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著既然時間設定為二戰時期,那麼再把我軍若干名將算進名單裡去,已經未必是讚美而是有意嘲諷了,因為在日本投降之前,八路軍和新四軍都不具備跟敵人進行大兵團作戰的實力和能力,還不能產生世界聞名的戰將。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和抗美援朝雖然打得非常出色,可那畢竟是1945年以後發生的戰爭,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無關。
蒙哥馬利
因此討論這個問題,還得去二戰時期幾個主要軍事強國的軍隊中落實名單,並且「名將」這個詞的定義還需要理性一些,所謂名將那必須是名聲在外,卻不代表軍事指揮能力的真實排名,尤其是處在同一陣營不可能發生交手的情況下,更難判斷孰高孰低。比如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筆者對其戰術水平和戰役組織從不看好,但是你卻必須把他列入名單之中,因為人家確實「有名」。
另外在討論名將的過程中,就得拋開政治立場,德日法西斯軍隊能夠在二戰初期猖獗一時,顯然軍隊的戰鬥力和高級軍官的指揮能力是不容低估的,否則道理上說不通。所以去掉義大利軍隊這個打醬油的角色之外,德國和日本都應該有高級將領上榜,而在反法西斯同盟國中,其實只有美、英、蘇三國的將領能夠入選,畢竟軍隊體量和二戰貢獻在那擺著。
古德裡安
1、「閃擊英雄」古德裡安。
德國陸軍大將,把古德裡安排在名單第一位,是因為他對戰爭的影響時間最早,1934年他就已經組建了德軍第一批裝甲師,同時倡導和完善了關於「閃擊戰」的理論。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使德軍的坦克運用和戰術思想遙遙領先於歐洲各國,進而在二戰爆發後,使德軍迅速打垮了波蘭、法國,同時也重創了英國和蘇聯,古德裡安則親率裝甲部隊參與了上述作戰行動,從第19裝甲軍長到第2裝甲集群司令,戰果堪稱輝煌。
2、「閃電伯爵」曼施坦因。
德國陸軍元帥,說起曼施坦因的戰略眼光和參謀水平,當然以1940年實施的西歐戰役《黃色計劃》為標誌,也就是加強版的「曼施坦因計劃」。作為普魯士軍團官的傳統軍官代表,曼施坦因的職務從第56裝甲軍長、第11集團軍總司令、頓和集團軍群總司令再到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成為德軍在東線戰場的主力戰將,並且也給蘇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大家比較熟悉,不浪費筆墨。
曼施坦因
3、「沙漠之狐」隆美爾。
德國陸軍元帥,希特勒大本營警衛營長出身,西歐戰役時不過才是個第7裝甲師師長,但是調任北非給了他揚名立萬的機會。從1941年到1942年的晚些時候,隆美爾以區區三到四個師的德軍輔以義大利軍隊,給數量優勢的北非英軍以重創,差一點讓德國坦克衝進開羅,確實是個戰術大師。兩年半的時間裡,隆美爾的軍銜從中將升到了陸軍元帥,1944年元旦轉任大西洋防線的主力部隊「B集團軍群總司令」,這也是他的最高軍職。
4、「防守大師」莫德爾。
德國陸軍元帥,這也是一個成名較晚的德軍將領,蘇德戰爭爆發時僅僅還是個第3裝甲師師長,但是其卓越的防禦能力和善於搜羅和運用預備隊的水準,使其在德軍轉入戰略防禦期後作用非常突出。1944年莫德爾封帥,他率部在東西兩線的拼命頑抗,極大消耗了蘇軍和盟軍的兵力,也拖延了法西斯德國滅亡的時間,從純軍事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個優秀的戰術人才。
朱可夫
5、「獵狐手」蒙哥馬利。
英國陸軍元帥,把古怪的「蒙蒂」列為第五名,那是因為英國參戰較早,並且蒙哥馬利的成名之戰,以及被英軍高層所注意到的戰場表現,其實是早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時任英軍第3師師長的蒙哥馬利沒有驚慌失措,一邊抵抗德軍推進一邊有序撤退,成為英國遠徵軍當中的佼佼者。然後一路升遷,從第5軍軍長、第12軍軍長到軍區司令,一直到出任北非英軍第八集團軍司令,並終於在阿拉曼終結了隆美爾的不敗神話。
6、「勝利之神」朱可夫。
蘇聯元帥,成名於跟日本人交手的1939年諾門罕戰役,從此受到史達林的重視而平步青雲,從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一路升為最高統帥部副統帥,成為蘇德戰爭中的「救火隊員」。他指揮的莫斯科保衛戰和史達林格勒會戰,都是以先死守再反攻的戰法,扭轉了蘇軍幾乎崩潰的戰線,成為蘇德戰場的關鍵節點,因此他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主要功臣之一,也可以稱為二戰蘇軍的代表性人物。
科涅夫
7、「進攻之王」科涅夫。
蘇聯元帥,科涅夫在蘇德戰爭爆發時運氣並不太好,差點因為西方面軍的崩潰而被槍決,但是終於保住了一條命。在隨後的戰爭中證明大兵團指揮能力並不弱,因此兵權日重,尤其是他出身炮兵且擅長在戰役發起之前組織猛烈的火力壓制,在蘇軍轉入大反攻後連續有上佳表現,被譽為「進攻之王」。他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稱為「蘇聯陸軍三駕馬車」,考慮到名額和名氣的問題,羅科索夫斯基暫時未能上榜。
8、「盟軍統帥」艾森豪。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倒是屬於大器晚成的將軍,幾年時間從一名陸軍中校竄升為五星上將,一方面是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的鼎力提攜,另一方面也確有過人之初。他非常善於協調各方面關係以及把握美英兩國軍隊的合作方式,某種意義上,他其實是馬歇爾在歐洲前線的化身和代言人,作為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成功領導實施了諾曼第登陸戰役,雖然他作為政治家的能力恐怕要高於軍事家的角色,但是對二戰勝利的貢獻和在盟軍中的知名度,那還是無與倫比的。
艾森豪
9、「血膽將軍」巴頓。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他組建和訓練了二戰美軍的第一個裝甲師,是美軍為數不多的坦克運用高手,脾氣暴躁但作風硬朗。無論是西西里、諾曼第、阿登還是渡過萊茵河殺入德國本土,美軍的勝利大多依靠強大的空地火力、巨大的後勤能力和精良的武器裝備,高級將領的指揮能力普遍一般。而巴頓則是其中的另類,對於戰場的敏感程度和戰機的把握,還是相當可以的,若非性格因素,他本來可以有更高的軍職,所以美軍也是大肆吹噓,名氣很大。
10、「軍國賭徒」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軍元帥(追晉),二戰時期日本陸軍雖然在國內高層佔據主導地位,但是陸軍真心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對手,無非是欺負欺負亞洲的各農業國罷了。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海軍畢竟起著決定性作用,並且還能跟美國海軍掰掰手腕,這才是山本五十六上榜的理由,因為陸軍在太平洋上基本就是靠玉碎和剖腹跟美國人玩命,沒有什麼戰略戰術可言。反倒是山本敢於突襲夏威夷,讓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猖狂了一年多,算是有點本事。
山本五十六
匯總下來,在個人心目中的二戰十大名將中,比例分配是德國四位、蘇聯二位、美國二位、英國和日本各一位,其實還是有些講究的,這個比例基本反映了幾個主要軍事強國的軍隊水平和整體素質。
比如德國是被美英蘇共同打垮的,而日本乾脆頂不住美國一家在太平洋上的高歌猛進,說明德軍的整體素質確實不低,能夠在十大名將中佔據四席,還是比較合理的。
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