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改編自美國作家威廉·斯泰倫的同名小說。
威廉·斯泰倫在寫作品《蘇菲的選擇》之前,夢到了一個名叫「蘇菲」的女子。在夢境中,這女子來到他屋外的走廊裡,胳膊底下夾著書本,手臂上有紋身。
當時作者一直在想如何寫出自己對納粹大屠殺的看法,這個夢境像催化劑一般,把他所構思的零散片段連接在了一起。
於是作者立即走到書房,坐下來寫出《蘇菲的選擇》的第一頁:一個波蘭的婦女在集中營中被迫作出抉擇——救兩個孩子中的一個。
該書出版三年後,同名電影上映,引起巨大反響。
二 影片概述:
青年作家斯丁格認識了蘇菲和內森這對戀人鄰居。他們的多才多藝和歡聲笑語深深吸引著斯丁格。但歡樂之下全都是過往所帶來的隱痛——蘇菲是波蘭人,內森是猶太人,他們都被關進過集中營。
隨著交往的深入,斯丁格發現內森患有精神分裂症,而蘇菲背後的故事遠不止他想像的那麼簡單。蘇菲被送到集中營後,被納粹逼迫她要在她兩個孩子中間挑選一個送去毒氣室,否則兩個孩子全都有沒命,當蘇菲做出選擇後,她的世界隨即崩塌。
影片末尾,蘇菲和內森雙雙走向了生命的末路。她沒有死在集中營,而是服下氰化物和一個熱烈、絕望而又瘋狂的戀人相擁長眠,這或許是蘇菲最好的結局。
三 推薦原因:
1 殿堂級的演出:梅姨(梅麗爾 斯特裡普)憑藉蘇菲一角,斬獲了她人生中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梅姨把蘇菲這個如此複雜的人物演到了靈魂深處
2 影片題材:雖然是講述的是二戰的殘酷,但它沒有按普通的套路出牌,直接展現戰爭的血腥和激戰場面。影片沒有直接表現戰爭,而是將焦點集中在了戰後,讓我們通過兩個絕望的靈魂,看到了二戰對人的摧殘
3 影片內涵:影片中,蘇菲有三次揭開傷疤的講述、三次關鍵的抉擇。三次抉擇分別是:道德抉擇、他人生死抉擇以及自己生死的抉擇。這些選擇讓蘇菲身上無辜和有罪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她越來越不堪重負,最終和內森雙雙自殺。
4 影片風格:影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它現代故事中濃烈的色彩和回一下清冷的色調,像極了一幅幅的油畫,它的配樂十分經典,能夠瞬間讓我們走進故事,獲得共鳴。影片也在第55屆奧斯卡獎中,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配樂和最佳劇本改編的提名。
四 影片中的詩:
這是斯丁格在得知蘇菲和納森相擁長眠後,對他們念誦的詩句:
安普爾正在理床,
她小心翼翼地等著命運之神降臨,
房間裡靜靜的,
整齊的床單,
松松的枕頭,
可別讓金色的陽光,
打擾這寧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