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裡沒告訴你的拉瓦錫:近代化學之父最終為何被送上斷頭臺

2020-12-17 小院之觀

安託萬-洛朗·拉瓦錫,是法國乃至世界非常出名的化學和生物學家,被尊為「近代化學之父」,並且在初中課本裡也有提到他。

拉瓦錫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他化學上的成就,他提出了元素的定義,發表了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創立了氧化說,預言並確定了矽的存在,一生著述頗豐,並為後人留下了著作《化學概要》。

拉瓦錫生活的年代,是法國歷史上一個動蕩的年代,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開始,「共和體制」與「君主專政」之爭經年累月,貴族出身的拉瓦錫無法置身於動蕩之外。事實上,拉瓦錫只活到了51歲,而且絕非壽終正寢,死亡方式很可怕——他被送上了斷頭臺。

法國大革命開始的同一年,拉瓦錫發表了集自己觀點之大成的著述《化學基本論述》,成為化學史劃時代的著作。

五六年之後,拉瓦錫的理論已基本被歐洲大陸全部接受,這時候的拉瓦錫名譽等身,與孔多塞、拉格朗日等科學家同為法蘭西科學院的頂尖院士。

但是法蘭西科學院卻無法擺脫政治,它由政府資助,擔負著完成政府科學工作的任務,拉瓦錫能力出色又有聲望,還被推選為眾議院議員。

法國大革命有如狂風暴雨席捲政府上下,拉瓦錫成為了一個人的目標——馬拉。

馬拉是雅各賓派驍將,雅各賓派在1793年發動三次起義後推翻了吉倫特派登上舞臺中央,除了首領羅伯斯庇爾,馬拉也是主要領導人之一。不太為人熟知的是,馬拉本身也是一位科學家,他有醫學博士學位,同時又研究自然科學和哲學。

馬拉曾在1780年發表《關於火的特性的研究》,但拉瓦錫在三年前就發表了《燃燒概論》,用氧化學說推翻了之前得到廣泛認可的「燃素說」,推動了化學的發展。

拉瓦錫在化學領域遠比馬拉權威,馬拉的研究錯誤,無法自圓其說,沒有得到科學院的認可,拉瓦錫更是對其提出嚴厲批評。

馬拉

此一時彼一時,1780年的馬拉還在鑽研學術,1793年的馬拉已經在法國政壇炙手可熱,被稱為「人民之友」,成為「國民公會」主席,擁有一大批狂熱追隨者。

拉瓦錫則還是那個科學家拉瓦錫,在狂風暴雨中已無處容身。

法國上下一片混亂,以往受人尊敬的科學無人理睬,人們甚至認為「學者是人民的公敵,學會是反人民的集團」。在混亂的局勢下,拉瓦錫仍試圖捍衛科學界,他奔走籌款,繼續研究,甚至捐贈除了私人財產為同時的研究提供資金。

在時代面前,個人的力量無比渺小,1793年,擁有百多年光輝歷史,笛卡兒、帕斯卡、海因斯等著名人物長期供職的法蘭西科學院被破壞,標誌著科學徹底跌入了塵埃。

雖然已經過去十幾年,馬拉卻並沒有忘記拉瓦錫,既是貴族議員,又曾得罪馬拉的拉瓦錫成了報復的對象。

以馬拉此時的身份,他並不需要親自動手對付拉瓦錫,三言兩語便足以讓其萬劫不復。

馬拉喊出了口號:「埋葬這個人民公敵的偽學者!」

1793年11月28日,拉瓦錫被逮捕入獄,指控是他也擔任一名包稅官,剝削過人民。

拉瓦錫入獄,學術界震動,請求赦免拉瓦錫的信件雪片般飛向國會,但雅各賓派的主張是「亂世需用重典」。

1794年5月7日開庭審判的結果,拉瓦錫和其他27名包稅官被全部判處死刑,一日內執行。

第二天清晨,死神如期來臨,拉瓦錫排在第四位,受刑時他神色自若,泰然處之。

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在拉瓦錫被斬首後痛心地說:「他們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頭砍下來,但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再長不出一個來了。」

拉瓦錫被砍頭還有個傳說,據說拉瓦錫利用自己的頭顱做了最後一個試驗——頭離開身體後是否還有感覺,拉瓦錫身首分離後,又眨了十一次眼,不知這個結論他是否會滿意。當然這只是傳說,沒有任何正史記載。

正如拉格朗日所說,拉瓦錫之死是科學界的一個重大損失,即使他有過錯,也瑕不掩瑜,送上斷頭臺更是過分,但在羅伯斯庇爾、馬拉等主張暴力和酷刑的雅各賓派領袖眼裡,區區一個拉瓦錫又算得了什麼,一批又一批人還在不斷被送上斷頭臺。

