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孩子越來越「柔弱」,「假小子」卻很多,三大原因很普遍

2021-01-07 糖果的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什麼我兒子膽子這麼小,明明是自己的玩具,就看著被別人拿走了都不敢吭聲,這是秒變小女孩兒嗎?白生了個兒子!」

「哎,你就知足吧,我家閨女淘氣得像個假小子,上幼兒園第一天就打了兩個小朋友,上躥下跳的搞的老師都頭疼,說男孩兒都不像她這麼作,我正發愁呢……」

很多寶媽覺得自己的兒子非常膽小,像個女孩子,而有的寶媽覺得自己的女兒太霸道,活脫脫一個男孩子!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家長對此多半是秉承著一種調侃的態度,也並不擔心。可是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家長才發現問題變得很嚴重,自家娃並不接受自己的性別,總朝著相反的方向在努力,這就尷尬了。

如果小的時候孩子就不接受自己的性別,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了。2到6歲是孩子的性別認同期,如果娃在此期間有任何「異樣」的舉動,父母先不要慌,用對方法,我們還是有很多機會去培養和引導孩子性別認同的。

當小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並接納、喜愛自己的性別時,他自然而然就會按照這種狀態去成長。如若不然,就很容易出現性別認同障礙,為成年的自我認同埋下隱患。

什麼原因造成孩子性別認同偏差?

除了天生的生理結構性原因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出現偏差,多半是和父母有關。

1、 父母教養不當

有的爸媽喜歡女孩兒,偏偏生出來的卻是男孩兒,傷心之餘乾脆把男孩當女孩養,在顏色選擇上以紅、粉色居多,甚至還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穿裙子,更有甚者,乾脆給兒子取名「薇薇」、「安安」。

也有的家長圖好玩,喜歡將男孩兒打扮成女孩兒的樣子,還拍照留念。這些女性化特徵明顯的暗示,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孩子的性別認同。讓他認識到女孩兒的衣服就是好看,女孩兒才得爸媽喜歡,並在心中質疑「我為什麼是男孩兒?」,從而出現偏差。

與之相反的,是喜歡男孩兒而不得的家庭,習慣性稱呼女兒為「兒子」,不僅如此,還從穿著打扮、性格培養上向異性靠攏,時間長了也容易讓女孩兒變得「男友力十足」。

2、 性教育缺失

談到性別認同,就避不開「性」這個話題。性啟蒙教育在中國,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是諱莫如深的,家長多半是秉承「自學」的態度,認為到了孩子該知道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但是「自然」之前如果孩子產生偏差了,怎麼辦呢?

通常孩子問相關的問題,家長都會顧左右而言他,敷衍了事;要麼就是大聲訓斥孩子,認為孩子不該問,家長也拒絕回答。讓孩子感到委屈的同時,更增加了性別的神秘感,由此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恐懼。

而母子間、父女間在共同洗澡,以及何時分床睡時的表現,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如果沒能體會到孩子細微的心理變化,不及時糾正,也會讓孩子產生性別認同偏差。還有的人愛拿孩子的生殖器官開玩笑,這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陰影。

3、 原生家庭影響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女孩兒因為受到輕視而努力地想證明自己,積極上進是沒有錯的,但是就怕孩子從小會對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厭惡,從心理和行為上都更加趨向於男性化。

在嚴厲型家庭中,父母對兒子的要求可能更為嚴苛,希望能讓兒子成才,這也是「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心理。如果兒子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認同,尤其是代表著家庭權威的父親的認同,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中,變得敏感、柔弱、心理趨向於女性,渴望得到更強大的人的保護。

在喪偶式家庭中,缺席的通常是爸爸。由於父親的角色長期缺失,男孩失去了模仿的對象,也可能變得懦弱,性別異化。在母強父弱的家庭組合中,男孩子耳濡目染,也會變得軟弱,依賴性強,更趨向於女性特徵。

離異或單親家庭中也會有類似的影響,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別認同影響非常巨大。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性別認同期?

在孩子的性別認同期期間,家長要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來幫助孩子順利過關。

1、 按照階段特點教孩子區分性別

前文講過,2到6歲是孩子的性別認同期,這其中2到4歲是孩子的性別認同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根據娃階段性成長的特點,來教會孩子區分性別,認識到兩性之間的差異化特徵。

孩子在2歲時自我意識啟蒙,開始意識到自我力量。男孩子更崇尚「武力」,女孩子在表現上會更鍾情于洋娃娃之類的玩具,父母應依據孩子的性別特點讓孩子玩耍,不要強塞布娃娃到男孩手中,也不必突然將女生推到激烈對抗的環境中「練膽量」,讓他們順著自我意識的軌跡正常發展就可以了。

深入發展在3歲,寶寶開始與媽媽從身體、情感以及認知精神方面進行分離,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分床行為也正在進行當中。如果決定了分床的決定,就讓孩子做個獨立的寶寶吧,還要告訴寶寶,「你是大人了,不該和爸媽在一起睡了」,既培養其堅強的品格,又給予其性別成長的獨立空間。

