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曾經生活著斯拉夫人,他們為了生活,在公元4世紀開始遷徙,向外尋找生存的土地。各部落之間有這樣的約定——一旦找到適合的土地,要互相告知,因為斯拉夫人是團結的民族。
就這樣,斯拉夫人向三方向出發,其中一支到德國的附近,被稱為「西斯拉夫人」,另外南下的一支被稱作是「南斯拉夫人」,還有一支東進的到東歐平原的被稱作是「東斯拉夫人」。
東斯拉夫人在公元862年建立起了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這就是莫斯科大公國,這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之後西斯拉夫人將德國以東地區統一,建立了「波蘭王國」。但是南斯拉夫人在強大的拜佔庭帝國的夾縫中生存,始終沒有辦法建立起獨立的國家,在三支斯拉夫民族的分系中,南斯拉夫是最為弱小的。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隨後實行東西分治,兩位王子一個主張天主教,一個則主張東正教,他們沒有能夠讓帝國重新回到統一。西羅馬帝國遭到入侵時,拜佔庭帝國坐視不理,但是這沒有阻礙到西羅馬精神的延續和發展,新生的神聖羅馬帝國開始在土地上發展。
斯拉夫三兄弟不約而同地融合進了他們所屬的文化圈,他們放下了曾經斯拉夫共同的信仰和文字,南斯拉夫接受東正教,西斯拉夫人接受天主教,在數百年後,他們繼承的是羅馬兩兄弟的意志,雖然他們沒有忘記曾經的民族聯繫,但是悄然間,他們已然走上了對立之路。
當東斯拉夫人懷揣著曾經的約定想要尋找南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的時候,卻發現此時的南斯拉夫人幾乎絕跡,而西斯拉夫人在文化和信仰上和東斯拉夫有著矛盾和分歧。
天主教、東正教,原本割裂強大羅馬帝國的兩種信仰現在也讓斯拉夫人的紐帶受到了衝擊,但是他們仍然沒有忘卻親緣上的民族聯繫。
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斯拉夫人把民族統一作為終極目標,要想實現統一,就需要先強大自身。但是他們面臨了相同的困擾,對波蘭來說,西面的神聖羅馬帝國和南邊的奧斯曼帝國都是強大的對手,而自己的北面就是北海。而對俄羅斯來說,南邊是古中國,東邊是寸草不生的西伯利亞,北邊是寒冷的北冰洋,他們要想強大自己,擴充領土,只能在家庭之間爭奪。
1558年,俄國發起「利沃尼亞戰爭」,波蘭人趁著俄國即將勝利的疲憊之時趁虛而入,讓俄國功虧一簣,被迫退回東方,還籤訂了割地協議。
沙俄爭霸波羅的海:伊凡雷帝的利沃尼亞戰爭
波蘭人知道兄弟俄國不會咽下這口氣,就想慢慢地控制俄國,讓其融入波蘭。波蘭人企圖控制俄國王室但是俄羅斯的貴族根本不理會,波蘭一氣之下直接發動武力戰爭打到莫斯科,這是「莫斯科浩劫」,這也是斯拉夫兄弟徹底的反目成仇。
但莫斯科天氣嚴寒,波蘭軍隊機動性降低,另一方面還要擔心普魯士和奧地利打歪主意,波蘭就撤退了。但波蘭不知道,它給俄國的喘息機會將會釀成怎麼樣的滅頂之災。
1654年,俄國入侵波蘭,波蘭貴族老爺還沒反應過來,國家就已經滅亡。俄國接受後的波蘭起義頻繁,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俄國本想直接「抹去」波蘭,但是東普魯士和奧地利兩雙眼睛盯得可緊,俄國就和他們商量著瓜分波蘭。
波蘭經歷了三次瓜分,東斯拉夫統一了斯拉夫民族,但兄弟之間的硝煙味依舊瀰漫。拿破崙崛起後東徵,俄羅斯人再一次敗退,波蘭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們支持拿破崙。可拿破崙遭遇了滑鐵盧,「華沙公國」瓦解,波蘭人一臉委屈。
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在歐洲各國的支持下波蘭得以在1918年復國,趁著蘇俄國內混亂,波蘭出兵打出恢復1772年邊界的口號,雙方籤訂《裡加條約》,蘇俄的一部分國土歸波蘭所有。
波蘭戰役老照片:德軍佔領華沙後希特勒高調閱兵
1938年,希特勒出兵波蘭,史達林默許了,這是俄國的復仇。波蘭滅亡後,德國和蘇俄開始瓜分,這是波蘭的第三次滅亡。二戰後,美英提議波蘭復國,一方面是為了削弱蘇聯的力量,蘇聯不甘心,扶持了貝魯特當總統,讓波蘭成為蘇聯的傀儡。
蘇聯解體後,波蘭隨即取消社會主義制度,將流亡在外的政府迎回,建立了共和國,10年後加入北約、歐盟,與英美為伍,他們還是對東斯拉夫人抱有戒心。
波蘭還請求過美國在波蘭永久駐軍,只為制約曾經的兄弟東斯拉夫人,波蘭和俄相愛相殺,本是同根生,兄弟間的矛盾卻想要引狼入室來解決。波蘭國家起起落落,又在近代多次「易主改姓」,堪稱西方的「三姓家奴」,夾縫裡生存的波蘭實在不容易。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