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封萬裡
收盤後,很多朋友問醫藥股能不能買,因為恆瑞醫藥連續大漲,打開了醫藥股的空間,就想茅臺上漲打開白酒股空間一樣。實際上醫藥、白酒、周期、軍工、新能源、5G、晶片,環保,這些都是各類機構投資者必須跟蹤、考慮的板塊。所以確實值得仔細說說。
一,表面看:板塊輪動,行情大小難辨
為什麼很多朋友問我醫藥,當然老早就知道老齡化,醫藥前景好。問題是他們也單知道這點,不足以賺錢,所以特別想知道這波醫藥股的炒作能否持續。而恰恰這點,是最難說的,因為一日遊,兩日遊的短期熱點實在太多了。8月以來,醫藥股也充當過多次短期熱點的角色,板塊漲一兩天就結束,然後繼續調整。
二,深度看:這次貌似有所不同
今天恆瑞盤中拉到漲停,連續大漲是之前所沒有的。而之所以能夠連續大漲,拿「博尓系統」去量化交易行為,這次已經和前幾次反彈有顯著不同。前幾次多是臨時起意,反彈之前量化不出橙色的機構庫存,而這次長陽之前,儘管股價是有調整的,但調整背後,橙色的機構庫存反而增加,說明當時就是機構資金參與很積極,是機構蓄勢的狀態。這方面,大家也可以到應用市場,裝好一個「博尓系統」的手機應用,自己去量化,然後可以去量化同為醫藥板塊裡的四環生物,也是出現了機構蓄勢,然後漲停了。
也正是由於上漲前機構有所準備,所以也讓我們有了參與的時機。否則前期一路下跌,突然上漲,天知道什麼時候能漲起來,無從把握,這種反彈漲停確實也不是普通人的菜。
三,實際看:獨木不成林,森林好乘涼
實際,最近說蓄勢說的是最多的。不但是因為一個股票出現蓄勢跡象,有準備期,就比較容易被發現,被把握。而是一旦一個版塊裡有很多股票都有蓄勢跡象,整個板塊就能前赴後繼,也就更容易抓住一個持續熱點。
當初天山生物走牛之前,就是持續一個多月的蓄勢。而後豫金剛石為代表的其他低價科創板股票,都是機構蓄勢狀態,整個板塊就漲上去了。
炒汽車股的時候,比亞迪就是蓄勢準備1個月後,大加速。到後面長城汽車、長安汽車也有蓄勢動作,在後面上柴股份也是機構蓄勢狀態,整個板塊就前赴後繼上去了。
再到炒酒類股,金徽酒帶頭瘋漲,後面青青稞酒又機構蓄勢了3周,然後青青稞酒不客氣,開始連漲爆發。後面資源股帶隊的鄭州煤電,晶片股帶隊的士蘭微,啟動前也都是機構蓄勢。
期間還有其他板塊,非常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說板塊裡蓄勢的股票多了,說明整個板塊都被機構資金積極對待,那麼這個板塊就容易成熱點。板塊成為熱點後,如果蓄勢狀態接二連三的出現,那麼這個熱點就會連綿不絕,龍頭輩出。後面自己關係的股票,有沒有成為一線上漲的股票,不用看現在走的強不強,到應用市場,裝好一個「博尓系統」的手機應用,先去量化「機構庫存」,看機構蓄勢狀態是否出現。或許在沒有上漲之前,看走勢就是平淡的震蕩。而量化交易狀態,就完全不同,至少在平淡中就能看到機構資金的態度,而不用等到大漲之後再去發現,然後糾結於到底還能買嗎?一次兩次或許是巧合,每一個熱點板塊,都有蓄勢龍頭,就顯然不是巧合了,用博爾看清真相再操作,完全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