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金良在網上搜紀錄片,無意中找到一個豆瓣評分 9.2的法國紀錄片
——《Human 人類》。
導演是揚·阿爾蒂斯-貝特朗,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足以撼動心靈的故事。
法國知名的攝影師就用了3年的時間,走訪全球60個國家,讓2020位不同膚色、種族、性別的人,在鏡頭前訴說自己的故事,沒有花巧的剪接,甚至不說受訪者的身份。
我記得片子的開頭是一張張陌生的臉,面無表情,背景音樂很傷感,終於等到一
個黑人青年說話時,他講的是自身的經歷:我記得我的繼父,總是用延長電線和衣架,木片等各種東西打我,他常對我說:「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
這給我傳達了愛的錯誤定義。
我以為愛就是傷害。
我記住了。
等我長大後,我傷害了所有我愛的人。
我以傷害他們的力度,衡量我愛他們的程度。
直到有一天,我鋃鐺入獄,一個沒有愛的地方,才開始分辨什麼是愛。
我遇到了一個人,她讓我第一次領略到了愛的真諦。
她看了我過去的境況,事實上當時我正在監獄裡接受無期徒刑.我犯下窮兇極惡
的 謀殺罪,謀殺了一對母子。她就是被我謀殺的那個女人的媽媽,那個小孩的外
婆,給我上了完美的一課,她告訴我什麼是愛。
事實上,她本應該恨我,可她沒有,她給了我愛。
說完,他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這是一個深陷迷宮的靈魂,很慶幸,他找到了迷宮的出口。
什麼是愛?什麼是恨?
如何才能原諒一個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靈魂迷宮》這本書用59萬字講了一個關於恨與愛,復仇與寬恕的故事。
寬恕你的仇人,真的很難。
這把打開自己心門的鑰匙,會生鏽,會變得幾乎和你的良知一樣沉重。
你用盡全力想忘記,卻總是悲哀的發現,埋藏在沉默裡的回憶始終在追趕著你。
這是《風之影》系列的主角達涅爾的心理寫照。
達涅爾想報仇,可是他已為人夫,為人父,他只是一個書店的老闆,他知道他的
殺母仇人是巴利斯,可他又能怎麼辦?
戴維馬丁留了封信勸他忘記,讓他安心過平靜的生活,可他能做到麼?
那個黑暗的西班牙內戰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只能從費爾明的口中,慢慢知曉事情的來龍去脈。
費爾明為什麼會進監獄?
戴維馬丁到底有沒有死?
復仇女神阿莉西亞到底能不能把那段時間的前塵往事調查清楚?
達涅爾是選擇復仇把巴利斯幹掉還是選擇放過他?
靈魂迷宮--遺忘書之墓是誰建的?
為什麼能在戰火中保存下來,是誰在一直守護著它?
達涅爾到底是誰的親生兒子?
這部《風之影》系列的書又是依照怎樣的思路歷時15年寫成?
作者薩豐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結局?
他又為什麼會拒絕把這部書改編成電影?
這一切的謎團只能等讀者,也就是電腦前的您,去買一本來慢慢閱讀,享受這重重解密的思維盛宴。
薩豐果然厲害,寫完這59萬字的《靈魂迷宮》,歷時15年把
故事情節從第一部《風之影》的達涅爾,第二部《天使遊戲》的戴維馬丁,第三部《天堂囚徒》的監獄風雲,用一個新的人物:阿莉西亞連貫在一起,揭開一個又一個謎團,最終回應了《風之影》的開頭,一個中年男子帶著女兒來到遺忘書之墓,兩個朦朧的身影,腳步從此迷失在靈魂迷宮裡。
這部書的確值得一讀,寫完這部經典確實不簡單,而要讀完這部書也不簡單。
但是人生就像書中的費爾明說的那樣:
值得投入的事,沒有一樣是簡單的。
在這裡我再分享一下書中的優美句子:
1.我一直以為,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必定要懂得撫慰他人,而學會聆聽美好的字
句,能讓人活得更久,更重要的是,活得更好。
2.不要放棄任何一線希望。我在這個爛透的世界學會了一件事:命運充滿了轉機。
命運是一個小偷,一個妓女和賣彩票的小販,這是他最常見的三種化身。
如果你下定決心去找他——記住,命運不會主動登門拜訪——看著好了,他會
給你第二次機會的。
3.文學是個殘酷的情人,轉眼就把人忘了。人生亦如是,我們總是淡忘了過去發生的一切。
4.作品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候。訣竅在於——人要懂得何時喊停,讓未完成的作品展現完整的面貌。
5.多數凡夫俗子一生都無法認識自己真正的命運,直到命運從我們身上碾過。
當我們抬起頭來,眼看著它逐漸遠去,為時已晚,剩下的旅程,我們必須親手挖一道夢想家稱之為「成熟」的深溝。
6.所謂的希望,就是命運還未到來的信念,我們心懷那份信念,以為能看見真正的命運逐漸靠近,相信自己能夠在機會永遠消失前及時趕上,否則將虛度餘生,
總是心心念念著該做卻從未執行的事。
7.習慣,才是最難醫治的病症。
8.命運就跟牙痛一樣,直到他再度鼓起勇氣面對之前,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他。
9.文學真義無他,唯有一點:非關敘述的內容,而是敘述的方式。
10.作家這個職業,必須不斷學習,但別人又教不了。
無法理解這個原則的人,最好趁早改行,這個世界上能做的事很多。
11.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通常並不自知早已墜入情網。
12.一個人直到真正活過,才能明白自己虛度了多少光陰。有時候人的一生——不是那些虛度的時光——只是一瞬間,一天,一周或一個月。
人知道自己還活著,是因為覺得痛,因為突然在乎一切,也因為這短暫時光稍縱即逝,此後的餘生變成試圖回到那短暫時刻的徒勞記憶。
13.人的一生並沒有憑空得來的幸福,即使只有一瞬間。
14.有時候,不能讓別人的期望影響你,現在不行,未來也不行,必要時,我們必須違背父母的心願。
最後,我還想分享下作者薩豐對靈魂迷宮的闡述:
故事沒有開頭和結尾,僅有幾扇入口大門。
故事是一座由無數文字,影像和靈魂構築的迷宮,向我們訴說著關於自己的無形事實。
一段故事,正是敘述者和傾聽者之間的對話,一個敘述者只能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講述,一個讀者也只能讀懂他靈魂中已有的東西。
既然薩豐寫出如此暢銷書,為何又拒絕把它拍成影視作品呢?
在書中我找到這樣的解釋:
這就是支撐創作最重要的準則,因為一旦燈光熄了,音樂停了,臺下觀眾散去,唯一值得在乎的是讀者心中的想像力劇場構築的海市蜃樓。除此之外,所有故事製造者心中還有個希望:期待讀者能對作品中的某個角色敞開心靈,與之交心,使其不朽,縱使只有數分鐘而已。
那作者費盡心思寫出這小說目的何在呢?
此時此刻或許正好適合慎重呼籲:最好的支持莫過於閱讀作品,邀請愛書同好陪
著我們直到故事結尾,並協助我們替那個被困在自己迷宮裡的可憐敘述者完成艱難任務:找到出口。
人生如迷宮,當我們被愛恨左右,靈魂深陷迷宮時,如何才能找到出口?
願你我都能找到出口,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成為那個心目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