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上個世紀著名的諾獎得主物理學家費米和朋友一起討論外星人問題的時候,發出了一個令人深省的提問:他們在哪?後來這個簡單的提問變成了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的費米悖論,都知道宇宙很大930億光年的可觀測直徑,宇宙很古老138億年的形成史,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存在大量的生命體,那麼他們到底在哪裡?
不久前美國學者哈佛大學的天文系教授亞伯拉罕·勒布提出觀點:外星人在2017年已經造訪過地球,之後迅速的撤離,只不過被很多人認為是普通的天體。
2017年10月19日,泛星計劃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天體,它從未被人類所跟蹤記載,起初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長周期彗星,但後來通過對它的飛行軌道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這顆天體來自於太陽系外,屬於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天體。科學家把它命名為「Oumuamua」(奧陌陌,夏威夷語中代表「偵察兵和信使」),其實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知道科學家對這顆系外來客的好奇和期待。
奧陌陌為什麼被哈佛學者認為是外星文明造訪地球?
主流科學觀點認為奧陌陌是一顆星際天體,但也有人認為它屬於外星文明的智能飛船,就是因為我們對於奧陌陌的觀測窗口太短,從第一次發現它到泛出視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因此留下了太多謎團。
1、奇特的形狀一般而言質量較大的天體,至少在行星以上都因為流體靜力平衡整體呈現球體形狀,即使是一些小行星它們的形狀也多接近於長寬相差較小的狀態,很少有長寬比過大的天體。而奧陌陌就是這樣,它的長度在在400米,但是寬度上只有40米左右,看上去就像是一根太空雪茄。這樣的形狀非常不符合常規天體外形。
而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高級文明智能飛船多採用這種長條狀的,擁有著特殊形狀的奧陌陌不得不令人懷疑它的真實身份。
2、奇怪的速度
科學家根據奧陌陌的質量信息計算出它的飛行軌道,但誰知道人家就不按照你這個軌道來飛,2018年1月2日的時候奧陌陌實際飛行軌道和計算軌道偏差已經達到了4萬公裡,而到了5月3日偏差已經達到了10萬公裡。這意味著有某些未知的機制在推動著奧陌陌飛行。
尤其是在奧陌陌經過近日點折返要離開太陽系的時候,它是加速離開的,不符合引力彈弓的條件,但是卻實現了引力彈弓的效果。哈佛的這位教授猜測奧陌陌可能是外星智能飛船,它採用類似於「太陽光壓技術」在飛行,簡單來理解就是光推動著飛船在飛行。
3、奧陌陌是小行星還是彗星?奧陌陌在離開太陽系的時候加速,有科學家希望藉助於彗星蒸發推動來解釋,但是後來發現奧陌陌在經過近日點的時候並沒有出現彗發和彗尾。但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奧陌陌可能是彗星,只不過它在星際空間飛行的時候收到過多的輻射,導致形成了外表面隔熱層,簡單理解就是「外焦裡嫩」。相關的研究結果已經被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
地球難道不在安全了嗎?
按照哈佛天文系教授的說法,奧陌陌可能是地外文明的飛船,就像是奧陌陌這個名字的本來含義「信使」或者「偵察兵」,它們快速的飛過近日點,在那裡距離地球也並不遠,或把人類文明的信息已經偵查清楚。
就像是大劉《三體》中敘述的那樣,接收到人類信息的外星文明,它們的艦隊未來可能抵達地球。有的朋友說奧陌陌的速度太慢了,飛出半徑1光年的太陽系可能就需要數萬年的時間,但是如果奧陌陌真的是外星偵查飛船,那麼會把信息第一時間穿回母星。
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麼地球可能真的不安全了,但是目前關於奧陌陌的真實身份主流科學觀點還是支持它是普通的星際天體,是小行星或者彗星,總之不是飛船。
其它科學家對於奧陌陌的看法
我國科學家也曾對奧陌陌進行研究,2020年初《自然&天文學》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論文,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張韻博士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林潮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共同發表,該研究論文揭示了奧陌陌的起源問題。
科學家發現奧陌陌的光譜性質非常的特殊,它必然經受過恆星的強烈輻射,如果想要實現這樣目的必須保證它近距離飛掠一顆恆星,那麼可以想像奧陌陌可能是剛剛形成不久的行星被其母星潮汐力所撕碎,最終只剩下雪茄狀的核心被拋出原來恆星系。
總結
奧陌陌的真實身份可能永遠都無法揭曉了,按照它目前的速度大約在2022年就要飛到海王星。未來也許有更多類似的星際天體進入太陽系被人類發現,那個時候或許可以藉此比較一下它們和奧陌陌的區別。即使奧陌陌真的是外星文明的智能飛船,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它飛出太陽系。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