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的西班牙超級盃,既不是在「西班牙」舉行,也不是「超級」之間的對決,連最後摘得冠軍的球隊,也不是上屆的聯賽或杯賽盟主。延續多年的超級盃,今屆顯得格外的陌生。
如果你是當地球迷,會認同這個為了發財而改制的「超級盃」嗎?
先簡述一下西超牙超級盃的新舊之別。
舊制度:上季的聯賽和杯賽冠軍接對壘,採主客兩回合制,在雙方各自的主場各舉行一場,合計比數勝者奪得冠軍獎盃。
新制度:上屆的聯賽和杯賽前兩名組成四強戰(若出現同一支球隊包攬聯賽和杯賽的席位,則順推至聯賽第三或第四名奪得參賽權,本屆的皇馬就是例子),決賽勝出者奪冠。新制之下,比賽移師在國外中立場地舉行,例如本屆的沙烏地阿拉伯。
的確,站在商業的角度去考量,這個改動無非是為了推廣賽事的知名度,藉此增加西班牙足總的收入。對比實行一整年的西甲聯賽和國王杯,類似西超杯這類一兩回合定生死,而又有獎盃收穫的小型賽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確實是難以比肩。就算球迷知道有這個比賽存在,但每年幾乎只在新聞上出現一次,印象肯定不怎麼深刻。
故此,讓要把這項賽事的名堂推廣出去,外移比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要知道義大利足球向來跟與中國球迷甚有緣分,2009、2011、2012及2015年的意超杯,就被中國市場好好迎接。近兩年的法國超級盃,也是在深圳分出勝負。
儘管遠徵之下,球隊未必會出盡主力,但賽事活生生呈現在球迷眼前,為身在遠東的中國球迷留下了印象。今屆超級盃移師中東,也是同理。
然而,有得必有失。為了商業效益而作出大變動,最受害的就是西班牙本土的球迷。
#機票太貴,本土球迷大多不想去看
對地緣相近的球迷而言,到自己城市附近的球場看比賽,要付出的成本除了門票認外,頂多也是車資、油費等交通費,普羅大眾均負擔得到。但今屆超級盃的場地設在中東,那可就不同講法了。
先不算數以萬元人民幣起跳的來回機票價格,由馬德裡乘坐飛機到沙特,就需要6個小時的航程,財政和時間上,都讓本土球迷要本增加不少,大大減低他們的觀賽意欲。
超級盃四強賽分別於9日及10日舉行,有報導在7日指出,4支球隊分別在各自的城市只售出合共一千餘張門票,而比賽的總入場人數高於十五萬人次,可見在移師中東的前提下,比賽對西班牙本地球迷的吸引力大大減低。
另外,國內比賽之所以有國際上的叫座力,通常是因為球隊本身聲望巨大,球星實力超卓,才能吸引國外球迷進場觀賽。沒錯,巴薩、皇馬、馬競等等世界級球隊在全球有不少球迷,但若果他們有朝一日沒有擠上聯賽前列,由沒那麼出名的球隊參加超級盃,那「賺更多錢」的原意變得不成立。
#舟車勞頓,影響球員發揮
作為職業足球員,要飛到其他城市作客比賽,本來就是一件體力有影響的事,更何況要有大老遠的飛到沙特去?
球員縱使身體素質超卓,但也不過是血肉之軀,這些因素得一併考慮。作為領隊的主教練,就要額外考量球員遠程旅行後的影響,例如身體狀況、氣溫差距、場地適應等等,從而適當地安排上陣時間和主力輪換。超級盃的重要性遠不及西甲、歐冠等持續一年的賽事,球隊更會傾向收起部份主力,用副選球員作賽,求開心就好。
#不在西班牙,也非「超級之戰」,那還能叫超級盃麼?
西超杯顧名思義,就是「西班牙國內的超級盃」,但卻在國外另覓場地舉行,更把非冠軍球隊加進來了,讓比賽的原意和實際情況顯得格格不入。
足球歷史源遠流長,各國超級盃的意義,本來就是新球季的前哨戰,讓去屆在聯賽和杯賽都奪冠的球隊有一個正面對決的舞臺,引起「最強對最強」的話題。但經歷這般改制之後,四強+決賽的配置會讓球隊考慮留力作賽,弱化「最強對最強」的話題性。
今屆超級盃現已塵埃落定,冠軍由皇家馬德裡拿下,但他們卻不是上屆的聯賽或杯賽冠軍得主,換在一直以來的賽制,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延續多年的超級盃賽事,為了西足總的賺錢大計,慢慢變成一個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