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
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
在這個春節裡,
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被一條條新聞一個個熱搜牽動著,
好像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就看盡了人生百態。
很多人因此延遲復工、推遲開學,
但再嚴峻的形勢,
也擋不住人們對屋外天空的嚮往。
原本那些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如今卻成了奢望,
當疫情結束後,你第一個想見到的人是誰?
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等疫情過後,
出入境的警官們最想做的幾件事……
親親久別的兒子
高丹,是出入境管理局受理大隊的副大隊長,日常負責窗口接待工作。這個春節假期,可能是她人生中最辛苦、最漫長的一個假期。高丹的丈夫也是一位公安民警,疫情發生後,7歲的兒子無人照料,被送去了姥姥家。高丹夫妻二人,從年初一開始,每天輪班到單位值班備勤,從初一到初七兩個人照面的機會都屈指可數。疫情發生後,出入境窗口的諮詢電話被轉接的高丹的個人手機上,無論晝夜,只要電話響起,高丹第一時間就會接起電話,耐心解答群眾諮詢。有時,一天的諮詢量竟然高達100多個,她的電話成了名副其實的「熱線電話」,就連兒子想媽媽了,想打個電話聊會兒天,都是佔線。除了接聽諮詢電話,白天還要在窗口辦公,為預約辦證的申請人辦理證件。所以幾周下來,她的嗓子啞了,咽炎犯了,每天都是靠藥「頂著」,長時間接電話,耳朵時不時還會產生耳鳴,但她從未抱怨過,始終默默堅守在一線窗口崗位。疫情期間,出入境辦證模式改為預約辦、網上辦,她為多名有緊急辦證需求的申請人解決了燃眉之急,很多申請人發簡訊來表示感謝!
群眾給高丹同志發送的感謝簡訊
她說:「疫情過後,我最想把兒子接回來,親親他,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一天!」
陪陪親愛的她
吳偉,是出入境管理局政秘科一名同志,負責後勤保障、文件收發等工作,同志們經常親切的成他為「大內總管」。「總管」什麼呢?民警在單位期間的吃穿住用行他都要管!疫情發生後,全體民警取消了春節假期,到單位值班備勤。由於出入境管理局在政務大廳辦公,大廳春節期間食堂不開放。因此民警中餐、晚餐都要去市局食堂就餐。從大廳到市局路上花費時間較長,為了給窗口的同志節約就餐時間,進一步方便申請人辦證,吳偉就去超市購置了大量的方便麵、火腿腸、榨菜。過年期間,很多超市存貨量不足,他就一家家的超市跑,為同志們採購「糧草」。疫情發生之初,口罩、消毒液、手套等防護用品短缺,他加班加點向市局、省廳打報告,同時還動用個人關係,四處聯繫購買防護用品,他把同志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同志們的安全放在前!值班備勤期間,常常一忙就是幾天不著家,連妻子和孩子幾乎見不到他的蹤影。可就在2月13日,他的嶽父突然病重去世,處理完了家中相關事宜後,他馬上就返回了工作崗位,繼續熱情的為單位的同志們做好各項後勤保障工作。
吳偉同志為窗口民警發放防護用品
他說:「疫情過後,我最想陪陪我的妻子。嶽父病重直到去世時,是我妻子最難過最無助的時候,我覺得我沒有盡到一個好丈夫的責任!」
去醫院做做理療
劉星迪,是出入境管理局境外人員管理大隊的一名民警,負責境外人員管理、窗口接待等工作。2月2日下午,北大壺地中海度假村人事部經理緊急與外事大隊取得聯繫,稱其單位因疫情影響已停止運營,五位外籍員工提出想要緊急辦理籤證手續後離境的需求。他經請示領導後,晚上6點來到單位,為5名外籍人員加急完成審批,制證工作。為了減少傳染風險,他讓5名外籍人員原地等待,連夜開車將他們的出境證件送到了指定地點,確保了5名外籍員工在疫情期間順利回國。疫情期間,他通過微信、電話、社區防疫走訪等渠道,向吉林市1000餘名境外人員推送了防疫須知。上午忙窗口受理,下午走訪社區,晚上單位值班或者治安巡邏,高強度的工作加上換季寒冷,讓他的老毛病「腰脫」犯了,疼時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捧著熱水袋在單位值班室的小床上一靠就靠到天亮。即使痛疼至此,他也是吃藥硬扛,同志們勸他去醫院看看,他總是以單位忙為藉口,一推再推。
劉星迪和同志們在巡邏車上的自拍(右一)
他說:「疫情過後,我一定要去醫院做做理療,不然這毛病太影響工作!現在先挺挺,畢竟我還年輕,這點疼不算啥!」
在抗擊疫情中,
這樣的感人場景時時在出入境戰線上演著,
他們是孩子的天,
他們是父母的依靠,
他們是愛人的牽掛,
然而,
一聲令下,一聲召喚,
他們勇敢逆行,
此刻,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抗「疫」戰士!
他們相信,
這場戰「疫」必勝,
而春暖花開時,
所有的美好願望,終將實現!
來源丨出入境管理局
編輯丨劉子健 郝榮久 審核丨譚富仁
原標題:《【抗擊疫情 公安在行動】當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