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沒有仇恨的眼睛看世界。」——《幽靈公主》
1997年《幽靈公主》上映,票房高達193億日元,成為日本票房最高的電影,當初宮崎駿因為這部電影過度勞累患上手部疾病,所以他宣布「這是我最後的作品」。
也是沒想到,2001年宮崎駿復出,《千與千尋》上映,火遍全球,在日本收穫304億日元的好成績,超越了《鐵達尼號》成為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
《幽靈公主》是在《千與千尋》之前上映的,所有後者的光芒蓋過了前者,在《幽靈公主》之前,宮崎駿還推出了《天空之城》、《紅豬》、《龍貓》、《魔女宅急便》等經典動畫電影,所以在一眾經典中,《幽靈公主》顯得更加「超脫」。
宮崎駿每拍一部電影好像都會因工作太辛苦而產生「不如歸去」的退休念頭,感覺每次拍完這些電影,他肯定是很絕望的吧……
熟悉宮崎駿的人都知道,他會把「反戰」的元素帶到每一部作品中。《幽靈公主》的立意要比《千與千尋》更深刻,它是講述「人」和「自然」的關係。它赤誠而純粹,電影關於自然、生存、人的業障,不帶一點立場的冷靜敘事才最殘忍。
這部大概是宮崎駿作品裡最宏大的一部,音樂從一開場就爆發出悲壯的氛圍,緊抓人心。
《幽靈公主》的選題源自日本民間傳說。故事發生在六七百年前的日本,在那個時候,日本東北方有一個偏僻的村莊,村莊裡有一個少年叫做阿西塔卡,一天,村子被野豬入侵,而這隻野豬是被山神化作的「邪魔」詛咒了,阿西塔卡一箭射中了邪魔的眼睛,野豬很快就死了,但阿西塔卡的手臂卻留下了邪魔的痕跡,他被詛咒了。
後來,村中的女巫告訴他,要前往西方尋找邪魔的源頭,那裡會有解除詛咒的方法。
少年上路之後,來到了一座森林,在森林旁有一個巨大的煉鐵廠,工人們破壞森林,開採山上的鐵砂礦,森林裡的神獸與動物們都非常痛恨人類,並開始攻擊人類。
在襲擊人類的神獸中,有一頭三百歲的狼神,它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一直撫養著一個女孩,女孩叫做小桑,也被人們稱為「幽靈公主」,小桑因為在森林裡長大,所以熱愛森林裡的一切生物,並不承認自己是人類,還發誓要保護森林。
受到詛咒的少年阿西塔卡就這麼被小桑深深的吸引,他理解小桑保護森林的用意,但也不希望人類受到傷害,《幽靈公主》充分體現了毀滅與復活、回歸的主題思想。從始至終一直貫徹宮崎駿的一個理念:人與自然是矛盾體。
達達拉城大多數都是社會底層和被迫害的民眾。他們要吃飯,就要煉鐵換米,但煉鐵勢必會破壞森林,一方面得罪了自然派,一方面又會被幕僚盯上,要求上繳。人民被兩面夾擊,他們處境窘迫,不得不自己造槍保護自己,這個時候出現了兩方實力,一方是天皇,他們從天皇那裡得到支持,而天皇的訴求就是長生不老,引出了後面為了獲得麒麟頭顱得永生的一系列故事。
而另一方是幕僚,幕僚想要鐵,顯然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個目的則是擴張自己的領地。
阿西塔卡得知自己被詛咒踏上自救之路,在途中得知山犬、野豬、猩猩等動物都因為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採取了不同的手段進行抗張,而女主在被人類拋棄之後拼命地找尋自己在動物一族的認同感,強烈的情緒和舉動,都是她對被世界遺棄的恐懼下產生的應激反應。
而麒麟獸是最有意思的,它充當的是一個「調停」的角色,卻是很多人眼中的「唐僧肉」。
它對於生死、任何動物,都很中立,視萬物如同芻狗,除了麒麟,其他角色都在努力的「活著」。不過山獸神也是充滿矛盾的。它孕育生命,又帶來死亡,擁有強大力量,但也會被人類火器擊中變得脆弱。
它是自然的神靈,卻沒有幫助自然對抗人類,反而救活了阿西塔卡。
它走過的路花花草草從生到死經歷一生,是生和死矛盾的縮影。
以一吻之力化解了代表怨念的豬神並讓它安息
影片中男主負傷瀕死被女主扶到森林裡,同時女主用刀割了一株草,插在男主與樹之間,晚上召喚山神——麒麟為其療傷。
麒麟也可以說是自然的象徵,沒有任何主觀的態度,正如人對自然過渡開墾後必定會產生一些災難一樣,當人們將麒麟獸的頭砍下來,它便失去了理智,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代表自然的麒麟獸,脆弱的被火槍一發擊中
最後經歷了幾番苦戰,小桑和阿西塔卡將麒麟的頭顱奪回,並呼喊「我們將您的頭還給你,請接納息怒吧。」,之後魔化的山神將頭顱拿回,化成金色的光灑在大地上,煉鐵廠也在山神之光灑下的時候化為虛有,瞬間山谷中綠意復甦,一片生機。
人和自然的內部互相矛盾,天皇和幕僚之間相互牽引,達達拉城代表人間的弱者,被兩面夾擊、利用,最後灰飛煙滅。《幽靈公主》可以說是宮崎駿數十年來對日本社會乃至全人類深刻思考的經典之作。他站在上帝視角看透了一些事情,創造了這部動畫。他逃離不了自己身處的族群,但他的態度與阿西塔卡一樣矛盾,譴責強者卻有理解它,同情弱者又無能為力,在現實中也是如此。
說到底,宮崎駿是一個矛盾的人,一方面從《紅豬》那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他離不開文明,但從《幽靈公主》這部電影中,又看出,他痛恨人類破壞式的糟蹋自然。
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一段時間內,不論是神、佛還是幕府統治,萬物生靈皆有靈性、神性,人不過也是神的一部分,還有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看得出來人們內心充滿了對神明的敬畏,但自從被西方國家打擾,那些保佑他們的神明不再出現,他們自己也出現了「魔化」。
所以電影中麒麟獸並不是復活了,而是已經死了。
死之前因為已經原諒了人類的行為,所以返還了所有被吸取的生命,給大地重新帶來生機。
但是這個世界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沒有神的世界了。
人類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毀滅,從一無所有,到最終因為資源枯竭而自我毀滅,宮崎駿在多部電影中探討過這些問題,最具代表的就是《天空之城》。
其實他們斤斤計較的性格和一直遵循的「垃圾分類」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在延緩自己毀滅的過程。畢竟當人與自然無法平衡時,自然的反噬能力就會撲面而來,今年的特殊情況讓很多人過了一個不是那麼開心的2020年,大家看不到未來,甚至不知道有沒有未來,其實從今天開始好好生活,愛護環境,對於明天我們有很多可能,不能仗著自己地大物博就隨意揮霍。
電影《幽靈公主》的最後人類此時才終於醒悟,自己是永遠也無法戰勝自然的,今天所遭遇的一切後果,都是由自己的貪婪釀成的。所以人類舉起山神的頭顱,要將它歸還山神,真誠的禱告,請求他的原諒。山神終於聽見了,他停止了破壞。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和結局,從此,人類不再有貪婪,不再有戰爭,他們開始重建他們的家園,雖然高大的森林沒有了,但草地綠了,土地生根了,希望也有了。
人為了生存而破壞自然,並不能說誰對誰錯,但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雖然到了最後還是沒能找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方法,但是只要活下去,努力尋找的話,說不定有一天可以共存吧。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