4歲開始,孩子會通過模仿特定的偶像,比如動畫片裡主人公,來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質——勇敢、正義、善良……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適時地引導,將符合孩子性別特徵的品質安放在自家娃身上。

2、家長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舉止

寶爸有一次出浴,不小心讓女兒給看到了,女兒追問爸爸捂住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和媽媽沒有?寶媽在一旁哈哈大笑。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就正面回答孩子,給孩子上一堂生理衛生課,讓她了解到男女的差異,對孩子的性啟蒙教育不必遮遮掩掩。

在穿著打扮上,要按照孩子的性別特點去選取合適的搭配,不要因個人喜好而隨意給孩子往相反的性別狀態上帶,這樣才不容易「跑偏」。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性別認同期時都特別期待自己得到性別上的認同,這個時候的家長就要不吝表揚,尤其強調一下孩子的性別特徵,比如你可以說「妞妞這支舞跳的真好,就像小公主一樣,媽媽感到很驕傲。」或者說「兒子你真堅強,男子漢就該這樣!」通過讚賞孩子的性別使娃得到性別認同。

3、雙親「缺失」及時補位

在「喪偶式」家庭中,呼籲消失的一方能及時回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特別是爸爸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孩子從小到進入學校,接觸的幼兒園老師、大部分教師都是女性,很容易造成娃陰柔有餘,陽剛不足。所以強調家庭教育中爸爸參與的重要性。

在離異的家庭中,如果雙親的缺失已經造成,那就要依靠外部力量來增援了。可以是親戚朋友,也可以是老師。通過不同性別的補位,來彌補孩子由於父母性別上的缺位教育造成的偏頗,從而健康成長。也可以帶領孩子參加各種聚會,來增加孩子的見識,打開心胸和眼界。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焦點

