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如果你正巧經過東交民巷27號,你的耳朵也許會捕捉到空氣中的一絲震動。那是法院人的心「聲」,正燃燒著最純粹的感情的火焰,在冬日的暖陽中熱烈沸騰。
「戴法徽的少年望著遠方,正義熱血在脈管中流淌,柔弱的肩膀要撐起天地擔當……」這是朝氣蓬勃的青年在吟頌理想;
「慶幸我們一直在這裡,勇往直前、永不妥協,才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是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把一腔不悔化作年輕的翅膀;
「漫漫長路,艱辛遙遠,誓把正義鑄在天地間……」這是一群曾經面對法徽宣誓的人向老百姓許下的諾言……
2019年,是全國法院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的一年,在砥礪創新中將司法事業紮實推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新的目標與挑戰緩緩展開畫卷。新年伊始,乘著司法大踏步前進的東風,全國法院優秀原創歌曲匯報演唱會在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庭隆重舉行。
18首原創歌曲,曲風多樣、餘音繞梁。你聽,那是大江南北法院人譜寫的忠誠交響;是他們夙夜不停、追尋公正的足音;是他們對所熱愛的事業的告白;也是他們關於人民群眾對司法事業殷殷期盼的最真誠的回答。
追夢,無悔
把一輩子獻給公平正義、獻給祖國司法事業,千千萬萬法院人在這片廣袤的熱土上書寫了天下為公的華章。
「一種執著存在心間,要守護天平兩端。乘風破浪有何不敢,在平凡的日子裡燦爛。」「讓我們揮呀舞呀風刀霜劍,跌倒了也不畏艱險,等烏雲撥開,那旭日陽光照耀三冬暖的人間。」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一曲《法官誓言》,道出多少法院人的職業情懷和理想信念。鎂光燈下,四名活潑靚麗的年輕人與大屏幕上莊重的法官形象逐漸融合、走向統一。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堅定法治信仰,熱愛司法事業,「再辛苦也可以心不煩,走正道,守清廉」,這就是共和國驕傲的法官。
「像開始時那樣,清風吹,流年長,這是我們相遇的地方。」黑暗中,一道男聲破空響起,朝氣與陽光隨著亮起的燈光撲面而來,關於每一個法院人的故事剛剛開始。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相遇的地方》描繪了心懷夢想的法律人在法院相遇,有淚水也有歡笑,有遺憾也很美好。「無法忘記,一生一襲的長袍。單純的善良,是一種信仰。公平和正義的光,指引我方向,不曾迷惘。」因此,即使白髮爬上鬢角,仍然矢志不渝,追尋著最初的法治夢想。
早已是「網紅」的《寧海路75號》今天再次收穫滿堂喝彩。那些宛如天成的歌詞感人至深。
「我們只是個過客,守好自己的這一站。別後的大河山川,好多夢等著伸展。喝醉之後你卻說,好想念當初的白襯衫。」
一代又一代法院人選擇將守衛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作畢生事業。或許正如網友所說,這首歌唱出了法院人「前半生的擇其所愛,後半生的愛其所擇」。
奮鬥,生活
灰牆高階,國徽高懸,法院似乎凜然得有些不可親近。但事實上,法院人就是每一個為生活和理想奮鬥著的你我,有的是「地氣兒」。
舞臺中央,女生披肩長發,十指在木吉他上輕柔彈撥,眼睛閃爍著聰穎的光芒。你以為她是民謠新星,其實她是法院「明星」。
「一杯濃茶陪著他,未結的案件圍著他。當事人急的要眼花,半夜給法官打電話。等點擊歸檔的時候,午夜電臺都開始啦。回了家悄悄睡沙發,不忍驚擾那個她。」
繁忙工作與家庭責任,當事人訴求與個人的生活,面對這樣的衝突與兩難,法院人應該如何選擇?
歌曲說,「不想讓家人多牽掛,又不能經常陪著她,就讓那天平的榮光,替我去回答。」
有感於每個法院人的共同經歷,詞曲作者兼演唱者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幹警賴禹彤希望通過《回答》展現法院人柔軟的內心。敘事性歌詞清新自然,不緊不慢的節奏伴隨低吟淺唱,於是人們發現,原來關於「奮鬥」的故事也可以娓娓道來。
藍衣白裙,活力四射,一瞬間,年輕的氣息照亮了會場的每一個角落。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為演唱會帶來了「地表最強女團」——《整卷少女》。
在法院,有這麼一群會在夜晚「變身」的姑娘。她們年華正好,卻不得不放棄鮮花電影蜜語甜言,把一身制服從天亮穿到天黑,早出晚歸,與如山的案卷緊緊相隨。她們只爭朝夕,用奮鬥的筆跡將青春的答案寫在名為「書記員」的答題紙上。雖然「沒有時間派對」,但只要「認真對待每一個此刻眼前」,誰說「書記員」不是人生長卷的浪漫詩篇?
