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握不住的時差,各類蝴蝶養殖的小技巧。柑橘鳳蝶,別名花椒鳳蝶,遍及全國。以黃白色為背景的翅面上分布黑色網紋,有尾突,雌雄同型。此蝶算不上名蝶,但因其容易飼養,適應力強,可作為蝴蝶園內的主體蝶供應,也可作為飼養場長期的固定產品。卵期1周左右,初產時為白色,逐漸變黃,後期變為褐色,可看見卵內的幼蟲體。1齡幼蟲為黑色,體中部有一白色橫帶,至4~5齡時變為草綠色,前胸背有2個大眼點,中間有美麗的「0」形、「U」形花紋相連。
體表光滑,從前向後有4條藍色橫條帶。幼蟲期20~30天。蛹為縊蛹,有褐色、綠色兩種,蛹期1~2周。其飼料植物花椒可用籽大量種植。梁山伯鳳蝶,別名多態鳳蝶、大鳳蝶。舞姿瀟酒,風度翩翩。雄蝶翅面全為藍黑色,反面基部有紅斑,雌蜾後翅黑色,有白色中域斑,邊緣紅色,分有尾、無尾型,色彩花紋有很多變化,是蝶類中變化最大的一種。梁山伯鳳蝶並不珍稀,但觀賞以雌性為佳。而雌雄比例懸殊很大,幾乎100多隻雄蝶才有1隻雌蝶,故體大而完美的雄梁山伯鳳蝶亦屬難得。
喜飛翔,是蝴蝶園中的主流蝴蝶。從卵至蛹與柑橘鳳蝶相似,惟飼料植物為柑橘。高齡幼蟲體中部有一「V"形白帶,頗似黑熊胸前「V」形白帶。蟲體色澤為深綠,其餘同柑橘鳳蝶,縊蛹較大,有兩色。玉帶鳳蝶,此種鳳蝶分布極廣,與梁山伯鳳蝶類似,雌體有很多變化,但都有尾突。雄蝶全翅黑色,後翅中部從前緣到臀緣有1列白斑排列。雌蟲則此白斑可成列也可成團塊集中在後翅中部,臀緣、亞外緣有多個橘紅色新月斑。玉帶鳳蝶可說是縮小了的梁山伯鳳蝶,亦是蝴蝶園中喜飛翔的主流蝴蝶。
飼養極易,應作為飼養場長期的固定產品。金鳳蝶,別名黃鳳蝶、茴香鳳蝶。廣布於溫帶及寒帶地區。以金色為全翅背景上布藍色、黑色花格。後翅臂角有一褚紅圓斑。本種分春型和夏型兩種,夏型較大一些,有很多亞種,翅面顏色的深淺及尾突的長短均有較大變化。北方可將此蝶作為飼養場的主要產品。卵圓形、淡黃色,變化過程同柑橘鳳蝶。幼蟲身體為褐色、黃色相間的橫條紋。縊蛹、蛹期1~2周。此蝶可大量種植茴香、胡蘿ト飼養。
帝王蝶,別名裳鳳蝶,產於雲南、廣東、海南及東南亞地區,是中國最大的蝴蝶種類。前翅黑色,後翅金黃色,極善飛翔,是高檔蝴蝶,蝴蝶園中需求最多。在南方的飼養場,應作為拳頭產品。卵圓形,散產於葉面,黃色,卵期1周左右。幼蟲身體像海參樣有很多肉刺突起,蛹大,縊蛹背部為一金色的菱形區,蛹期10天左右。飼料植物為卵葉馬兜鈴,在飼養場內應廣為種植。紅珠鳳蝶,別名紅紋風蝶、紅腹風、七星風蝶,體型與雌玉帶鳳蝶近似。
前翅黑色,後翅外緣波狀,有7個攻瑰色紅斑沿外緣排成一列,中域有5條長形白色棒狀紋,有尾突。雌雄同型,雌體較大。很有觀賞價值,喜飛翔。卵圓形,黃色,幼蟲外形似帝王,但體型小。蛹為縊蛹,橙紅色,側面看呈「S」形,下半段每側有4個突起,似手指分開狀。飼料植物同帝王蝶,適合南方飼養。麝香鳳蝶,翅灰褐色,後翅外緣有1列新月形虹斑,有尾突。雌雄同型,雌蝶翅面較闊,色彩較淡。北方地區可種馬兜鈴飼養。中華虎鳳蝶,屬小型鳳蝶,背景色為黃色,上列黑色虎紋,似虎皮,後翅亞外緣有10條紅色新月斑連成的斜帶。
