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爛尾樓,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基本上隨處可見。爛尾樓是指已辦理用地、規劃手續,項目開工後,因開發商無力繼續投資建設或陷入債務糾紛,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而爛尾樓同時也破壞城市形象,浪費土地資源,破壞投資者信心。對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對於購房者而言,爛尾樓更是夢魘一般的存在,房子建到一半,開發商就卷錢跑路了,一方面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沒有了,另一方面還要還銀行的貸款。最近幾年,爛尾樓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並且未來幾年,房地產熱門詞彙必有一個是屬於「爛尾」。
大量房企倒閉
6月底,人民法院公告網發文公開了一個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房企的破產數量已達228家,平均一天倒閉1~2家。專家指出,二季度房企公開發行的內地融資每月已經超過500億,呈現利率降低、數量增加的趨勢。然而,對於房地產倒閉這一塊來說,今年並不是比較特殊的一年,而是最近幾年每年房企倒閉數量都有這麼多。
2018年上半年177家房企破產,下半年281家房企破產;2019年上半年238家房企破產,下半年289家房企破產;2020年上半年228家房企破產,下半年……每一個房企破產的背後都有可能對應著一個正在修建的房子,最後成為了「爛尾樓」。
放水融資問題
從2020年6月份央行發布金融數據來看,2020年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 M2同比增長11.1%。下圖為歷年貨幣供應量(紅線、順便補充一下2019年6月貨幣增量為8.5%)。可以清楚的看出來,紅線整體趨勢是向下的,那麼整體趨勢放水還是在縮水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放水的後果就是引發通脹,並且導致的後果就是人民幣很難國際化,這是不符合我國發展趨勢的。所以說,房地產不可能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長期更不會!
此外,不久之前央行行長易綱曾發表了文章,長達七千字,不少媒體爭相報導(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求是》雜誌)。裡面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守護好老百姓手上的錢,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使命,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所以說寄望於央行放水給房地產市場的人,可以歇歇了。
「爛尾樓」增多的背後,反映的是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問題
房地產行業發展走下坡路導致破產房企增多,破產房企增多導致爛尾樓出現的概率增加。所以爛尾樓增多的本質原因還是房地產發展正在走下坡路的問題。拿比較火的深圳舉個例子,在前面的一次央行放水後,深圳房價迎來了一波大漲,但是最後調查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人鑽了空子,本來是放水給實體產業的無息貸款,結果炒房客利用手頭的空殼公司申請經營貸款然後用於炒房。有人會說現在深圳的整體房價還是在走上坡,這是肯定的,要是連深圳的房價都開始明顯下滑的話,那麼只能說明房地產市場已經徹底涼了。
現在國內房地產行業現狀就是:開放商還在不停拿地、空置率在不停上漲、倒閉房企不停增多。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囤積的房屋越來越多,等到房產稅落實下來,一定會有大量囤積的房屋賣不出去,最後落得和爛尾樓一樣的下場,只不過多了一些華麗的包裝罷了。所以說,未來幾年,房地產熱門詞彙必有一個是屬於「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