有句老話叫「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雅各賓派的統治並沒能維持太久。馬拉甚至死在了拉瓦錫之前,被一名26歲的女子夏綠蒂·科黛在浴缸裡刺殺,著名油畫《馬拉之死》就是反映的這一幕。

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僅僅比拉瓦錫多活了兩個多月,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發生,逮捕了羅伯斯庇爾,或許所有人都不想讓他再多活一天,一夜過後,他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羅伯斯庇爾

拉瓦錫閃耀於時代並被後世稱頌,不過他也只是人類群星中小小的一顆。說到人類文明的天空,「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其經典名作《人類群星閃耀時》裡向我們展現了14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讀來或悲壯、或神奇、或慶幸、又或惋惜,當強烈的個人意志與歷史宿命碰撞之際,火花閃爍,那樣的時刻從此照耀著人類文明的天空。

《人類群星閃耀時》,茨威格的歷史傳記名作,出版至今暢銷不衰,其版本又以德語翻譯泰鬥邵靈俠這版為最佳,推薦一讀。

相關焦點

  • 他是偉大的化學家,因做官貪汙腐敗,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
    還記得發現並命名氧氣,對化學有偉大貢獻的科學家拉瓦錫嗎?拉瓦錫雖然是偉大的化學家,但是他因為做官期間貪汙腐敗,在血腥的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由於拉瓦錫進行化學研究要很多錢,所以他利用稅務官身份,貪汙了很多不義之財,來支持他的化學研究。拉瓦錫生活的年代,法國仍然處於封建時代,統治法國的朝代是著名的波旁王朝,這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朝代,在位的先後是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
  • 《化學基礎論》:幸運的化學 悲催的拉瓦錫—新聞—科學網
    然而,這位化學革命的主要推動者卻沒能預見到,20年後,他竟然會成為一場政治革命的犧牲品。 1794年,巴黎依然飄搖在法國大革命的驚濤駭浪之中。5月7日,執政的激進黨開庭審判他們眼中的舊政權代表——包括拉瓦錫在內的28位包稅商。此前,由一些科學界人士提出的赦免拉瓦錫的請求,遭到了法官的斷然拒絕。
  • 拉瓦錫:法國大革命中落下的最昂貴的一顆頭顱
    這句話是被腓特烈大帝稱作「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拉格朗日在拉瓦錫即將被送上斷頭臺的時候為他痛哭的陳詞。可這一番哭訴並沒有讓劊子手軟下心腸,在1794年5月8曰,十八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瑪麗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之後,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隨即在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中被狂熱的法國人民送上了絞刑架。
  • 他是被送上斷頭臺的科學家,臨死時對劊子手說:砍完頭看我眼睛
    隨著拉瓦錫學習的不斷深入,他提出了對「燃素說」的疑問,之後在做蓋塔助手的時候更是憑藉一篇論文,就成為了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當時的拉瓦錫年僅25歲。可是這一切對於拉瓦錫來說僅僅只是個開始,在隨後幾年裡,拉瓦錫不斷研究,最後成功解釋了「燃燒」這一化學現象,更是預測了矽元素的存在,對化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化學家拉瓦錫夫婦肖像登上多部外國小說封面(圖)
    法制晚報訊(記者 蘇妮) 杜甫在網上忙了一段時間,如今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與其夫人也開始變忙了。有網友發現,這對學者夫婦的畫像不光出現在化學課本裡,還頻頻出現在了諸多外國經典文學書的封面上。而出版用這幅肖像畫作封面的《大衛·科波菲爾》的中央編譯出版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圖書的封面由製作公司設計,最終選擇權在該書的編譯,所以封面所用圖片一般只與編譯的想法和審美有關,與內容的聯繫不作硬性要求。  現象 化學家肖像登上小說封面  安東尼·洛朗·拉瓦錫是17世紀法國一名很傑出的化學家,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 拉瓦錫臨終前的瘋狂砍頭實驗:眨眼11次,舉世譁然
    提起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著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學過化學和生物的朋友都知道,這兩門學科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作為在化學領域和生物學領域都有不小建樹的拉瓦錫,更是出了名的「實驗狂人」。
  • 幸運的化學,悲催的奠基人
