約時代的舊戰列艦。
增加水平裝甲是需要開膛破肚的巨大工程,英國人摳門只改造了QE級3艦,外加本身防護就十分優異的納爾遜級2艦,只有這5艦在晝間遠程炮戰中比較靠得住,至於R級,邱吉爾自己都稱其為浮動棺材,也就欺負下炮術捉急的意呆利。日本方面強水平裝甲的有徹底改造後的金剛4艦+長門陸奧,並不比英國人弱多少,當然這方面還是美國最強,標準戰列艦11艦全部是改造過的鐵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