  • 男孩子,普遍實力都很強,可為什麼如今學霸很多都是女孩子
    如今很多知名人物,對世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都是男性,比如大家熟知的愛因斯坦,特斯拉,達文西等,從我從教多年的經驗來看,有一種現象始終讓我好奇。男孩的思維普遍比女生活躍,很多男孩子不願意動,不願意去學習,很多都是一說就懂的那種,男孩成績變動也屬於班級裡最大的,一不小心就成為了班級黑馬。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孩子越來越娘?這些原因值得思考!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小鮮花、小鮮肉備受追捧。從外觀上,他們帶給大家很大的視覺衝擊,特別是青少年。曽有人說為什麼現在的男孩子看起來越來越娘,這些原因值得深思。1.孩子受到媒體的影響,2.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3.生活當中受到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 「初吻」還在的女生,身上普遍有這三大特徵,傻小子快去表白!
    初吻」還在的女生,身上普遍有這三大特 徵,傻小子快去表白了,對於女生來說,會把 自己第一次看的比較重要,如果不是遇到自己 打心眼喜歡的男生,是不會隨隨便便獻出去 的,因此,男孩子一定要加倍珍惜哦!
  • 會長是女僕大人:明明是少女漫,為什麼很多男孩子也喜歡?
    在動漫作品的分類中,往往會一些偏向於男孩子喜歡的,歸類為少年漫,而女孩子喜歡的,歸類為少女漫。可這並不是說,男孩子不喜歡少女漫,或者說女孩子不看少年漫了。而《會長是女僕大人》就是一部少女漫,卻也有很多男孩子喜歡,這又是為什麼呢?
  • 第五人格假小子怎麼玩 第五人格假小子玩法解析
    第五人格假小子怎麼玩,第五人格假小子是遊戲中即將上線的一個求生者角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下第五人格假小子玩法解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第五人格假小子玩法解析
  • 身邊事丨男孩「娘娘腔」,女孩「假小子」: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需不需要糾正?如何正確看待?讓我們聽聽孩子們的心聲 學生論壇我是個普通的女孩 我覺得我就是個普通的女孩,不是女神也不是女漢子。可是別人總認為我不夠淑女,包括我的媽媽和我的同學。也許因為是獨生子女,都很嬌慣,我覺得很多男生真是讓人無語。 我以前班上有個男生,需要學校開封證明信,還要家長給班主任打電話。
  • 鬱可唯五公造型太酷了,短髮配金絲眼鏡,假小子形象比男孩子還帥
    在看到鬱可唯在第五次公演的時候的造型,可是帥到了不少觀眾們,這假小子的造型,簡直是太酷了,真是應了那句「女人帥起來就沒男人什麼事了」。
  • 男孩子,整體實力是比女孩子強的,為什麼現今學霸女越來越多?
    本人不是歧視女生,整體比例來看,我還是認為男孩子智商是優於女生的。那為什麼現今的女學霸這麼多呢?男孩子不學習的也那麼多呢?個人認為與當今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第一:目前的教育太強調聽話、安靜,男孩子明顯做不到,受壓抑。
  • 李宇春「假小子」造型亮相,綠T恤搭工裝褲又酷又颯,短髮成亮點
    後期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也曾穿過裙子的李宇春,也受到很多粉絲和網友的讚賞,表現出女孩子另一種美感。一直以中性風格為最初印象的李宇春,最近以一身「假小子」的造型亮相機場。綠色的潮牌T恤搭配黑色的工裝褲,下面搭配黑色的運動鞋,還是個中性帥氣的李宇春造型。
  • 女孩「威猛」,男孩「柔弱」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原因在於家長
    然而,現如今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男孩越來越「柔弱」,女孩越來越「漢子」。剛開始,家長可能感覺不到什麼,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陰盛陽衰現象嚴重。男孩和女孩的個性開始顛倒,性別意識很重要。所以在2到6歲時,家長要注意的是有一個性別認同期。在這期間,父母需要教會孩子清楚自己的性別。
  • 越來越多的動漫沒有了男主角,是男孩子們的口味變了嗎?
    如果要統計所有動漫受眾的話,男孩子的比例無疑要比女孩子高出不少,在大眾的印象裡,男生往往會偏愛熱血戰鬥番多一些,而如今的情況不同了,主打萌系少女的動漫似乎成為了主流,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相比於魔禁裡數都數不過來的各路人物和越來越誇張的戰鬥力,以御坂美琴為核心的故事更加簡單明了。除了御坂美琴和白井黑子這一對,新登場的食蜂操祈同樣吸引了大批粉絲。
  • 未婚同居現象越來越普遍,可這個原因最可悲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也因此出現了很多的現象,比如說婚前同居這一問題。前不久在網絡上刷到了一片關於未婚同居的問答,人們討論的方向和觀點也各有不同。老一輩人覺得未婚同居就是一種不負責任,傷風敗俗的事情,然而在當今的年輕人看來,同居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未婚同居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竟然有這幾種原因。
  • 男孩子總愛哭鼻子?並非是軟弱,3個原因教你了解孩子
    朋友特別煩惱,一個男孩子那麼愛哭鼻子,一點男子漢氣概都沒有,以後踏上社會可怎麼辦呢!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會像上面的那位朋友一樣,心裡覺得男孩子就應該堅強,動不動就哭鼻子像個小女生一樣,怎麼能保護自己呢。會覺得別人看到他那麼愛哭肯定就會更喜歡欺負他了。但其實男孩子愛哭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家長應該先了解自己孩子為什麼會容易哭鼻子的原因,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正。
  • 為什麼「錢」越來越不值錢?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有兩個主要原因
    「錢」越來越不值錢!如果你是00後,可能沒有這種體會,但是像50後、60後、70後、80後可能會有更深的體會:在上個世紀末,可能只需要花個5分錢就可以買到一包糖吃,而現在你幾乎看不見1角、2角這樣的錢了,更別說是1分錢、2分錢、5分錢了。為什麼「錢」越來越不值錢?原因有很多,歸結起來,有兩大原因:根本原因就是,資源越來越少;主要原因就是,鈔票印得太多。
  • 女裝大佬成潮流,家長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也表現出所謂的男孩子氣概,傾向於和同伴一起玩遊戲,而女孩子則會展示自己柔弱的一面,更喜歡洋娃娃,或者是裝扮類的小遊戲。>現在社會思想的進步,女兒奴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能生一個貼心的小棉襖,但是事與願違,想生女兒的都生了個男孩,為了彌補心理上的缺憾,家長就會把你那還當女孩養,對於性別意識還處於朦朧期的小孩子來說,父母的這個做法間接導致了孩子的性別認知障礙第二點:孩子內心的叛逆在作祟
  • 培養男孩子不是多才多藝,而是要有陽剛之氣,網友:同意點讚
    就是外表和女孩相似,甚至言行舉止也越來越像女孩,怎麼看都感覺缺一些男孩該有的陽剛之氣。這種情況出現在網絡影視中,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男生比女生更「柔弱」,他們甚至想躲在女生身後尋求保護。男孩這樣的變化,迫使女人不得不堅強,現在很多男孩和女孩,性別都一樣,這種對比看起來很複雜。
  • 張子楓最新時尚封面:短髮造型看似「假小子」,既酷又顯得很可愛
    提起張子楓這個名字,相信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都已經是耳熟能詳了,童星出道的張子楓,長大之後的人氣熱度也都並不小,更是獲得了不少觀眾們的關注。
  • 譚松韻像「假小子」?當換上高腰「開叉裙」後,宋威龍都淪陷了
    這種大大咧咧的性格,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但是她的扮演者卻非常的投入。 就連他自己的親生父親,都嫌棄她是一個假小子,小的時候還穿可愛的小裙子,現在完全變成了男孩子。
  • 為什麼「斷親」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區別就是,在農村鄰裡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近的,住房方式就是造成這種區別的一大原因。 所以人們的互動自然也就比較多。最簡單的就是,即便是缺少一些食材,可能鄰裡之間都會因為借食材而進行互動。
  • a boy of a girl是「假小子」,那girl Friday為什麼是「女秘書」
    通常我們可以用下面這些來表示:Nancy boyNancy是指一個溫文爾雅的女孩兒名,外國人通常用這個來比喻男孩子女裡女氣,即娘娘腔。Sissy這個單詞大家一查也便知,意思是「膽小鬼、膽小無用的男人,女人氣的男人」,形容詞表示「娘娘腔的;柔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