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流行中國封建時代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文化,集中體現在「四書五經」中,其中「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布的政令。其思想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其二,在明賢臣事君之道。《尚書大禹謨》記載的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中華民族的文化核心與靈魂。
《尚書》中體現中華文化與思想的不僅僅這十六個字,還有很多經典名句令後人受益無窮。下面三十個經典名句,都出自《尚書》,內容小到個人修身,大到治理國家,句句體現的是老祖宗的經驗和智慧,傳達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文化精髓,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同時,這三十個經典名句也是我們了解《尚書》的窗口和鑰匙,了解《尚書》,就從掌握這三十個經典名句開始。
1、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解釋:玩弄他人會喪失德性,玩弄外物會喪失志向。
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解釋:人心是危險難安的,道心卻微妙難明。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
3、好問則裕,自用則小。解釋:勤學好問,學到的東西就多;驕傲自大,學到的東西就少。
4、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解釋:如果升高,一定要從下面開始;如果行遠,一定要從近處開始。
5、滿招損,謙受益。解釋: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
6、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解釋: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感動天地,再遠的地方也能達到。
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解釋:築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於一筐土。
8、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解釋:對別人不能求全責備,對自己要嚴格約束唯恐不夠。
9、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解釋: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
10、慎厥身,修思永。解釋:謹慎其身,自身的修養要堅持不懈。
11、任賢勿貳,去邪勿疑。解釋:任用賢才不要三心二意,剷除邪惡不要猶豫不決。
12、罔遊於逸,罔淫於樂。解釋:不要優遊流於放縱,不要過度玩樂。
13、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解釋:木依從繩墨砍削就會正直,君主依從諫言行事就會聖明。
14、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解釋:心裡的憂慮危懼,就象踩著虎尾和走著春天的冰。
15、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解釋:詩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來的語言,五聲是根據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諧五聲的。
16、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解釋:建立美德務求滋長,去掉邪惡務求除根。
17、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解釋:通曉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實可製作法則。
18、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解釋: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態萬物,但只有人是世間萬物中具靈氣之體!
19、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解釋:不做無益的事情而損害有益的事情,功業就能建成;不看重奇異的物品而損害有用的東西,人就會感到滿足。
20、思其艱以圖其易。解釋:要從艱難著想,以爭取從比較容易的地方去做。
21、靜言庸違,像恭滔天。解釋: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謹,而氣焰很高。
22、君子所,其無逸。解釋:做君主的自始就不該貪圖安逸。
23、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解釋:忠實不懈,又能讓賢,光輝普照四方,思慮至於天地。
24、撫我則後,虐我則仇。解釋:撫愛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敵。
25、建官惟賢,位事惟能。解釋:設置官職,只用賢德的人;居位任事,只用有才能的人。
26、稽於眾,捨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解釋:凡事都考察群眾的意見,常常放棄自己不正確的意見,聽從別人正確的意見;為政不虐待無告的窮人,用人不忽視卑賤的賢才。
27、蓄疑敗謀,怠忽荒政。解釋:蓄疑不決,必定敗壞計謀,怠情忽略,必定廢棄政事。
28、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解釋:對下邊的要求簡明扼要,治理民眾非常寬大;刑罰不牽連子女,而獎賞卻延及後世。
29、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解釋:好像農民從事田間勞動,只有努力耕種,才會大有收成。
30、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解釋:臣下這樣有才能有作為,就要讓他獻出他的才能,國家就會繁榮昌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