欣賞了民謠的舒緩親切、「女團」的清新可愛,法院人還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rock &roll——你可否聽過關於抓「老賴」的rap?
「白天找你,晚上找你;萬裡搜尋,千裡奔襲;夜半蹲守,假期不離;絕不言棄,絕不停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找》記錄了2018年「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之年,執行幹警放棄休息、加班加點、以決戰決勝的奮鬥姿態掀起「執行風暴」的場景。
熟練唱跳的幹警們脫去了制服,汗珠在炫目燈光下甩出漂亮的弧線,坐在臺下的觀眾仿佛真的在看一場嘻哈明星的演出。但表演者們知道,等今天結束,一切都將恢復日常的模樣。為了「切實解決執行難」,努力收案、篩案、凍結、查辦……一如歌詞裡記錄的點點滴滴。
傳承,堅守
「有人說時間在流逝,錯了,是我們自己在流逝。」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的話語在歌聲中間響起。偷偷地,有人拿紙巾擦了擦眼睛。
「判決書上字字行行,承載國泰民安的夢想,百姓口中聲聲讚許,就是你最好的獎賞。」對於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長李慶軍來說,他並不長的一輩子已然得到了無數最好的獎賞。
鄒碧華、李慶軍,這是兩個總會令人熱淚盈眶的名字,他們用生命書寫了對人民司法事業的無限忠誠。斯人已逝,浩氣長存。他們的精神將是不滅的火把,溫暖繼承者扛起責任的肩膀,照亮後來人勇敢前行的方向。
「英勇護衛法律天平,法治徵程光榮綻放!」
隨著指揮一個漂亮的收勢,氣勢雄渾的大合唱在掌聲雷動中謝幕。新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之歌》係為適應新時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隊伍建設需要而創作,歌曲將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警察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提出的「要鍛造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鐵軍」的要求納入其中,通篇反映新時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新風採。
司法警察是法院中的「特殊存在」,作為審判執行工作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雖然沒有那麼多鮮花簇擁,但每個人都在默默堅守崗位、奉獻芳華。
「忘不了夕陽中,你白髮繚繞;歲月有痕,丹青難描;遠去的足跡走出人間正道。」最高人民法院幹警冷芳芳創作的《皂角樹的訴說》首次亮相舞臺。在她看來,皂角樹既是司法事業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千千萬萬堅守初心的法院人的精神所在。
「長在國徽下,屹立天地間。」最高法大法庭前的皂角樹跨越了世紀,四季更迭之間,她日漸繁茂的新芽,記錄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國法律人的成長,她逐年增加的年輪,陪伴著新中國法治事業的開拓者70載青絲變白髮。
我們為法院人迸發的活力喝彩,被法院人堅定的信念震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關牧村今天也來到了演唱會現場,她深受感動,對法院人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令人耳目一新,有激情、有特色、有創意、有感情。這些歌曲反映出了法院人的職業精神。他們為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做到了守護公平正義,讓人民感到信任與親切。我為他們點讚,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
說起《中國娃》《開門紅》《常回家看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創作出這些膾炙人口的旋律的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副主席戚建波,對這場視聽盛宴評價了三個「沒想到」。「沒想到內容表達得如此準確,沒想到表演形式如此豐富多彩,沒想到創作水平這麼專業!作為非法院工作者,我們總覺得法院很高冷,但這些歌曲告訴大家,其實法院人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員。」
全國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館首席研究館員齊玫經常在視察活動中接觸法院工作。見慣了緊張嚴肅的一面,對法院「另一面」充滿好奇的她,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到了演唱會現場。「《寧海路75號》!太好聽了。這是把一生都獻給法院工作的人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它唱出了法院人的愛與柔情,讓聆聽者和創作者之間產生了共鳴。」在被問及印象最深的歌曲時,齊玫脫口而出,連聲讚嘆。
在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藝術團演奏員姜克美時,她多次提到了「感動」。「我為法院人最真實的表達而感動。只有深切地熱愛這份工作,懷有對美好生活的感情,對肩負的使命具有崇高的責任心,才能寫出這些令人感動的好作品。藝術是心與心的交流,我們應該更多地用文藝作品表現法院生活、表達法院人情感、進行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