我國列為二級保護。適合華中地區飼養繁殖。卵圓形,淡綠色,化前呈褐色;卵期10天至1個月。幼蟲全齡均為黑褐色,並有剛毛。幼蟲期30~40天。蛹短胖,縊蛹,褐色,表面粗糙不平,具金屬光澤,也稱金蛹。蛹期長達300多天,是以蛹越冬的種類,全年只發生1代,成蟲在3~4月份出現,成蟲期10多天此蝶寄主植物有杜衡和細辛兩種,為馬兜鈴科。紅寶石蝶,別名端紅粉蝶、紅角大粉蝶、赤頂粉蝶、鶴頂粉蝶,大型。產於我國南方及東南亞,數量眾多。背景色潔白,前翅前外1/2為三角形的鮮豔紅斑,是其主要特徵。
此蝶大型而美麗,可作南方飼養場的主要粉蝶飼養,飛翔能力強,蝴蝶園中需求大。卵為長梭形,黃色,直立於葉面。幼蟲綠色,形似毒蛇。蛹為淡綠色,細長、懸蛹,蛹期10多天。飼料植物為魚木,飼養場應作長期樹種來發展。情侶粉蝶,別名橙粉蝶,翅面背景色為黃色,其餘花紋與紅寶石蝶近似,可看作是後者的縮小。生態、飼料植物亦相同,可大量飼養,適合作蝴蝶園內的主流蝶。麗蛺蝶,別名森林女王蝶。是我國收藏者追求的目標,在我國僅有雲南出產,且數量不多,但在東南亞數量頗大,有5~6個亞種。
背景為橄欖綠色,後翅花紋像百褶裙,前翅中部有1列透明的「窗」。可作為南方的主要飼養品種,蝴蝶園需求大。卵為圓形,初產為淡黃色,漸變化褐黃色。卵期1周左右。幼蟲褐色,身體有很多分叉的棘刺,背部有縱向的黃色條紋。蛹為懸蛹,綠色或灰綠色,菱形,側看如船形。蛹期2周左右,成蟲期約20天。飼料植物為心葉青牛膽,可在飼養場內大量種植。夢露蝶,別名花裙蛺、裙紋蛺蝶、紅鋸,也將此蝶起名為夢露蝶。此蝶喜飛而色彩豔麗,為蝴蝶園所喜愛的種類,應作為南方大量飼養的種類。
卵為高慢頭形,黃色,卵期1周左右幼蟲體灰白色,背景上有黑色橫條紋間隔環繞,體上有剛毛,頭部有黑色長觸角,蛹細長,褐黃色,有珊瑚狀白色、黃色突起,頭部有2個分叉的角狀突起。蛹期10~20天,成蟲期10多天飼料植物是西番蓮科的蛇王藤和龍珠果,可大量種植。花裙蛺蝶,與夢露同屬,非常近似的種。四翅正面內半部分為十分豔麗的玫瑰紅色,前翅中部有一白色斜帶。四翅外緣為黑色,鋸齒狀邊。翅反面與正面一樣美麗,此蝶產於馬來半島,在我國南方可大量飼養,為世界各蝴園所喜愛進貨的種類。
卵高慢頭形,黃色,卵期10天左右。幼蟲深紅色,有黑色不分又肉刺,頭部有黑色觸角。身體第六節為乳白色,其上發出的肉刺也為白色,就像一條紅色的蟲套了1個白色的環。幼蟲期20~30天。蛹細長,白色、橙色、褐色交混,頭部有一黑色的珊瑚狀突起。蛹期10多天,成蟲期15天左右。飼料植物為攀緣多年生藤本西番蓮科植物,可大量種植。斑蝶科,斑蝶是蝴蝶中成蟲壽命較長的種類,生命力強大,身體柔韌,一般成蟲期達1~2個月,少數更長,且飛行緩慢易親近人,是各蝴園喜愛進貨的種類,應作為人工飼養中除風以外的第二個重點,成為拳頭產品長期大量飼養。
