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將昨晚還未吃完放在冷藏室的「芝士薄脆」披薩放入微波爐,點擊「加熱」「啟動」,轉盤360度轉動讓食物全方位無死角感受光和熱,散發出來的芝士香味已經讓人完全忽視了微波爐「嗡嗡」的嘈雜聲,媽媽卻從背後大吼一聲「快走開,有輻射」。那麼,微波爐到底能不能將我輻射成「變異人」呢?
微波爐的「輻射」——放輕鬆
相比普通的廚具,微波爐不是製造熱量然後傳遞給食物。它是利用自身磁控管,將電能轉化為電磁波以每秒24億5萬次的速度震蕩分子,實現了食物加熱。電磁波輻射肯定有的,但是屬於「非電離輻射」,幾乎不會對你造成生物傷害,所以是低能量電磁輻射。老人家們經常說「微波爐輻射致癌」,現在已經成了廣為流傳的謠言,所以新時代的人們還是要學會科學地看待問題,不要輕易被迷惑。
而且家裡面用的電磁爐門都設計成半透明,我心想:這不就是讓我好好觀賞食物的美味變化的嗎?
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微波爐門上有密密麻麻的網眼,目的就是讓防護微波在裡面歡快彈跳,得意忘形。那是不是外面的人就可以肆無忌憚緊貼在微波爐上暗中觀察呢?還是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害怕,微波爐工作時,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是妥帖的做法。你以為沒有輻射危險,其他危險就解除了嗎?還是too young,too simple!
微波爐易燃易爆炸——有可能
得意忘形的後果就是惹火上身。引起火災的主要原因是加熱時間太長。
微波爐很適合崩爆米花,有些顯示屏上就有「爆米花」這個選項。可是有些熊孩子可能閒爆米花沒有爆出煙花般燦爛的效果,用金屬器皿裝上玉米粒進去噼裡啪啦。家長們可要長點心,告訴他們「金屬器皿堅決不能進微波爐」。因為金屬器皿會反射微波,當裡面沒有水可加熱,表面會形成電火花,時間一長就火花四射了。
雖然數據顯示微波爐發生火災的概率較低,易燃易爆炸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這樣的實際案例也不在少數,所以小心駛得萬年船,有過安全事故案例,就不可掉以輕心。不過只要在使用微波爐的時候安全操作,基本不用提心弔膽。如果真的那麼倒黴碰上了,不要慌,切忌開門,關閉電源等待火熄滅後再開門處理。
微波爐堅決抵制的東西
帶殼食物:比如雞蛋。我們用水煮雞蛋,是由外到內給雞蛋傳遞熱量,但是微波爐加熱雞蛋是雨露均沾,均勻實現熱量包裹整顆雞蛋。我們都知道受熱膨脹,不過雞蛋內部膨脹速度快於蛋殼,裡面水蒸氣滿得快要溢出來了,無處可逃只好原地爆炸。
金屬器皿:上文已經說到,金屬器具進入微波爐,那就等於是自燃。為了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請讓金屬器皿遠離微波爐。
帶這些包裝的食物:帶錫紙、易拉罐、紙質(如牛奶盒)、塑料包裝,這些材質在高溫時容易燃燒,紙質和塑料包裝加熱後容易變形或膨脹。而且溫度過高,一些帶塗層的包裝紙會揮發出有害化學物質,汙染食物,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某些水果:比如葡萄,草莓,聖女果等,它們大小合適,富含水分和鹽離子,微波爐高溫下產生的強大電場給水果內的鹽離子大展拳腳的舞臺,於是水果「炸」了,微波爐也「炸」了。
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加熱辣椒倒是不至於爆炸,只是加熱過程中微波爐裡面充滿辣椒散發的化學物質,開門的一剎那向你的眼睛和喉嚨奔騰而來,輕則產生刺激感,重則會灼傷。再比如榴槤,如果不想進入微波爐的食物出來都帶著一股芳香的shi味,入爐前請慎重!就讓刺激性食物安安穩穩過好這一生吧。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含油量太高,在高溫條件下油四處飛濺,可能損壞微波爐內壁,嚴重時可能引起爐內起火。小編親身感受過加熱肉菜時裡面噼噼啪啪似放鞭炮的刺激感,所以微波爐放油炸食物,不好意思,小編告辭。
注意:
加熱流質食物,比如牛奶,水等,也需要多加小心。因為微波加熱液體時不會流動只會升高溫度,可能已經達到沸點,但是沒有出現沸騰現象。外界稍微一點震動都可能讓隱藏的沸騰顯露出來,容易造成燙傷。所以液體食物加熱完成後,等一會兒再取出更安全。
微波爐解凍過的肉類不能再次冷凍。因為解凍的肉類在低溫環境下已經開始繁殖了,再次放入冰箱只能暫停繁殖但是不能徹底殺死活菌。(肉類食物在烹飪至全熟才食用)
使用小貼士:
不空轉微波爐,否則損傷零部件,影響使用壽命。
容器的蓋子別密封,因為食物在裡面憋著難受會噴薄而出的。
進微波爐的保鮮膜認準PVDC和PMP材質,使用時可扎幾個小孔。(不過最好還是不要用保鮮膜包裹)
加熱時微波爐上不放東西。
另外也要注意微波爐的日常維護,定期檢查電源線,機身是否有損壞,閉合是否良好,防止電線短路、微波洩露。家裡面經常會用微波爐加熱剩菜剩飯,使用過程中油漬會飛濺到爐壁四周,所以使用完要用溼抹布擦洗以保證爐內的清潔衛生,也防止對磁控管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