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階段的緊張培訓與迫切等待後,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援鄂護士李春江接到進駐病區的任務,他被派往武漢三院開展相關工作。
魯網3月3日訊(記者 閆雲倩 通訊員 韓梅)經過一個階段的緊張培訓與迫切等待後,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援鄂護士李春江接到進駐病區的任務,他被派往武漢三院開展相關工作。
以下是李春江的戰「疫」日記。
2020年3月1日 工作
2月29日,這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經過了這段時間緊張充實的培訓後,當天下午,我要趕赴武漢三院進行戰「疫」工作。
急切的等待後,我也終於迎來了去往「戰場」的日子。收拾好東西,心情由激動開始變得緊張,工作第一天,不知道將要面對什麼,害怕自己不能圓滿完成任務。去往醫院的車上,我靜靜的看著窗外的風景,心裡給自己鼓勁兒:李春江,不要慫!不明白的就問,多向其他人學習,不管什麼工作,只要用心好好幹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你可以的!
到了醫院,通過專門的醫務人員通道一直來到換衣服的地方,我根據平日的訓練熟練的穿上了防護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從今天起,戰「疫」就不僅僅是口號,一切都是來真的了!
進入病房後,我開始熟悉工作,我們所在的病區共71位患者,其中有12位重症患者。我們分成幾組,一次輪流工作4小時,主要負責監測生命體徵,進行相關護理工作,很快我就上手了工作內容。唯一想感慨的就是穿上防護服開始活動後,呼吸變得很困難,和其他同事都不敢多說話,說的多了大聲了就覺得很憋。防護服下的兩層口罩感覺把耳朵都快勒掉了,護目鏡壓的臉也很「酸爽」,帶著護目鏡進到病房後,不管病房的燈開的多麼亮,總是感覺很昏暗。病區整體比較安靜,聽的最清楚的就是自己粗重的呼吸聲。工作結束後,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不停喘著粗氣,慢慢恢復體力。看著大家的狀態,我既感動又心疼,大家也在相互鼓勁兒,交流著經驗。有同事開玩笑說,感覺疫情結束後肺活量都能提升不少,回去要趕緊去學遊泳。
今天上班時感覺比昨天好些了,不再覺得那麼壓抑,但是呼吸還是需要時時調整,活動一會兒就要停下喘一會兒。今天三院的老師說,這個醫院後面就是黃鶴樓,旁邊也是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地方。晚上,忙裡偷閒,我走到能看到黃鶴樓的窗邊駐足了一會兒,樓體的景觀燈亮著,非常好看。鍾南山院士曾說,武漢能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先前的歷史磨難,但是現在我們都是戰士,在用自己的方式戰鬥!此刻,我只希望自己能多為武漢出一份力,等疫情結束,我能以一位遊客的身份重遊武漢,感受武漢的好風光,感受這座英雄的城市。
武漢雄起!李春江,繼續加油吧!
責編 李雲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