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有時候退出也意味著勝利

2020-12-04 二爺的電影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是一部優缺點都十分明顯的動畫。

其不足之處很多輕小說改編的動畫一樣,為了在有限的時間把更多的故事做完,就唯有略去故事裡的大部分細節,亦不會花時間鋪陳劇情的高低起伏。於是在整部《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裡,有一半的情節都只能如流水帳般快速倒完,完全沒有足夠的時間做蘊釀。於是整集看下來,就是明白在演什麼,但看完根本沒有多大的滿足感。是種在被編劇強行填塞的補充劇情的感覺。

並且優點嘛,就是這動畫的製作群至少懂得拿了分寸。放在它趕劇情的時候出現毫不猶豫豫,但卻也留有有餘地,儘量把時間留給各個部分的高潮部分。而這一部分,通常都落在各章節的最後一集,也就是我們的男主角咲太,為劇中的少女們解決煩惱的這一方面。而這些片段,也是整部動畫中我最喜歡的部分。

我會喜歡《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很大程度是因為咲太這個角色。在整部作品中,受「青春期症候群」入侵的女角們,其煩惱根源要不是出於人際關係,要不就是來自他人對自己的期望。亦因此,咲太肯定是最適合去為女角們解決煩惱的那一人—因為他就是最不在意別人的目光的那位。

升上高中以後,咲太就不打算玩一場「人群」的遊戲,亦因此對別人的目光毫不在意。就算「住院事件」影響著他在學校裡的聲譽,他卻連到網上看看別人怎樣議論自己也沒有興趣;就算好友的女友因此前來找茬,他也毫不在意地打發對方離開。雙葉提到咲太曾說過,「和這種氣氛搏鬥愚蠢至極」,因此他亦不那麼浪費時間去和這回事糾纏。甚至如此,雖然他懶得為自己而戰,但當他決意為身邊的女孩們戰鬥的時候,這個不玩「人群遊戲」的男孩,戰鬥力就特別驚人。為了讓麻衣在學校中重獲存在感,於是他就在校園內放聲告白,誓要讓每個個人都知道她的存在。為了讓對方不再造謠攻擊古賀,就在公眾場合以最侮辱的方式擊穿倒咲部的學長,毫不在意對方在校內的勢力。只有咲太這個不理會「氣氛」的人,才能幹掉這種事,並隨後為女角們帶來拯救。

咲太為女角們解決煩惱的方法,說穿了就是這一招—勸她們不要再理會他人的目光,以及別人的期望了。唯有退出稱為「人群」與「期望」的遊戲,做回那最想的做自己,才能獲得救贖。我最喜歡的一段劇情,是第8集中咲太和雙葉之間的這段對話:

「你就算討厭自己也沒有關係,我也是擁有『反正也就這樣了』的心態活著的。」「真不愧是梓川呢。一般在這時候,不是該說『慢慢喜歡上自己就好』,『雙葉你也是有很多優點』之類的話嗎?」「這種積極的活法也太累人了吧?」

對如此,硬要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實在是太累人了。既然如此,還不如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然後成為真正想做的自己。就像麻衣可以不用再配合周遭的氣氛而成為空氣,古賀不用為了害怕孤獨而迴避學長的告白,雙葉不用為了得到別人的注目而出賣身體,和香不用為了滿足母親的期望而成為最矚目的目的像像。 」,放過了自己,成全了自己,並在最後拯救了自己。

故事的定義「青春期症候群」,劇中一直以量子力學去解釋其衍生現象。這樣的說法當然是偽科學,以科學角度太認真理解的話,就真的是認真便輸了。用上量子力學,其用意倒是不難明白—故事裡引用量子力學的時候,很多時都會突出透過他者的觀察,「青春期症候群」現象才會產生。從而,唯有將「注意到的他者」排除,才能讓「青春期症候群」不再於本身上出現。

抗拒他者的目光,做回真正的自己—這部作品想要表達的道理,雖然說來容易做起來困難,但其內容也因此溫柔無比。這樣的青春劇,也不壞。

上文提到的劇情框架,只適用於去解釋前10集的劇情。第11至13集的「花楓篇」就有點不同了。一來故事的女主角在當時已不被「青春期症候群」所困,二來最初的故事真正需要得到救贖的,是咲太自己。解離人格的楓在消失前實行「挑戰」,就是希望讓哥哥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而不是遺憾的回憶。神秘的翔子小組再度出現,開解了自責的咲太。和香提醒了咲太要去追回自己的愛人,幫忙還要幫到底。麻衣賦予咲太最大的包容,並在最後予他愛與幸福……整個故事的輪廓,剛好和前幾篇的劇情倒轉。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