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聲臨其境》第三季再次王者歸來。
除了實時收視拿下四網第一,《聲臨其境3》的首期熱度同樣爆表。
賈乃亮一人分飾三角的《西遊記》配音片段登上熱搜第一,俞灝明粵語配音、秦俊傑吃紙配音、周濤為哪吒配音分別發揮圈粉實力。
而這樣的成功並非曇花一現,不久之後,張含韻在《聲臨其境》的配音又讓人驚豔了一把,成為國民級討論熱點。
主打內容有乾貨,創新環節有意思,作為一檔「年已三歲」的「中生代」節目,《聲臨其境》卻依然有著從一至終的高關注度和高口碑,的確難能可貴。
它的出現,讓觀眾從以顏值選臺,轉變為以內容選臺,遙控器不再被臉給牢牢綁住。
作為綜藝界的一股清流,《聲臨其境》讓我們真正感受到聲音的魅力。更多的人,也從這檔節目中,了解了更多久居幕後的配音演員,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在「叫好又叫座」的背後,《聲臨其境》的編導們,究竟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01
以創造打破陳規,用新意驅動活力
第一季《聲臨其境》的成功,打動觀眾的主要還是演員配音這種新奇的模式。
其一,它選擇了「配音」這個關注度在逐漸上升,但市場上又沒有人真正去做的垂類,以小眾作為切口,區別於其他的娛樂綜藝。
其二,則是節目所呈現的專業性。通過這檔節目中,不少原本被觀眾視作演技平平或缺乏亮點的演員,都呈現出新的一面。
到了第二季,我們欣喜地看到,《聲臨其境》不再滿足於複製第一季的操作模式。
在請明星來配音表演的同時,它更注重了配音片段的選擇,怎樣能夠將明星和影視劇片段的匹配度達到最高,成為了節目組新的挑戰。
第一層是要選擇與演員本人聲音相仿的片段,提高與原音的「相似度」;第二層則是要選擇與演員本人聲音迥然不同的片段,來增強配音中意想不到的「反差感」。
與此同時,又在請嘉賓這個環節下了功夫。
請來了老一輩的演員例如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鐵三角」來做聲音指導團。
一方面,增加了節目的專業性;另一方面則多出一種溝通互動的模式,活躍現場氣氛,增添趣味性。
另外,節目又增加了配音明星的多樣性,並且聯動了「粉絲效應」。
每一期嘉賓儘量都是「實力+偶像」的搭配,以此來擴大受眾面。
像配音界的大牛邊江和季冠霖,當紅的熱門小花,迪麗熱巴、趙露思等,都為節目帶來了話題度。
如果說第一季和第二季更像是一個配音的展示秀,那麼第三季顯然就更像一個為聲音而戰的戰場。
「合配」模式的出現,既有偽裝與猜評的較真,選擇與被選的懸念,也有助攻的共命運;既有互相成就的襯託,也考驗著神秘聲咖能否遇強更強。
多種元素組合在一起,賦予了《聲臨其境》第三季全新表達和敘事風格。
「百變之聲」組,賈乃亮、韓雪情緒到位再現《都挺好》蘇式父女情,秦俊傑、何冰致敬「東邪西毒」經典,俞灝明、胡軍唱念之間再敘霸王虞姬的故事,潘斌龍、王耀慶的緊張氣氛一觸即發。
作品之外,賈乃亮挑戰倪大紅老師的聲音,俞灝明找尋程蝶衣(張國榮飾)的神韻,為節目創造新經典,也引發觀眾紛紛評論「驚豔」「專業」。
每個人面對新搭檔的時候能否擦出不同的火花,由簡單的「1+1=2」的物理結合轉化為「1+1>2」的化學效應,這都是節目極大的看點。
娛樂圈,是一個極為需要新意、創意和變化的地方。
若是只捧著一成不變的操作模式不懂變通,那麼早晚有一天會被新的娛樂時代淘汰,被厭倦老套的觀眾們淘汰,被其他的芸芸競爭者淘汰。
而《聲臨其境》,在新意的基礎上保持執行的合理性,激發良性效應,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
02
以真實對觀眾,以尊重對嘉賓
好的節目創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誠 ,是發自內心的真實,《聲臨其境》就真正做到了以真實對觀眾,以尊重對嘉賓。
對於一名演員來說,語言是傳達人物精神最為重要的方式,而臺詞配音,也是考驗演員功底的一部分。