斑蝶科蝴蝶飼料植物較廣泛,多以蘿藦科植物和夾竹桃科植物為食。可種植馬利筋、吊金線、夾竹桃。斑蝶科蝴蝶的卵為圓形,淡黃色,幼蟲身體光滑,在肩部、前胸背部及尾背部長有成對的長長肉棘。多數種類全身為深淺不一的條紋相間,狀似斑馬。蛹多為橢圓球形,懸蛹,有淡綠色、淡黃色、金色等。羽化之前蛹殼變得透明,可看到裡面的蝴蝶。養殖斑蝶種類有金斑蝶、虎斑蝶、藍寶石蝶、大斑蝶、青斑蝶。白袖箭環蝶,別名姜太公、魚紋環螺,體型大,棕黃色,四翅外緣圍繞著1圈黑色的魚狀紋。
不喜飛翔南方較易飼養。卵圓形,淡藍綠色,成片產於葉背,卵期10~20天,幼蟲身體粗長,淡綠色,懸蛹表面光滑,為美麗的綠色,偶有天藍色,背中背有一金色凸痕,橢圓形。蛹期10~15天,成蟲期10~20天飼料植物為朱絲貴竹。金斑蛺蝶,又稱馬齒莧蛺蝶。這是一種十分有趣的蝴蝶。雌蝶模擬有毒金斑蝶十分酷似而比後者更漂亮。雄蝶則全翅黑藍色,四翅中部有一橢圓大白斑,前翅尖端還有一小橢圓白斑。飼料植物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的馬齒莧。
幻紫斑蛺蝶,與雌金斑蛺蝶類似,惟四翅中部為天鵝絨狀幻藍色閃光的圓斑,在蝴蝶園中亦是非常吸引人的品種,應大量飼養。飼料植物、生活習性同金斑蛺蝶。枯葉蝶,大型蛺蝶,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出產,因其模擬枯葉而聞名於世雙翅合攏後酷似一片枯葉。正面前翅為3等份,從前向後為褐色、橙黃色、深金屬藍色,後翅基部為深金屬藍色,外圍褐色。我國以四川峨眉山及雲南西雙版納較多,但四川產者色澤不如雲南及東南亞產者豔麗。南方應大量飼養。蛹為黑褐色懸蛹,長圓柱形,有很多小棘突。
飼料植物為蓼科、蓼屬的紅草和爵床科的馬蘭、薯蕷科的山藥。皇蛾,皇蛾為世界上最大蛾,別名蛇頭蛾。翅展可達160~300毫米,產於我國南部和整個東南亞地區。背景色棕色,四翅中部有10個三角形透明的「窗」。前翅尖端像蛇頭的側面,故名。此蛾已有20多年的人工飼養歷史。卵為棕紅色圓球狀成堆產出,卵期10天左右,1齡蟲灰白色,3齡以後灰綠色,最後1對足外柵有一紅圈,體表有肉刺,背部及肉刺上有很多白色絮狀、粉狀蠟質。幼蟲期2個月左右,體型極大,老熟幼蟲吐絲做繭,絲為棕色、淡綠色、淡黃色等。
1年1代,以蛹越冬。皇蛾白天不喜飛,但其巨大的體型和特殊的蛇頭花紋無疑可在蝴蝶園內吸引觀眾。飼料植物廣泛,如柳、楊、女貞等均可,極易飼養。玉色蝴蝶,學名長尾月亮蛾。淡綠色,有長尾,四翅中部有橢圓形粉紅眼斑。卵圓形淡褐色,幼蟲翠綠多毛;吐絲做繭,繭為淡褐色,一年可1~3代,非越冬蛹,蛹期1個月左右。飼料植物廣泛,以柳和楊較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