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說過,如果一個民族不關注天空的話,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人類在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是發現了地球本身。如果不飛起來,我們都不知道地球是什麼。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原副院長劉洪
△視頻為本期《未來邀請函》完整訪談內容△
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1493年達文西第一次研究了飛行理論,1904年,萊特兄弟用他們製造的螺旋槳飛機,首次連續飛行了59秒,1919年第一家金屬飛機被製造出來,但是只能載客一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推出了大量新型飛機、直升機,飛行器開始進入快速和精細發展階段。直至今日,飛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最為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不過人類的飛行探索從未止步。
點擊播放 GIF 2.2M
那麼我們距離出門就能乘坐「空中的士」,鳥瞰地上汽車長龍的生活到底還有多遠?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真的能為我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環保的出行嗎?城市空中交通何時能真正落地?
近日,億航智能首席戰略官徐華翔(以下簡稱「徐」),連同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原副院長劉洪(以下簡稱劉)受邀出席東方衛視《未來邀請函》欄目,共同探討未來。
以下節選了部分精彩內容:
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和直升機的區別
徐:億航的智能飛機器叫AAV,Autonomous Aerial Vehicle(自動駕駛飛行器),它是一款多旋翼的產品,有16個螺旋槳,直升機只有一個螺旋槳驅動;另外,體積是6米乘6米,比起最小的直升機還要小很多;第三點,它的噪音比直升機要小很多。
點擊播放 GIF 3.1M
國內對於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研究情況
劉:這款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是無人駕駛的,採用多旋翼設計,純電力驅動,對比傳統飛機,它的動力形式在轉變,所以接下來十年,這個技術可能迅速地蓬勃發展,迅速地融合。
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應用領域
徐:在最近的防疫工作中,我們奔赴廣西賀州,將億航216應用到醫療物資的運輸和人員的緊急運輸。另外,在消防領域,現在的進口滅火器最大的噴射高度為120米,假如300米高的建築物發生火災,飛行器需要攜帶滅火彈或者泡沫滅火劑,飛到300米的高空進行滅火,我們的集群控制可以允許10架或者20架飛行器同時工作,空中滅火,完全地控制住火勢。
點擊播放 GIF 4.2M
劉:比如說器官移植,它是非常要求時效的,它作為應急物流,尤其醫用的這種特殊應用,應該作為城市治理體系中的一部分。
如何保證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安全
徐:億航飛行器在安全設計上首先保證動力冗餘,有16個螺旋槳,哪怕壞掉3個或者4個,仍然能夠保證乘客的安全,能夠保證飛行器不會墜落。
點擊播放 GIF 3.5M
城市空中交通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徐:城市空中交通英文是Urban Air Mobility,就是UAM。這個概念是2018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的,它所指的是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可以在城市內進行短距離的接駁和運輸。但是僅僅有飛行器還不夠,如何讓城市上空的飛行器非常有序地、安全地飛行?我們有指揮調度中心,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它的起降點、充電平臺,以及維修場等附屬的設施。另外,我們還需要政策法規方面的完善,來共同構建城市立體空中交通體系。
點擊播放 GIF 1.9M
點擊播放 GIF 2.5M
點擊播放 GIF 2.8M
點擊播放 GIF 2.8M
城市空中交通有什麼優勢
徐:城市空中交通跟傳統的鐵路、公路不是競爭的關係,而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對於傳統的高鐵和航空而言,它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長途運輸,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最後30到50公裡,把城市內部銜接打通。
點擊播放 GIF 4.6M
劉:城市空中交通將已經沿用了將近70年的觀念「hub to hub(樞紐站到樞紐站)」升級到從「個人到個人」,完全是一個理念升級。
如何保證多臺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高效運行
徐:我們的設計理念,是系統調度、集群控制、多機聯動的模式。我們對空中的路線,一定是提前設定、規劃好的。天空是一個立體的空間,每個航線的高度都是不一樣的,飛行的方向也不一樣。在空中把網絡提前構建好了,那就保證每個飛行器各行其道,是不會發生相撞的。
點擊播放 GIF 4.3M
徐:城市空中交通系統由飛行器、指揮調度平臺、導航與定位系統、停機坪、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以及交互軟體組成(詳情點擊下方視頻)。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安全與穩定,對城市空中交通至關重要,乘客不需要豐富的飛行經驗,全由指揮調度平臺自動控制飛行,而模塊化的航站就像火車站和機場等傳統公共運輸集散中心。但億航的載人級AAV不需要跑道,更少的佔用地面空間。在航站這個空間裡,傳送帶與智慧機器人將這系統運行得井井有條,它將載人飛行器運送到不同區域進行停靠與充電維護,同時又將其他飛行器運送出去,準備接下來的飛行。
△視頻展示城市空中交通系統解決方案△
針對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有哪些政策利好?
劉:去年開始,民航總局就在策劃這一類飛行器的適航標準。從飛機的標準到飛行的標準,都是由中國民航總局來完整管理。億航從上遊自己設計飛機,到下遊自己能夠監管飛機,這個體系會作為插件,插到民航總局給的一個大的體系裡面。最大的空中資源是從300米一直到5000米這一段,以後都可以作為立體航空的一個規劃,這也是民航總局未來做民航強國的一個完整的國家戰略。
點擊播放 GIF 0.6M
未來交通發展更傾向地面還是天上?
徐:空中交通和地下交通到底誰更好,我覺得要考慮很多因素。當然成本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為就像打造地鐵系統一樣,我們知道每一公裡的地鐵建造成本可能超過兩億,如果把城市地下全部打通成管道交通的形式,這個成本是非常之巨大的。而空中交通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成本的節約,因為空中的軌道是無形的,你可以通過電腦網路來設定,今天可以從A飛到B,明天可以從C飛到D,路線完全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來進行打造。
英文有一句話叫做,The sky is the limit,就是說向空中發展會提供無限的可能。
劉:這是個哲學問題,黑格爾說過如果一個民族不關注天空的話,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人類在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是發現了地球本身,如果不飛起來,我們都不知道地球是什麼。先不談經濟的好壞,而是說人類的夢想一定是在地球之外。我的觀點就是,一定是面向空中。
△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飛行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