本來後期配音在影視製作工序中是作為輔助手段而出現,現在卻成為不少劇組婉拒補拍或拯救演員演技的捷徑。
《聲臨其境》則讓演員們直面了「配音」這個問題。
它獨具一格地把「聲音」擺在了舞臺的正中心,讓老戲骨們和優秀配音員們走到臺前,正式來一場「聲音之王」的角逐。
《聲臨其境》以臺詞和配音為切入點,每期邀請四組臺詞功底深厚或是聲音動聽的演員同臺競聲,現場比拼配音能力、臺詞功底和互動搭檔實力。
各位實力演員們隱藏幕後,只聞其聲,純聲較量。
不同於往常的流量綜藝,《聲臨其境》真正做到了何為純粹,它只專注於聲音表演,用最純粹的聲音來致敬表演藝術工作中的工匠精神。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是一場聲音大秀;
對於專業學生來說,這是一次頂級臺詞課堂。
《聲臨其境》用十二分的誠意來告訴觀眾:聲音可以那麼有趣,那麼震撼,那麼讓人驚喜。
最終表演的好壞,也完全交由現場300位觀眾投票決定,是真正的「去評委化」。
用真實對待觀眾,更容易引發廣大受眾的情感共鳴。
而對於嘉賓來說,這檔節目則更為真誠。
它沒有作弄嘉賓,不再試圖用嘉賓的困窘來增加節目的看點,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節目本身的內容上,關注嘉賓本身的底蘊。
真正的實力派,就該在這個舞臺上獲得掌聲。
在《聲臨其境》第一季裡,韓雪一人分飾兩角配音的海綿寶寶,純英文的「精分式哭腔」,節奏踩位準確,情緒飽滿到位。
上一秒還是哇哇大哭的海綿寶寶,下一秒就能秒變海綿奶奶,無縫銜接功力折服所有人。
緊接著馬上又配音《星語心願》的張栢芝,瞬間調整好情緒。哽咽的語氣,立刻把我們拉回那個為單純美好感情落淚的年代。
這條配音微博,光是轉發量就高達12萬,視頻觀看人數超過了1億!她的表現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在《聲臨其境》的年度大秀舞臺裡,韓雪再次秀出實力,一人分飾八角,配音《頭腦特工隊》:
表演完畢,全場歡呼,就連同為演員的張魯一,都對韓雪的表現讚不絕口:「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有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尊重你的實力,這比以往的八卦綜藝更為純澈。
嘉賓之間也沒有了以往的針鋒相對,個個都謙遜友好起來。
《聲臨其境》不是沒有矛盾點,同一個相同段落的pk也是有濃濃的火藥味。
但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是相互之間的鼓勵和欣賞。
以真實對觀眾,以尊重對嘉賓。這是《聲臨其境》火爆的根本原因。
03
讓聲音被聽見,讓付出被看見
《聲臨其境》是一部屬於聲控黨的綜藝,在這裡,他們會被有才華,有實力的演員圈粉。
同時,不少人也會被「踏實肯幹」的演員圈粉。
《聲臨其境》讓更多人了解到,每一個優秀的演員在背後都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努力。
優秀的演員徵服觀眾,只需要幾分鐘而已。
顏值只能吸引流量,實力圈粉才能帶來生命力,影視作品和演員嘉賓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成全,共同生長。
《聲臨其境》給了實力派的演員一個廣闊的舞臺,讓他們的努力都能被屏幕前的觀眾所看到。
就像眾多嘉賓用聲音帶觀眾進入特定的情境裡一樣,《聲臨其境》也帶著國內的電視節目進入了一種以才服人的環境,展現了用實力表現的高級娛樂感。以德示人,以才服人,以情動人。
這是中國電視市場從愛人轉向愛節目本身的一個好的風向標,中國式觀眾也不再盲目地為某一個人買單。
由此及彼,相信在不久後,中國觀眾將會以更加理智的態度來選擇影視作品,好萊塢大片再也不能在票房競爭中,一把野火燒盡中國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