    第二天,拉瓦錫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推上了斷頭臺。隔日,曾跟他有過交往的法籍義大利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聞訊,不禁嘆:「砍下他的頭顱只需要一眨眼工夫,但生出他那樣的大腦一百年也不夠。」 不錯,這是一顆不平凡的大腦。
  • 法國科學家在斷頭臺用生命作出解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陸遊在做每一項實驗的時候,不僅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還需要經歷一次次的失敗才能得出最終的實驗成果,就像愛迪生發明電燈一樣,在失敗了6000多次以後,才發現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
  • 一個影響人類的天才揭示了這個秘密拉瓦錫
    他是個律師,天才,勤奮的人,他駁斥了燃素學說,創立了氧化理論,出版了第一批現代化學元素清單,被譽為現代化學之父,不幸的是,他捲入了法國大革命的漩渦,很小就去世了,然而他受到了冷靜的懲罰,甚至在他死之前,他也同意劍客在他的頭被砍掉後儘可能多的眨眼,以確定他被砍頭後是否還有感覺,這是他的最後的研究和他對人類最後的的貢獻
  • 一位科學家在斷頭臺上用生命做實驗
    而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願意實驗一下。他就是——安託萬-洛朗·拉瓦錫,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生於1743年8月26日,逝於1794年5月8日,法國人。他25歲的年紀就成為了當時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27歲那年又在學者都堅持四元素說的情況下,通過實驗駁斥了這一觀點。
  • 宮女打敗髮妻成為王后,最終卻被國王拋棄,還被送上斷頭臺
    雖然安妮博林的母親伊莉莎白霍華德出身很好,是第三代諾福克公爵託馬斯霍華德的妹妹,可是出身一般都是按父系論的,母系出身尊貴並不能提升安妮博林的地位。為了讓安妮博林和她妹妹瑪麗博林有一個好前途,安妮博林的父親就把她姐妹兩個送到瑪格麗特女大公家裡當侍女,讓她們學點規矩,有認識達官貴人的機會。
  • 趣話化學史——元素——(一)從鍊金術的鬼畫符到拉瓦錫的元素表
    他在普利斯特的基礎上,發現了氧氣大約佔空氣的五分之一,並且依舊是用鐘罩實驗,確定了足量的白磷燃燒時也能消耗掉五分之一的空氣,這一點無疑是對他氧化說的一次補充。那麼,空氣中的氧氣大概多重呢?拉瓦錫發現,1單位重量的白磷燃燒大概能得到2.7個單位重量的菸灰(也就是五氧化二磷)。至此,拉瓦錫把化學從定性、感性上的認識提升至定量、理性上的分析,這就是拉瓦錫的最大貢獻。然而,元素到底有多少種?
  • 親眼目睹斷頭臺是什麼滋味?為何法國人熱衷於圍觀斷頭臺行刑?
    當魏德曼被送上斷頭臺並登上斷頭臺時,喧鬧的巴黎人發出了歡呼、噓聲、叫喊,人群中甚至有人偷偷拍下了整個過程。就在那時,法國政府結束了觀看派對。 魏德曼之後,法國所有的斷頭臺活動都是在監獄的院子裡私下進行的。這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方便。
  • 為何科學家中名氣很大的基本都是物理學家,而化學家卻很少?
    我們耳能聞熟的眾多科學家中,物理學家確實比化學家更加出名,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進入前十的科學家只有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人都是物理學家,而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排到第二十位。物理學家在大眾視野中名氣更大,主要是因為物理上的概念,更容易在大眾當中傳播和推廣,比如常被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提到的時間旅行、曲速飛行、黑洞等等概念,都和物理有關,然而一個化學家的發現,卻很難衍生到影視作品當中。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拯救了數億人,其貢獻難以估量;還有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TNT炸藥,創立諾貝爾獎,但是論名氣都比不上牛頓和愛因斯坦。
  • 在贖罪禮拜堂的牆壁上,法國發現被送上斷頭臺的500位貴族的遺骸
    專家認為,法國當年被送上斷頭臺的貴族們,可能有500人被埋葬在贖罪禮拜堂,專家認為,被送上斷頭臺的多達500位貴族的遺骸,可能被埋在巴黎一處列入名錄的紀念碑的牆上。這一發現顛覆了公認的歷史說法,即著名的被送上斷頭臺上的貴族的遺體,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裡夫人,奧林普·德·古熱斯和建築師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曾被轉移到城市地下的墓穴網絡中。
  • 國王為了生兒子結6次婚,兩任王后被他送上斷頭臺,最終還是絕後
    沒想到安妮·博林也沒生出兒子,只生了一個女兒。婚後不到1年,亨利八世就厭倦了這位新王后,而且安妮·博林頻繁流產,他覺得新王后也無法滿足他的心願,便以私通的罪名關押安妮·博林,1536年,安妮·博林被送上斷頭臺斬首。 亨利八世的第三任妻子叫珍·西摩,她曾經在前兩位王后身邊擔任女官。