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500巴塞爾室內賽,主場作戰的瑞士天王費德勒和老對手納達爾在男單決賽中上演第34次對決。歷經超過2個小時的奮戰,費德勒以6-3,5-7,6-3的比分獲勝,他終結對納達爾的5連敗後第7次贏得家鄉賽事的冠軍。這是費德勒本賽季贏得的第6個、總共第88個單打冠軍。
而他們兩人相愛相殺的11年
絕非一言半語可以說清的
2004年邁阿密大師賽第三輪 納達爾2-0費德勒;這是費德勒和納達爾的第一次相遇,場地是硬地。那還是費德勒剛剛獲得了澳網冠軍之時。這場比賽是納達爾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他由一個天才少年正式變成了一名優秀選手。即便這不過是早期的納達爾,費德勒仍明顯被對方的左手和堅強的防守所困擾。
現在看來才知道,那場比賽開啟了一個「既生瑜何生亮」的時代。
2005年邁阿密大師賽決賽 費德勒3-2納達爾;在把西班牙帶到了戴維斯杯的輝煌之後,納達爾已經成長為了一名左手專家。儘管此時納達爾的世界排名還不算很高,但這場比賽顯然已是世界上最火熱的兩名球員的較量。納達爾只差兩分就可以重演一年前的勝利,然而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費德勒卻打出了最好的網球。這場勝利,為兩人成為網壇宿敵埋下了伏筆。
還是2005年法網半決賽 納達爾3-1費德勒;這一年,納達爾橫掃了整個紅土賽季,在他的19歲之時,捧起了法網冠軍,與費德勒的交手雖然只是一場半決賽,但實際上人們都把它當作決賽在看。在這場比賽中,費德勒面對納達爾經常有點不知所措。法網之後,本抱著包攬四大滿貫決心的費德勒發現自己澳網和法網全部錯失了。然而,費德勒很快在溫網和美網中奪冠,開始了一個統治的時代。
2006年羅馬大師賽決賽 納達爾3-2費德勒;以6-7 (0), 7-6 (5), 6-4, 2-6, 7-6 (5)戰勝費德勒後,納達爾打平了紅土53連勝的歷史紀錄。這個冠軍是他的第16個冠軍,這也讓他追平了比約·博格創造的20歲以下球員奪冠次數紀錄。儘管費德勒在輸球後仍然保持著一張勇敢的臉——「我又進了一步,我在正確的軌道上」,然而他在賽點時表現出來的憂鬱還是證明了一個事實:納達爾在他心中仍舊是個疙瘩。
2007年法網決賽 納達爾3-1費德勒;2007年法網決賽上演的費納大戰,其重要性高於之前的任何一次交戰。這是費德勒連續第二年試圖成為歷史上第六位獲得全部四項大滿貫冠軍的選手,以及第三位同時擁有四大滿貫賽事冠軍的球員。納達爾則希望和博格一樣,成為另一位連續三年問鼎法網的選手。最終西班牙人以6-3/4-6/6-3/6-4圓夢。
2008年蒙特卡洛大師賽決賽 納達爾2-0費德勒;納達爾憑藉這場勝利成為公開賽歷史上首位也是近100年來首位連續四年獲得蒙特卡洛公開賽冠軍頭銜的選手。此外,從2005年第一次稱霸蒙特卡洛開始到2008年在摩納哥獲勝,納達爾在紅土場上贏得了全部99場比賽中的98場。這場比賽的勝利使他獲得了第10個ATP大師系列賽冠軍和職業生涯的第24個單打冠軍。
在此消彼長的勝負之間,實現著「復仇」和「再復仇」,在費德勒和納達爾之間,除了相互對抗相互尊敬相互感謝,還有相互依存相互成就。
2009年澳網決賽 納達爾3-2費德勒;繼一年前溫布爾登的史詩決戰之後,兩人再度在大滿貫賽的冠亞軍爭奪戰中上演經典五盤大戰,最終納達爾首次奪得澳網男單冠軍,成為了繼1999年的美國傳奇巨星阿加西之後,第一個在紅土、草地以及硬地三種場地類型都捧起大滿貫冠軍的選手。而比賽失利的費德勒則錯失了追平桑普拉斯職業生涯14個大滿貫賽事冠軍的機會。在頒獎儀式上,情緒難以自控的費德勒得到了納達爾的安慰。
還是2009年馬德裡大師賽決賽 費德勒2-0納達爾;在連續五次負於納達爾之後,費德勒終於在2009年的馬德裡1000大師賽中完成了漂亮的反擊,在決賽中以6-4/6-4戰勝了納達爾,結束了他這個賽季的冠軍荒。
2010年ATP總決賽決賽 費德勒2-1納達爾;在輸掉同納達爾此前七場交鋒中的六場之後,費德勒在2010ATP總決賽捍衛了自己的榮譽。萬眾矚目的費納第22次夢幻對決中,費天王以6-3/3-6/6-1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納達爾,第五度在總決賽捧杯。
2011年法網決賽 納達爾3-1費德勒;隨著第五次在法網打敗瑞士天王,這已是納達爾職業生涯獲得的第6個法網男單冠軍,追平了瑞典名宿博格在1974-1981年間創下的法網男單奪冠次數紀錄。
2011年ATP總決賽小組賽 費德勒2-0納達爾;第26次費納決,也是兩人交手歷史上耗時最短的一役。費德勒在當年的四次交手中首次戰勝老對手,而他也憑藉這場勝利率先獲得了晉級半決賽的資格,並最終一舉奪冠。
2012年澳網半決賽 納達爾3-1費德勒;納達爾憑藉這場勝利,時隔三年之後重返澳網決賽。
2013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1/4決賽 納達爾2-0費德勒;在南加州的夕陽中,納達爾直落兩盤擊敗老對手費德勒,鎖定一個四強席位。本場比賽的觀賞性相比賽前的期望有所不及,似乎已經開始暗示著:曾經作為一個時代標誌的「費納決」,幾近黃昏。
2013年羅馬大師賽決賽 納達爾2-0費德勒;全場耗時僅68分鐘,局勢一邊倒,「費納決」由「史詩大片」退化成「微電影」,費天王英雄遲暮令人唏噓。
2014年1月,墨爾本的澳網半決賽是2人最近一次對決,納達爾以3-0戰勝費德勒。
從2014年1月底到2015年11月,苦等21個月有餘,我們終於等來了2人的第34次對決。
本次在巴塞爾,費德勒這樣說:「多年來為了能夠戰勝納達爾,我逼迫自己不斷改進,是他的存在,令我成為了一名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球員。」
兩人的球迷因為費納決撕過不少次,但若從04年第一次對決開始看到現在那都已成長十年有餘。或從小學到了大學,更多的則已步入工作。我們不再將對方視作敵人,而是真切地感謝對方的存在,感謝對方的存在讓自己支持的球員變得更加偉大。
相見時難,怕是別亦難,相愛相殺了11年,從昔日針鋒變成惺惺相惜,兩人的對話堪稱史上最偉大的對決之一,但誰都明白,這種PK將越來越少,每一場都可能是絕唱,下一次,又是何時,又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